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十五,辽东军府兵三千人。与土著联军主力一万五千人,大战于夷州北部平原,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辽东军凭借着训练有素、装备先进,大败土著联军,斩首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人。

    首领阿里见势不妙,带着土著残部向密林深处退去。而辽东军因不熟悉夷州地理。且又担心进入密林后中瘴气,被勒令不得不追击。

    击败了土著联军主力后。辽东水师暂时在夷州站稳了脚跟,大批物资开始源源不断从辽东运往夷州,基隆港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其主要劳力就是当初被俘土著。

    刘总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经验,从俘虏中挑选一批土著释放了回去,让他们给首领阿里带话。辽东军愿意与当地部落和平共处。只要土著不随意袭击辽东人,辽东士兵将不会发动主动进攻。

    同时刘总还告诉那些土著酋长,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到基隆来交易,在基隆辽东将开辟一个集市,专门用来与土著交易。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又或者是青盐、铁器等物资,土著都可以在基隆集市上交易到。

    在大胜之后,以怀柔手段安抚土著是辽东上下不得已的选择。辽东水师兵力有限,再加上夷州瘴气横行,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夷州土著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而扶南水师威胁近在咫尺,辽东不会在土著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很快就有一些得到消息的小部落,因眼馋基隆集市上出现的精美瓷器、光滑丝绸,就拿着部落中的皮毛、珠宝等物资前往集市交易,没过多久便有七个部落前来归降。

    得知有人来投,刘总迅速将其树立为典型,并极大宣传力度,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解决了土著联军主力后,刘总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港口建设上,而安全任务则交给了府兵负责。有了土著劳动力协助,大大加快了港口的建设。

    只是此次夷州行动,让刘总意识到水师的局限性,其缺乏一种在陆地上使用的兵力。虽然此次行动水师得到了府兵配合,可因府兵一直都是步兵,经过长时间坐船之后,其战斗力多少受到了影响。

    刘总突然萌生出要建立一支直辖水师步兵的想法,而日后这种步兵则专门用来执行像夷州行动这样的夺岛计划。想到就做,他立即写信给卫朔,总结夷州行动的得失。

    为了教化岛上土著,刘总甚至招收不少土著少年到辽东学习华夏文化,征服了夷州岛后,辽东水师算是控制住了华夏大陆东部广大海域。将来就可以夷州岛屿为跳板,对南洋强国扶南进行征服,并为日后渡江平定江东割据势力埋下伏笔。

    八月底,卫朔接到了水师在夷州捷报,同时送到他手上的还有刘总写的密信,看完刘总密信他眼前一亮,刘总要建立的不就是现代大名鼎鼎的海军陆战队么?

    “水师陆战队……嗯,这个提议很不错!”卫朔嘴角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主公,什么是水师陆战队?”

    “嗯,怎么说呢,可以说是一种兼顾水兵、步兵两种特点的军队。”

    “这……这样的军队有什么用啊?”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陆战队的用途。

    “陆战队最大的用途便是在大海上夺取岛屿,就拿此次辽东府兵南下夷州,一般的步兵很难适应海上生活,等长途跋涉到了夷州后,基本上都成了软脚虾。若是手中有一支陆战队,就不虞有此顾虑。”

    显然刘总的提醒,让卫朔意识到辽东水师建设大大滞后,已无法满足正快速发展辽东的需求。

    想了一会儿,卫朔对诸位臣属道:“我意从厢军、府兵中挑选一万五千名擅长水性的士兵,组建四厢水师陆战队,以专门用来执行夺岛行动。”

    ……

    在辽东水师忙着建设夷州基地时,距离辽东首次科举越来越来近,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牧府调集大批府兵进驻蓟城,负责维持城内秩序。

    相比于南征夷州的悄无声息,辽东第一届科举引起的轰动绝对是超出任何人想象。

    一时之间,天下无数寒门庶族为了参加科举,纷纷背起行囊结伴朝蓟城而来。

    在蓟城酒肆间几乎已看不到以往呼朋唤友读书人,大部分士子无不趁着最后这点时间抓紧时间准备知识储备,争取在科考中取得好成绩。

    “主公,截止到目前已有超过八百五十三名士子报名参加科考,其中寒门士子占到了七成以上,而世家子弟还不到三成。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来自雍、并、幽、冀等辽东治下或者紧邻州郡的世家子弟。”

    “看来辽东以往推行的政策让各地世家十分不满,进而影响到世家子弟参与科考的热情。”

    “嗯,都在预料之中,无论均田制又或者释奴令无不受到各地世家强烈抵制,那些世家子弟是不太可能来参加科考的。更别说科考本就是在针对世家在政治上的特权,世家就更不可能支持辽东了。(未完待续。)

第350章 科举揽人才

    建兴四年,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辽东举办的第一届科举正是开考,此次题目全部由卫朔亲自审定,考试内容偏重于考察士子的实际才能。

    资格考试共分两场,主要以儒家经典、算学为考察内容,初试内容相对简单一些,主要是用来区分普通人与读书人。而复试内容则要难很多,最终只录取前两百名,参加下一轮的定职考试。

    另外,为了安抚落选士子,卫朔对外宣布,辽东下属州学将招募部分落选士子入学。这个承诺大大缓解了参考士子的紧张情绪,很多外地士子来蓟城时间不短了,大部分人都知晓州学在辽东的地位。

    刘赞、孔纂、朱左车、孔赞、胡毋翼、皇甫方回均是名动一时的大儒,更别说还有司空刘琨坐镇。进入州学学习,就可接受各位名师大家指导,大幅度提高自身能力,为下次科考做准备。

    阳裕、封裕、皇甫真、裴开、谢艾、韦謏、乙逸等人被分在不同的考试房间,正面色严肃地端坐在各自座位上,考卷刚一到手,众士子便纷纷打开考卷浏览起来。

    第一道题是填空题,主要考察士子们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以及记忆能力。大多数士子看到填空题后眼前一亮,拿起笔迅速答了起来。

    填空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是潜心研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基本上都能答得出来,差不多相当于是给众人送分来的。

    一时间考场上寂静无声,所有士子都在埋头奋笔疾书。

    这时,只见卫朔带着温峤、莫含悄悄走进一个考场。而监考官员看到他走了进来正要上前打招呼,却看到卫朔冲他摆摆手,忙止住了身形。

    大部分士子都在认真答题。基本上没人注意到卫朔进来,只有一个名叫谢艾的年轻士子抬起头悄悄打量了一下大名鼎鼎的镇北将军。

    谢艾拿到考卷之后并未像其他士子那样急着答题,反而先快速浏览起试题来,不一会儿其眉头就深深皱了起来。倒不是题目太难,让他束手无策,而是最后一道策论题。让他看出了镇北将军改革弊政的雄心。

    接下来谢艾答题十分顺利,无论是填空题、解释经义都没多少难度,很快就到了最后一题:《论九品中正制》,直指朝廷选人、用人之弊端。

    由于,谢艾本身是九品中正制的受害者,对其利弊知之甚深,只见其稍稍一思索,就下笔如有神。

    四下查看了一下,见没什么问题。卫朔就带着莫含、温峤二人悄悄离开谢艾所在的考场,向下一个考场走去。

    “主公开科举之道,为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进身之阶,必定能赢得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刚一离开考场,莫含就忍不住向卫朔表达钦佩之情,他出身商贾是比寒门庶族还要低贱的阶层,若非遇到卫朔他一身才华说不定都得埋没。

    温峤出身世家,但也不得不为卫朔魄力所折服。科举制可以说直接挖了魏晋两朝的统治根基。就拿此次科考来说,虽然各地大部分世家纷纷抵制。但仍然有数百名寒门士子参加科考。

    “其实那些世家多虑了,真正有眼光人都能看出科举制对世家来说不过是利弊各半。世家真要是下定决心参与科举,以世家之底蕴,根本就不是寒门士子所能抗衡的。”

    卫朔颇感唏嘘,历史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他白科举只能对世家有些限制,却无法完全压制世家。而且若是世家适应的好。重新做到门阀政治时的鼎盛不是没可能。就像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极大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