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矩举河南三郡而投辽东,惹恼了之前依附司州而存的豪强郭默。

    李矩视功名为粪土,但郭默做不到。作为寒门出身,郭默是趁着永嘉之乱时,劫掠东归行旅,积累致巨富,凭此建立坞堡,招收流民,才渐渐有了今日之地位,舍不得手中的财富与权力,就与其弟郭芝筹谋南逃。

    雍州都督毛宝领军过潼关进入河南三郡,就在此时李矩听说了郭默南逃一事,气愤之余他正要派兵追赶,却毛宝阻止。

    将河南三郡交给毛宝处理,李矩则带着家人与外甥郭诵前往蓟城拜见大司马。

    ……

    太兴二年,八月下旬李矩一行顺利抵达蓟城。在距离蓟城十里处,李矩、郭诵就看到远处站满了人,为首者正是名满天下的大司马卫朔,在他身后紧紧跟着一个四十多岁、风骨峻逍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高瞻。

    看到卫朔亲迎,李矩不敢怠慢,赶紧下马弯腰行礼道:“卑职李矩,拜见大司马!”

    卫朔连忙走上前去一把扶住了李矩,上下大良了一下李矩道:“世回此举高风亮节,于国于民均有大功,日后收复河山,少不了你的功劳。”

    听着卫朔赞叹之语,李矩忙谦虚道:“卑职能力有限,这些年镇守河南战战兢兢,多亏有诵儿与辽东相助,不然恐早为胡虏所图。而今将司州百姓托付给大司马,某这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哈哈哈!”

    卫朔不由大笑起来,李矩这个书法世家出身的大族子弟还真有点意思,这时他又瞧见了立于李矩身后的年轻人郭诵。

    “原来是述之啊,果然还是一表人才,这次跟随世回入我辽东,不知有什么打算?”

    “回大司马,臣愿进入大学堂进修一段时间。”郭诵恭敬地拱手道。

    “嗯,看来述之有大抱负,如此某就拭目以待了。”

    与李矩寒暄之后,卫朔就一手拉着其胳膊,在众人前呼后拥中回到城内。

    由于这是首次有地方豪杰主动进献地盘,因此辽东上下给予李矩很高的礼遇。

    卫朔在政事堂内正式接见李矩,接过对方进献的奉表,算是完成了最后仪式。

    “世回或许觉得自己不过进献了三郡之地,没什么大不了,岂不知尔所作所为不在于进献土地大小或人口多寡,其本身蕴含的意义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你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日后史书上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司马,过誉了,臣在司州得知自己与祖镇西并列为民族英雄,高兴、兴奋、自豪之余,臣又惶恐不已。与功高盖世的祖镇西相比,臣功劳寥寥,才华又不足以保境安民,于当今大争之世之中,非雄才大略如大司马者不可力挽狂澜。”

    “臣私下里思来想去,越来越觉得难以承担起护佑三郡之民的重担。将三郡托付给辽东之后,臣将效仿刘公进入大学堂教书育人,万望大司马能给予方便。”

    李矩牢记之前侄儿郭诵提醒,一心效仿刘琨。当年刘琨交出并州后,主动进入大学堂任职不再插手任何政务,结果这么多年来不但赢得辽东上下一致称赞,还越活越滋味。

    “世回要是去教书育人可就有些浪费人才了!”

    赞叹之余,卫朔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考虑到世回刚来辽东,对这里的一切不是很熟悉,先到学堂缓冲一下倒是个不错的提议。等日后时机成熟了,某再请世回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卫朔是真不希望李矩就此混迹于大学堂,他与刘琨不同,虽然名声上远远不如刘琨,但在治政安民上却很有一手,是世家子弟中难得的治世人才。

    “正好当下刘公他们正在编纂一部书,正跟某抱怨人手不足,世回到了幽州大学堂正好可以帮上忙。”

    “哦?不知刘公正在编纂什么书?”李矩颇为感兴趣道。

    “《汉奸录》,既然有民族英雄,自然会有民族败类,我们在褒奖像世回、祖公这样的民族英雄时,也不能放过那些助纣为虐的民族败类。”

    “何为汉奸?”

    “华夏之初,始防边患。北鄙诸胡,日渐交逼。或与之和亲,或与之构兵。”

    “所谓汉奸者,助异种害同种之谓也。如引犬戎灭西周之申侯,教单于进兵中原之中行说。而今日之汉奸者,莫如助羯人占据河北、中原者如张宾、程遐、徐光、郭殷、李农等。”

    听了卫朔解释,李矩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很庆幸自己一生都在与胡虏对抗,不然今日说不定也会上这份《汉奸录》。

    而郭诵更是双眼放光盯着大司马不放,以他的智商自然想得到,当《汉奸录》传遍华夏大地时,各地附逆胡虏者必然心生惶恐。日后再为胡虏出力时,肯定会犹豫再三,因为但凡有点儿羞耻心者都不会愿意背负汉奸的骂名。

    “某之所以编纂这部《汉奸录》主要是为了警告汉人,慎毋为害民之汉奸。更愿今日为汉奸者,及早反正,为剿灭丑类,恢复三千余万里之山河,各尽其才智力量。”

    当李矩找到刘琨时,《汉奸录》编纂已进入尾声。结果不过数日之后,辽东精心编纂的《汉奸录》正式刊发天下,引起各地一片哗然。

    ……

    辽东公开遵祖逖为民族英雄,高举华夷之辨的大旗,将所有胡虏归于民族死敌,对与极度渴望在中原立足的羯族而言不啻于当头挨了一闷棍。

    为了化解来自辽东的政治攻势,石勒与内迁胡族大多攀附华夏远祖不同,他非常高调地自名为“胡”,下令襄国内所有胡人为具有一定政治权利的“国人”,这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胡人的政治地位制度化。

    在抬高胡人地位的同时,石勒为了拉拢中原晋人,严禁胡人不得侮衣冠华族。

    石勒试图通过对胡、汉双方的约束,使境内胡汉双方和平相处,以此来实现羯人入主中原的愿望。

    可惜石勒这种措施太过理想化,根本无力解决胡汉双方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

    虽然刘渊称帝冲破了华夏传统思想中‘胡人不得为帝王’的藩篱,但内迁胡族的社会地位仍旧不高,贬抑胡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襄国内部石勒只能通过强力手段,对有污名化倾向的“胡”之称谓全刻意回避,又通过将胡物改名,从而在襄国境内强制提高胡虏在中原的地位。

    就在石勒为了羯人大业殚精竭虑时,辽东一份《汉奸录》彻底将他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未完待续。)

第477章 影响(上)

    虽然成功夺取了淮南之地,但石勒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最近辽东动作接二连三,先是隆重安葬了祖逖,又借势推出数位民族英雄,一下子将羯人推为华夏之民族死敌,让所有羯人压力倍增。

    原本石勒是想强行推行胡汉平等,借此来化解辽东攻势,谁知效果并不明显。但石勒很清楚单靠羯人是不可能在中原立足的,若想成就霸业就离不开汉人帮助。

    为了进一步拉拢晋人,消除襄国内晋人对羯人的抵触心理,石勒不得不大肆提拔以张宾、程遐、徐光、郭殷、郭敖等为首的晋人,以示恩宠。

    这些天以来,石勒一闭上眼睛,梦境中总会出现辽东军兵临襄国情景,似乎预示着羯族大业前景不妙。而每次从梦中惊醒后,他更是要为当初轻易放弃幽州而懊悔不已,若是知道辽东有今日之强,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卫朔占据幽州。

    幸亏之前拿下淮南、徐州,又跟江东暗中达成和解,避免了陷入数线作战的窘境。

    但是石勒心中总觉得不安,因为随着地盘增多,襄国招募了不少晋人百姓当兵,以此来弥补羯人人数不足的短板。而由于羯人当年在中原造孽甚多,晋人对胡人怨气冲天,谁也不知道未来一旦辽东军南下,招募的晋人士兵会不会临阵倒戈。

    然而即便石勒对各地晋人充满了怀疑,尤其对毫无节操而言的世家更是戒备甚深,但他仍不得不借助世家来维持羯人在中原的统治。

    永嘉年间创造的大好局面,没过多久变成眼前这样,让石勒感到无比憋屈。同时他又不得不佩服卫朔的手段,硬生生将大晋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

    而今辽东军更是蠢蠢欲动,石勒深知日后辽东军不动则已,一动必然是雷霆万钧,到时他还能力挽狂澜吗?

    就在石勒愁肠百结之际,却见大舅哥兼心腹程遐匆匆找上门来。

    一看到石勒,程遐都顾不上行礼,慌里慌张将一份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