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此情形卫朔也不啰嗦,大手一挥,很快几个青壮就在空地上支起了几口大锅,等水烧开了,白花花的大米倒入锅中,不一会儿米粥的香味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让不少流民忍不住不口水直流。

    “大家不要急,也不要慌,排着队慢慢来,每个人都有啊,不要急!”

    有了粥喝流民中不安顿时被安抚下去,看着周围流民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卫朔算是重重舒了一口气,张大叔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卫朔看看张大叔,笑道:“大叔,你这是咋啦?”

    “卫小哥儿啊,你是没有看见流民刚聚集起来时的场面,数百双眼直勾勾的盯着你,心中真是发毛。幸好咱们手中有粮,否则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哈哈哈哈!”卫朔看着张大叔心有余悸的样子,不由得突然开心起来,这是他自来到这个时代后头一次有点轻松的感觉。

    张大叔却对流民的前景仍然担心不已,他再三劝道说:“卫小哥儿,咱们手中的粮食可不多啊,就算今后一段时间不再有流民到来,顶多也只够这些饥民吃三、五天而已。”

    卫朔怎会不知,就他买回来的那点粮食,上千人要不了几天就能吃光。

    张大叔舔舔嘴,又说:“要是再有流民前来,恐怕三、五天都顶不住。”

    “要不,把粥再熬稀点?”

    卫朔摇头说:“不行,已经很稀了。咱们还得指望流民干活呢,如果不吃饱肚子他们怎么会有力气呢?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我们每日还有精盐对外销售,虽然有些杯水车薪,但也能将就着维持下去。”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卫朔将聚集在崂山的千余人完全组织起来,近两百二十户人家被其编为崂山商社的普通商户。为了管理这两百多户人家,卫朔从流民中挑选两名有威望的人担任左右甲长,主掌流民的日常事务的组织和管理:左甲长管理煮盐、农务事务;右甲长管理军事训练、治安等。

    另外,卫朔还将商社的股东从原来的八人增加到十二人,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这次股东大会终于增加了一个名叫朱文的读书人,虽然朱文不是什么饱学之士,但起码能识字断文。而且朱文的到来彻底减轻了卫朔的负担,也让卫朔意识到需要抓紧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了。

    为了管理流民,卫朔让朱文配合张大叔、杨二叔等德高望重之辈组成了临时执法处,负责调解流民当中的纠纷。无论何人受了委屈都可以到执法处伸冤,如果对执法处的判决有异议,还可以向商社股东大会提请申诉。

    流民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机构确定下来以后,卫朔才算是从一些俗事当中解脱出来,如今煮盐一块儿有杨二叔负责,盐田交给了张大郎,眼下他只盯着护卫队的训练。如今的护卫队已扩展了二百五十人,编为两都五屯二十五什:两都四屯两百人的长矛兵,一屯五十人的弓箭兵。

    护卫队除了平时的训练,卫朔还让他们在闲暇之余跑到山上砍伐树木,为流民修建住处,同时在山谷外围建起一道围墙,以加强山谷抵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为了吸引流民参加护卫队训练的热情,卫朔规定每一位参加护卫队的流民每月都可以免费得到五斤精盐。

    为了将这两百多人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卫朔可谓是绞尽脑汁,他根据后世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再加上上学时军训得来的体会,在朱文的帮助下经过三天日夜不眠的努力终于编写了一部新兵操练科目。

    每天早上卯时(5点至7点)护卫队就开始集合,先列队沿着海边跑上一个时辰,随后开始早餐。接着上午的安排就是走队列,培养大家的服从纪律精神。中午吃过午饭后,众人还要参加文化学习,一支文盲组成的军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到了下午主要进行长矛拼刺训练,中间还要穿插进行队列、体能等单兵训练。到了晚上,各个什新兵要在什长的组织下进行总结学习,同时还要参加一个时辰的文化学习。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到了永嘉五年三月中旬,经过了月余的军事训练,护卫队已初步具备了一点士兵的样子,虽然还距离真正的精兵还很远,但护卫队的精气神显露无疑。

    朱文陪在卫朔身边巡查护卫队的训练工作,此时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当初快要饿垮的身体已差不多快恢复了。对于商社社长卫朔的手段,朱文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这练兵一项,毕竟当初他也参与了练兵宝典编写,此时见成果斐然,他也是与有荣焉。

    “东家,哦不,是社长,黑子、二郎他们干得真是不错呀!我看用不了多久,这护卫队就能承担起山谷的护卫任务。”

    卫朔看了朱文一眼笑道:“算了,你还是叫我东家吧。”

    商社里的人非常不习惯叫卫朔社长,大家总是根据传统叫他东家,之前卫朔纠正了多次也没用,后来他也就任大家爱叫啥就叫啥了。

    朱文赧然道:“社长,我总是忘了改口。”

    朱文有些看不懂卫朔,从接触的这段时间来看,卫朔出身世家大族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卫朔总是对此大肆否认,但山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从朱文的角度来看,卫朔很有可能得罪了家族中的掌权者,最终被赶出了家族或者他自己离家出走了。

    “如果朝堂上的重臣都是像社长这样的人才,朝廷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哪里!哪里!我这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虽然心里得意,但卫朔表面上还是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社长就是太谦虚了,如今朝廷上下只会一天到晚的清谈无为,如此危难之际缺少的就是像社长这样勇于任事的干才。”朱文有些愤慨说道。

    “呀?没想到朱兄竟然还是个愤青!”

    “愤青是什么东西?”

    “愤青嘛,顾名思义就是愤怒的青年,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卫朔信口胡诌道。

    “嗯,看来我还真是个愤青!”朱文觉得愤青二字实在是太适合自己了。

第15章 琅琅书声

    视察完了护卫队的训练工作,卫朔又来到了新建的书院,说是书院,其实不过两间木头房罢了,里面放置了几排木板用来充当书桌,二三十个孩童正坐在那儿摇头晃脑的背书,缺少纸笔,孩子们只能用沙子来练字。

    两名个教书先生只能用石膏做的粉笔来教孩子们,因为没有书本,先生们只能从最简单的识字教起,每个字都要教很多遍才行。

    卫朔、朱文二人走在路上,隐隐有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卫朔看着有些简陋的书院,笑着对卫朔道:“眼下条件有限,只好暂时委屈一下孩子们啦,等过段时间我们有钱了,就为孩子们添置些书本和纸笔。”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听着琅琅的背书声,朱文眼睛一亮,转过身,笑着对卫朔道:“社长,你教给给先生们的这篇《千字文》太棒了,也不知此雄文出自哪位大儒手中。”

    卫朔微微一笑并不解释,说起这篇《千字文》,他还得感谢他的小侄儿,由于哥哥嫂嫂上班忙,每次放寒暑假小侄儿的学习一般由他负责,时间长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倒是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鉴于《三字经》中有很多典故还没发生呢,所以卫朔只好将《百家姓》以及《千字文》拿出来充数。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声声韵味十足的声音响起后,便是一群孩童稚嫩的声音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在这山谷中回响。宛若阳春白雪一般的清澈纯净,让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涤。

    透过窗户望去,学堂里一群七、八岁的,虎头虎脑的学生正专心致志的跟着先生背书。台上,手握着戒尺,身着一身粗布长衫的老教书先生,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当发现哪个小子走神不专心时,便板着脸用戒尺在他的脑袋上敲一下。

    往往孩童会被吓得一哆嗦,然后连忙坐直身子,跟着先生继续摇头晃脑的背起来。背了一会儿书,似乎察觉到有人窥视,有的孩童实在是难掩心中的好奇,趁着先生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扭头望向窗外。

    “社长,咱们进去吗?”朱文转过头,看着卫朔问道。

    卫朔定定的注视着那学堂,沉默了许久后,摇摇头道:“不了,不要打扰了孩子们上课,我们去流民家里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