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堂弟卢昂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后,卢浮便迅速派儿子卢厚北上蓟城。卢氏之所以希望尽快与卫朔达成妥协,主要是因为范阳地域特殊,恰好位于幽冀之间,无论卫朔南下又或者石勒北上,都要经过此地。特殊的地理条件,逼得卢氏不得不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来依附。

    卢氏选择依附卫朔,除了卫朔乃正宗晋室官员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看好胡虏石勒的前途。华夏还从未有胡虏入主的先例。更何况前几年还蒸蒸日上的匈奴汉国,如今已有了分崩离析之兆。

    (未完待续。)

第225章 创立阐教

    在各地局势风起云涌之际,经过数月苦心钻研当初卫朔提供的资料,再加上寇家本已有的典籍,寇遁之终于重新理清了一套宗教理论。

    按照之前的约定,寇遁之将新教任命为阐教,阐者,明也,有阐发、阐明、开辟之意。阐教教众将尊奉一个主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盘古大帝,简称大天尊。

    “主公请看,这是我整理出来的阐教创世理论。”

    卫朔接过寇遁之手中的几沓纸张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混沌未开之际,元始天尊(盘古大帝)以无上法力开天辟地,并以肉身化为世间万物,人类也是其中之一。随后大天尊元神回归宇宙,居于混沌……”

    “……人类诞生后,大天尊又屡屡下凡点化他的子民,引导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上古文明中的一切神迹都是大天尊临凡所为……”

    在全新的阐教中,、将主导劝人为善,宣扬好人有好报;做好事者,活着得善终,死后位列仙班,直接进入天庭;而坏人或者为恶者,不但一生不得好死,死后更是要堕入十八层地狱,来世托生牲畜,更为严重者将永世不得超生。

    除此之外,根据卫朔的嘱咐,阐教将向世人宣扬勤劳、节俭、勇敢、善良、谦让等可贵品质,鼓励世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赞美一切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人。

    卫朔边看边点头,对寇遁之整理出来的东西很满意,他笑着道:“遁之,既然做好了理论准备,那就开始传教吧!先在辽东、幽州两地试行,你看怎么样。我未来的大天师?”

    寇遁之见自己整理出来的理论通过了卫朔的验证,终于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他思索了一下回道:“主公,要想在两地快速传播阐教,得先将各地的道观给建起来,一个县至少得有一座容纳数千人同时做祷告的道观。”

    “而在郡治所或者州治所所在地的道观,其可容纳祷告的人得有上万人才行。如此一来光是修建县一级的道观所需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可……可这钱从哪儿来?”

    卫朔略一沉吟道:“如今郡守府治下共有六个郡,起码得建六所大型道观才可以。一座容纳两万人道观预算起码在三万贯,这样算下来郡守府至少得拨款二十万贯钱才行。”

    寇遁之在一旁听着卫朔自言自语,不禁暗自咋舌不已,没想到推广一个宗教花费如此大。不过再想想日后阐教的发展前景,他又不禁兴奋不已。

    “幸亏前段时间从海贸上捞了一笔横财,不然郡守府就是砸锅卖铁也拿不出这笔钱。”

    卫朔忍痛从刚刚获得的巨款中拨出一笔预算交给寇遁之去修建道观,二十万贯可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郡守府一年官吏的俸禄总和。况且眼下郡守府的财政并不宽松。各处都急需用钱,他能给寇遁之批这笔钱,可见卫朔对阐教的重视。

    在每个郡至少建一座道观,不但可以让信徒获得精神上的指导,同时还可依托道观推行其他的活动。比如利用道教擅长医术的传统,在道观内为信徒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医疗服务,以此来增加信徒对阐教的归属感。

    在道观里提供医疗服务,对于广大普通信徒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如今这个年代没钱看病的穷人太多了,甚至卫朔、寇遁之二人相信只要能顺利推行医疗计划。阐教一定能被底层百姓迅速接受。

    在新的阐教教义中,每一次华夏臣民面临生死攸关之际,大天尊都会林凡降世去拯救他的子民。在寇遁之有意无意影响下,新的教义将卫朔宣扬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希望。

    阐教创出来后,最先接受其教诲的则是辽东上层阶级。在卫朔半强制、半劝解下,辽东文武上下、豪强世家纷纷皈依阐教。而那些归属乌丸人、鲜卑人则全部被强行该信了阐教。以此来加强他们对华夏大家庭的认同感。

    其实卫朔在民族融合方面一直做得都不错,如今再去辽东民间的话,你会发现那里基本上已看不到当初随处可见的胡汉杂居的情景,入眼之处皆是汉人形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所有跟鲜卑人、乌丸人相关的民族特种都被摧毁殆尽。这也为日后史学家研究其他鲜卑、乌丸历史带来很大苦难。

    后世史学家一致认为,曾经活跃在北方的乌丸人、鲜卑人、匈奴人等草原民族之所以逐渐消失并融合到华夏大家庭中,其初始则开始于眼下辽东推行的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正是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推行,才让后世华夏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阐教的出现必然要大大增强治下百姓对卫朔的认同感,对他稳定两地秩序,树立个人威望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同时阐教的出现,必然要降低世家对各地庶民的舆论影响。

    为了防止阐教反噬害己,卫朔有设立了数条规矩以此在某些地方限制阐教。首先,在阐教典籍内明文规定,神职人员不得参与政治、经济等俗世活动,违者轻则剥夺其神职,重则要为此丢掉性命。

    其次,关于阐教的资金来源,除了公开接受信徒捐赠的香火钱外,只能向官府申请拨款。而且阐教一切开支,必须接受官府审计部门的督查。

    卫朔不断地翻阅手上的纸张,很快就到了寇遁之为阐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方面。按照寇遁之的设计,神职从上到下分为:掌教、天师、真人、道长。

    掌教为最高领袖,目前由寇遁之担任。掌教之下设天师驻守在各个州治所,负责一州教务的处理;而真人一般是有威信的信徒担任,负责一个郡内的教务;道长则是每个道观的最高负责人,也是阐教最基层的神职人员。

    至于最高教务并不是由掌教负责,而是由掌教与诸位天师、真人组成的教会解决。阐教一切大事必须由教会通过,然后再由掌教宣布执行。

    卫朔对寇遁之整理出来的东西十分满意,他不怎么担心阐教会威胁到他。其实就算卫朔不打算再扶持另外一个宗教,阐教也不是一家独大。真正影响到华夏方方面面的则是儒教,孔圣人宣扬的儒教,经过董仲舒的努力后,已彻底成了华夏的主流思想。

    在卫朔看来,阐教尽管有着巨大发展前景,可仍然无法跟儒教相提并论。儒学、算学可是辽东两大必修的基础学科,任何一个打算进入郡守府做官的读书人,都必须掌握这两门知识。

    以华夏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儒教根本无需宣传,自然而然地会成为第一大教!

    这才是卫朔的底气所在,在他看来阐教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第二大宗教罢了,更可况日后还得面临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竞争。

    除此之外,卫朔、寇遁之二人致力于将阐教打造成一个极具包容性且平和、非攻击性的宗教,经过多重限制,卫朔相信足以将阐教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郡守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底层百姓以及归化胡族迅速接受了阐教,在短短数月之内,阐教就成为卫朔治下影响力极大的宗教。

    当阐教走上正轨后,范阳卢氏终于派人来到了蓟城,卫朔得知卢氏来人,不禁喜出望外,在他看来范阳国怕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未完待续。)

第226章 谁赞成?谁反对?

    当卢厚抵达蓟城时,卫朔并未与其见面,而是让人转告卢氏,五日后让卢氏家主到蓟城参加范阳世家聚会。

    此次聚会旨在解决范阳世家与蓟城之间的分歧,随着北平郡被卫朔纳入治下,他对依旧游离在外的范阳国愈来愈缺乏耐心。

    和平解决范阳国的条件已然成熟,如今幽州七郡之地,其中四郡已入辽东囊中。除了代郡、辽西情况有些复杂外,就只剩下个范阳国尚未解决,更别说范阳国守将孙纬已暗中投靠了卫朔。

    与辽西郡被鲜卑人霸占不同,卫朔决定趁着卢氏北上和解之际,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