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啥幕帷

    果然,卫朔一听说崔焘是代替崔毖前来向他贺喜的,不由嗤笑一声道:“你叔父不会以为派个人到我跟前说几句好话,在下就会忘记他曾经做过的错事吧?呵呵,真没想到崔毖竟然是这样天真的一个人!九品中正制果然不是个好东西,看看选出来的官员都是些什么德行!”

    这时鲁昌又站出来指着崔焘的鼻子骂道:“你叔叔勾结胡人来灭我西安平,现在竟然还有脸来贺胜!难道把我们当白痴吗?回去告诉你叔叔,他若是识时务呢,就赶快趁早投降,我家主公看在同为炎华夏一脉的份上,定不会为难于他!可如果他要是想着逃跑,今后一旦被我军抓获,有什么样的后果可就不是能预料的了。”

    卫朔看崔焘一脸局促,忙假装呵斥了鲁昌几句:“鲁主事不得无礼!崔毖固然犯了大错,可崔焘不过听命行事罢了。今日他远道而来,怎么说都是我们的客人,怎能大加呵斥呢?”

    随即卫朔又安慰了崔焘几句:“阁下来意,卫某已知之!可俗话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战之后,卫某一统辽东的契机已然出现,故不可能为了区区蝇头小利而放弃这个难得机会。你回去之后,请细细转告崔刺史,尽快说服他放弃抵抗,争取早日投降!”

    “只要崔刺史愿意放下双方的恩怨前来投降,卫某保证绝不伤害崔刺史一丝一毫!”

    听了卫朔的话,崔焘只好黯然离去。就在崔焘离去不久,大批兵马自西安平而出,分数路朝着襄平、汶县、安市县、新昌县、力城县、居就县等县开拔。各地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一看到大军中飘扬的卫字旗就纷纷开城投降。

    最搞笑的还是崔毖,他既没有胆量选择与卫朔死拼到底,也不敢冒险投降卫朔。最后在卫朔大军抵达襄平之前,他竟然独自一人弃城逃到了昌黎郡去投靠了慕容廆。

    只因崔毖逃走时没有通知任何一人,导致他的家属和幕僚都没有来得及逃走,纷纷被进驻襄平的卫军捕获。被俘虏的人当中,除了崔焘外,唯有高瞻最让卫朔惦记。此人是个有本事的人,只因崔毖不能好好发挥他的作用。

    渤海高家也是名门望族,高瞻“英爽有俊才,身长八尺二寸”,中原胡乱发生后,他带领族人迁居到幽州,本打算投靠幽州刺史王浚,可后来看到王浚不像能成就大事的人,无奈之下又依附于崔毖,随崔毖举族迁到了辽东。

    当初崔毖准备勾结胡人讨伐卫朔的时候,高瞻是坚决反对的,无奈崔毖不听他的。等到崔毖会盟时,他又竭力为崔毖谋划,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如今崔毖一人独自逃到了慕容部落,高瞻却意外成了俘虏。卫朔知道他是个有本事的人,就让人将其送到了西安平。

    卫朔一看高瞻,见对方长得气宇轩昂,就非常器重他,想拜他为参军,但高瞻说自己有病给推辞了。得知高瞻拒绝了自己,卫朔并不意外。历史上高瞻在崔毖逃亡后,就拒绝向慕容廆屈服,最终落了个郁郁而终。

    历史上裴嶷和高瞻两个人在少数民族势力强大时,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即合作与不合作。裴嶷的所作所为,是汉族精英面对乱世的积极干预,企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族、民族争取最大的利益,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

    不过,作为后来人,卫朔自然对高瞻更加高看一眼。高瞻的不合作代表了这个时代中汉族精英的高尚气节,而这种气节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面对这样一个品节高尚之辈,卫朔打算向刘皇叔学习准备三顾茅庐。在随后的几日里,卫朔多次带着礼物上门探病。毕竟卫朔与慕容廆不同,高瞻不可能像用历史上对待慕容廆的态度来拒绝卫朔。

第143章 高瞻出山

    “高先生,感觉如何?身体好点儿没有?”

    望着对自己嘘寒问暖的卫朔,高瞻心中若说没有一点儿触动,那是不可能的。之前高瞻追随崔毖多年,从未被人如此重视过。怪只怪他命不好,没有早日遇到卫朔。

    高瞻故意冷着一张脸道:“卫大人请回吧,在下是不会选择投降的!”

    面对执拗的高瞻,卫朔是又喜又恼,不过想想历史上高瞻宁愿郁郁而终也不愿出山帮助慕容廆,他满腔的郁闷最终化为一声长叹。他太欣赏高瞻的才华与德行,实在不忍高瞻像历史一样默默无闻。

    从与崔焘的对话中了解到,如果崔毖能重用高瞻的话。卫朔此战未必能赢得如此轻松,他相信只要给高瞻一个合适的舞台和机会,他绽放的光芒未必输给在历史上大放光彩的裴嶷、鲁昌等人。

    卫朔上前一步摸着高瞻的心脏部位道:“先生,我看您的病根是在这里,而不在其他地方。我知道你在意我驱逐了崔刺史,可非是卫某贪恋权力,实在是方今天下大乱,不忍辽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得已才骤起兵戈,今崔刺史已逃亡昌黎,我与他的恩怨已然了结。”

    “今后,我想与先生一道同心合力,共同匡复华夏,做个华夏的忠臣,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真心话,你为什么要那么执着于之前的是是非非呢?何况整件事都源于崔刺史事先勾结蛮夷图我西安平,我听说先生也曾对此大力反对!”

    “高先生,我与您有一样的信念和理想,志在拯救被胡人扰乱的华夏大地!先生难道忍心看我华夏百姓在胡人铁蹄下苦苦挣扎?崔刺史无法完成先生的梦想,可我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我认为判断一个人忠诚与否,不在于这个人忠于何人,关键是要看一个人是否忠诚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你认为呢?”

    卫朔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终于打动了高瞻的心,虽然他还没有开口表示要出山相助,但心中上已有了松动。正当卫朔信心十足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高瞻时,不料太守府属官奏事掾史宋该却站出来极力怂恿卫朔杀掉‘不服王化’的高瞻。

    原来宋该与高瞻素有旧怨,这一次宋该看到高瞻深受卫朔器重,生怕将来高瞻得势给自己带来祸患,就想趁机先除掉对方。可惜宋该完全低估了高瞻在卫朔心中的地位,他的建议被卫朔毫不犹豫地给拒绝了。

    同时,卫朔还怕高瞻误会,特意当着高瞻的面表示自己绝害人之意!而这个时候高瞻也意识到,如果他还僵持着不愿投效卫朔,以后就算卫朔无意害他性命,仇人宋该也不会放过他。

    为了家族考虑,同时也感于卫朔的诚意,一周之后,高瞻终于接受了卫朔的任命,担任了东夷校尉府长史一职,成为校尉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本来高瞻不想一下子就跃居诸人之上,可卫朔坚持己见,他也只好苦笑着应了下来。

    高瞻毕竟非是一般人,卫朔此举虽有将他架在火上烤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说明了卫朔对他的重视。他在崔毖手底下,从来没有被重用过,更多的是披着长史身份做着幕僚的事情,就这崔毖还往往对他的建议视而不见。

    在这一刻,高瞻突然有些明白历史上诸葛亮为何会对昭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为了庆祝高瞻荣升校尉府长史,卫朔特意在原来的刺史府内为其举办盛大宴席,席间以裴嶷、鲁昌为首的文武纷纷举杯恭贺高瞻。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欢迎高瞻的加入,奏事掾史宋该目光阴沉的看着在人群中高谈阔论的高瞻,握着酒樽的右手上青筋暴露,显示出此时宋该内心愤怒至极。要说宋该此人本事也有,唯有一点儿就是太小肚鸡肠了。

    之前卫朔为了宋该与高瞻之间的恩怨,还曾特意充当调解人,期望二人能化干戈为玉帛。只是没想到宋该一听要与高瞻同席马上就翻了脸,一点儿面子都没给卫朔。也多亏卫朔是个现代人,不然有宋该受的。

    正一个人喝闷酒的宋该不但对高瞻升职耿耿于怀,同时也对卫朔产生了些许恨意。在宋该看来,卫朔为了一个降臣竟然不顾心腹属下的感受,实在是太薄情寡义。他看着志得意满的高瞻,暗暗在心底发誓,早晚要将高瞻踩在脚下。

    “高长史,你可算是出来做事啦!你是不知道,这几日为了长史,主公是吃不香也睡不好,如今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日出得偿所愿了。”参军司主事鲁昌为人洒脱不羁,他趁着敬酒的间隙,竟然开起来新任上司的玩笑来。

    卫朔闻言苦笑着摇摇头,扭头对高瞻说:“高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