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睿犹豫了一下说:“朕意召大司马回建邺,以便正式诏授册封和尚亲。只是恐大司马因之前不愉快经历,而误会朝廷好心,所以诸位可有什么办法打消大司马疑虑?”

    王导、刁协、周顗、刘隗四人一听顿时眉头紧皱,司马睿交代的事可不好办。卫朔第一次到建邺时,曾受到刺杀。虽然当时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胡人头上,但当事人双方均心知肚明。

    眼下辽东刚刚揭了江左世家的短处,这边朝廷就下旨征召其到建邺,恐怕是个人都会怀疑其中有诈。先别说卫朔会不会答应,单单是辽东上下都不会答应。

    而今可不是几年前,那时辽东弱小,卫朔名义上还是琅琊王下属,肯定不敢轻易拒绝江左要求。而且琅琊王还需卫朔在北地牵制胡族,故而虽然当时卫朔受到刺杀,但总体而言是有惊无险。

    如今辽东实力大增,完全有实力对朝廷说不!

    再者胡族势力极度衰落,再也无法威胁到晋室存亡,卫朔的存在对江左来说已不再有利,反而成了尾大不掉的威胁。

    “陛下不用白忙活了,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大司马也不会到建邺来!”

    ……

    事情果如王导四人预料的那样,当密探将天子欲召卫朔前往建邺的完婚的消息送到蓟城后,辽东上下没有一人同意卫朔前往建邺。

    当时卫朔正带着莫含、裴嶷前往辽东郡视察,这是自建兴三年六月移镇蓟城后,他再次踏上辽东大地。辽东是卫朔命运转折之所,让他对辽东怀有特殊感情。可以这么说,全取辽东奠定了卫朔逐鹿天下的根基。

    路上,卫朔、莫含、裴嶷三人看完从蓟城转来密函后,随意丢在一边。

    而莫含则公然嘲讽道:“反正公主身在蓟城,就算朝廷想反悔也没用!”

    作为当年建邺之行的亲历者,他可是对江左世家没有任何好感,在莫含看来,这又是江左世家想要暗害卫朔而设置的阴谋。

    “主公,朝廷的目的应该很明确,就是想通过在建邺册封向天下宣扬新皇恩德,可惜辽东不稀罕。”

    裴嶷虽然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可话中意思同样不赞同卫朔前往建邺。

    卫朔闻着空气中传来的麦香味儿,不禁感慨道:“辽东不愧是发展了六年的老根基治所,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雍并两州。”

    “这都是主公当年的功劳,自主公入主辽东后,大力推行均田制,同时整饬吏治,打击地方豪强,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不过几年光景就使得整个辽东郡面目一新。”

    “哈哈哈,文冀过誉了,治理辽东可少不了你的功劳,到现在我都记着当得知文冀前来投靠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眼下辽东郡可以说是水利设施最为完备的郡县,再加上农场遍布,使得辽东农业极为发达,是目前牧府最大的粮食产地。”

    三人视察了一会儿,卫朔抬头看看天色,见日头渐渐升起,不禁感到几分疲劳,就指着前头建议道:“二位先生,眼看晌午渐至,不如到前面那片草地上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喝口水再走吧!”

    很快陈安带着侍卫们简单布置好了休息场所,卫朔三人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水囊喝了起来。三人聊了一会儿闲话之后,再次扯到了建邺身上。莫含、裴嶷担心卫朔脑子一热决定前往建邺,就再三劝了起来。

    莫含很是直白道:“江左这帮人就知道胡闹,而今关中初定人心不稳,再加上外有强敌环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主公哪里有时间跑到建邺去接亲?”

    看着莫含、裴嶷担忧的样子,卫朔忙保证道:“怎么?二位先生担心我会去建邺?这怎么可能?打死我也不会逞强去建邺!”

    裴嶷、莫含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虽然他们都知道卫朔不会去建邺,但不得到卫朔亲口保证,二人心中总是没底。(未完待续。)

第443章 视察辽东

    卫朔一行沿着蓟城至襄平的水泥马路一路往东视察,最后一站便是襄平城。

    自永嘉六年从崔毖手中夺得襄平,此后数年间襄平城一直处于辽东军控制之中。

    过多年大兴土木扩建之后,襄平已是平州一带最大的城市。

    扩建襄平是辽东第一次改造城市,但城内并不缺少各种基础设施,就算与号称设施最完善的蓟城相比,也不遑多让。

    而且由于襄平地处辽东,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现在城内卫朔还保留着一座府邸,就是想着日后天下太平了还想回襄平居住。

    其他文武幕僚见卫朔没有卖掉府邸,自然也不敢轻易出手,纷纷保留着襄平住所。而今襄平地位虽然下降了不少,但因是卫朔起家之地,其在辽东依然有着不一般地位。

    太兴元年,九月中旬,卫朔、莫含、裴嶷三人刚到襄平就先去了当地埋葬辽东军将士阵亡遗体的陵园内参观祭拜。

    看着一排排整齐的陵墓,卫朔感慨万千,辽东能有今日之局面,都是千千万万个辽东军将士用命换来的。

    在祭台前,卫朔打头,侧后站着莫含、裴嶷以及陈安等众侍卫,所有人面色肃穆手持燃香隆重行礼祭拜。

    祭拜完烈士后,众人登上高台远眺,只见远处陵墓山丘整整齐齐沐浴在西斜的阳光中,笔直宽阔的陵道和四周寂静的山林,为整座陵园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这里埋葬的都是华夏勇士,没有他们的牺牲,或许华夏早已亡国灭种!永远都不要忘记勇士们的英雄事迹,作为幸运儿,我们要学习勇士们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在陵园祭拜过阵亡将士之后,卫朔一行前往平州大学堂参观。平州大学堂是辽东首座大学,多年来为辽东培养了大批人才,而首届毕业的学子更是在科考中一举打响了平州大学堂的名声。

    皇甫真、阳裕、封裕、裴开四人已成为无数后进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凡考入平州大学堂的学子们,无不以超越四人成绩为目标。

    虽然辽东牧府陆陆续续又修建了幽州大学堂、并州大学堂、蓟城大学堂、晋阳大学堂等数座规模庞大的大学堂,但在底蕴上还是远远不及平州大学堂。

    每年到了报考州学时,平州大学堂依然是各地士子的第一选择,即便幽州大学堂请到大名士刘琨坐镇,短期内依然无法改变平州大学堂的龙头地位。

    然而卫朔内心十分清楚,平州大学堂毕竟地处东北酷寒之地,文教底蕴远远比不上其他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州学学堂必可超越平州大学堂。

    在辽东治下推行的是山长负责制,每座学堂由各自山长负责具体事务,重大事务则由学堂各博士组成的教务会商议后决定。反而官府各曹无权对各地学堂指手画脚,就连学曹也只有监督权,指导权而无管理权。

    当卫朔带着人来到大学堂门口时,山长孔纂与博士朱左车、刘赞正在门口迎接他的到来。

    “哎呀,竟劳烦山长以及诸位博士相迎,朔真是深表荣幸!”

    卫朔不敢怠慢,执弟子礼节上前向几位功勋卓著的儒学大家问好。别看刘、朱、孔三人一生都不曾进献什么惊天动地的计谋,可三人的作用一点儿都不比裴、莫、温、高四人少多少。

    可以说没有刘、朱、孔三人从细想上、文化上教育改造辽东,即便辽东军取得再辉煌的胜利,最终的下场也不会比历史上的前秦好多少。

    “主公亲临学堂,臣等身为下属理当亲迎。”

    “这些年辽东文教日益昌盛,三位功不可没,在这儿朔拜谢三位了!”

    “诶,主公客气了!都是我等应尽之责!”三位闻名天下的大儒忙拦着要行礼的卫朔。

    接下来卫朔在孔纂、朱左车、刘赞的陪同下行走在学堂内笔直的水泥路上,一路上不时遇到来来往往的学子,虽然有人驻足观望,但看到不远处戒备森严的侍卫,倒也没人上前打扰。

    “孔山长,而今学堂内有多少学子?”

    “回主公,眼下学堂内共有四级五千余学子进学,而且每年招收的学子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多。说起来这都是托主公当年推行普世教育之功,随着时间推移,接受教育的小孩日益增多,也使得每年报考州学、郡学的学子越来越多。”

    卫朔闻言颇为自得道:“嗯,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只有开启民智,民族才会崛起!”

    在场众人都十分了解自家这位主公,知道其一向反对被秦汉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