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王导与王敦的关系十分复杂,二人一向是又合作又对抗。

    首先,由于王敦性格过于强势,与各方均有矛盾,十分不适合坐镇建邺执掌朝政。这也是王敦在打下建邺拿下朝廷大权后,却又迅速返回武昌的重要原因。

    因为王敦十分清楚自己不适合做宰相,他没有可以容人的气度,故而王敦需要王导替他稳定朝堂,这是王氏兄弟合作的基础。

    其次,王敦有所求于王导,难道王导就不需要王敦了吗?自然不是!

    就拿此次王敦清除天子心腹的行动中,其实王导是有机会救下大部分人的,但王导为了日后主掌朝政,他眼睁睁看着一大批对天子忠心耿耿的大臣被王敦杀害而无动于衷。

    很难说这里面没有王导的私心存在,又或者说他就是‘故意’借王敦之手除去政敌。

    最后,王敦与王导之间并非毫无芥蒂,二人之间同样矛盾重重。他们两人对王氏的定位不同,王敦一心想将琅琊王氏打造成第二个司马氏,这才不遗余力发动叛乱。

    而王导至始至终就没想过推翻晋室,他只是想通过辅佐司马氏,让王家成为大晋第一士族。

    而天子显然看清了王氏兄弟之间复杂的关系,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两人反目成仇。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自永昌元年始,天子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而又经过刚刚过去不久的那场大乱刺激,眼下天子司马睿除了头脑还算清晰外,基本上已不能下地行走。

    随着自身不能理事,司马睿立即下诏让太子司马绍代他处理政务,同时还诏封王导做司徒为辅政大臣,全权帮助太子佐理朝政。

    司马睿下得这道圣旨,重点不在让太子参与政事,毕竟朝廷大权都在王敦手中,太子参与不参与都没什么大不了,其中的关键在于王导出任辅政大臣。

    按说太子司马绍已经二十四岁了,曾多次协助司马睿处理过朝政,再者他又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因此太子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辅政大臣。

    而且如果真要选择辅政大臣,王敦作为当今朝廷上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凭什么被晾到一边?

    最重要的是王敦需要这个辅政大臣的头衔,因为他一直都有心要废黜英武不凡的太子司马绍。曾在攻破建邺时想以不孝的名义废掉太子,结果找王导商量时,却又被王导劝止。

    如果王敦拿到了辅政大臣的名头,那他就能名正言顺对太子指手画脚,甚至废掉对方也不是问题,如同当年受武帝遗诏辅政的霍光废掉昌邑王一样。

    但是现在天子却将王导推到了辅政大臣的位置上,要说王敦心中没有一点儿芥蒂绝对不可能。甚至王敦怀疑这本是王导搞得鬼,毕竟天子与王导之间关系密切不是什么秘密,他没理由不怀疑。

    王敦很快就展现了当朝第一人的威势,在天子诏封王导为司徒后不久,他又‘下旨’免除了王导身上扬州刺史的职位,并加自己为扬州牧。

    王敦这一番举动惹恼了王导,王导气量再大也不能容忍被人当众打脸,更何况那个人还是自己曾帮了不少忙的堂兄。

    至此,司马睿的离间计算是成功了,王导、王敦从此貌合神离,基本上分道扬镳。

    天子在成功挑拨了王导与王敦的关系后,并未收手,反而继续在暗中拉拢其他人。

    由于王敦掌握大权之后,只重用他信任的心腹或者王氏族人。

    因此,司马睿将拉拢的对象放在了王氏族人——江州刺史王彬、荆州刺史王舒身上。

    王舒曾经一度与王敦走得很近,因为他自己就是靠王敦发迹的。

    而王敦也极其看重王舒,曾不止一次对外人表示:“我有两个弟弟,一者为王导,另一者为王舒,王舒自幼克己复礼,刚正不阿,其品行实乃高雅之士,相比其弟王遂,实在胜过几筹。老夫年少时便极其赏识王舒,有朝一日定会提拔他。”

    王敦十分欣赏王舒,更是在掌握大权后将重地——荆州交付对方手中。

    但王敦却不曾料到,他所赏识王舒早已不是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堂弟,王舒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经过观察之后,王舒发现王敦身体虚弱,根本活不了几年。而一旦王敦病故,所有王敦党羽将树倒猢狲散,进而被朝廷清算。

    为了避免日后被遭难,王舒在王导的牵线下很快就搭上了太子司马绍,成为天子为司马绍拉拢到的另一个重要帮手。

    如果说王舒是暗中投靠了朝廷,那么江州刺史王彬就是公开反对王敦了。王彬之所以如此反感王敦,最大的原因则是周顗之死。王彬与周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初王彬也曾为救周顗苦苦哀求王敦,但最终还是没能救下周顗性命。

    自此王彬便视王敦为仇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抨击王敦,搞得王敦很是恼火,甚至一度想要暗杀掉王彬。

    而王导也曾担心王彬安全,曾多次暗示他不要公开反对王敦。

    但没想王彬脾气硬,对王导提醒睬都不睬,一副任杀任剐由王敦悉听尊便的样子。

    王敦看到这个不要命的堂弟,也无可奈何。

    上次因暗杀王棱已经让王氏族人对他离心离德,因此即便王敦恨不得剁了王彬,但为了不搞得众叛亲离,再加上王彬能力出众,素有声望,不得不放对方一马。

    同时为了拉拢王彬,王敦还让他掌控江州。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子已暗中将手伸到了荆、江二州,而这两州又都是王敦根基之地。故而别看攻破建邺后,大将军王敦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但其实已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在天子暗中发力的同时,太子司马绍同样不甘示弱。他一边从司马睿手中接过不少忠于朝廷的势力;另一边则悄悄操练士兵,培养选拔武将,集聚粮草,为最后战胜王敦做准备。

    太子任命庾亮、庾冰兄弟以及郗鉴等人为东宫臣属,尤其引足智多谋的郗鉴作为自己的心腹。司马绍此举遭到不少原东宫属官非议,认为郗鉴在此次叛乱中表现不佳,没有资格再担任重职。

    但是司马绍却不这样认为,他以为郗鉴表现不佳并非对方之过,主要是周札投降太快,不但让朝廷措手不及,连郗鉴也失去了袭取王敦后路的机会。

    至于后来主动放弃兵权苟全性命,在司马绍看来这更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连天子都放弃了反抗,更何况郗鉴?留得有用之身,才能东山再起!(未完待续。)

第552章 准备收网

    南皮城内,当卫朔接到石勒主力渡过易水的消息后,顿时兴奋了,他知道这一仗的主动权已掌握在辽东手中,接下来就看能否顺利全歼胡虏。

    卫朔看了一眼麾下众将,正色道:“诸位,眼下石勒正步步进入辽东设置的陷阱,为了聚歼胡虏,大军将会暂时停止向南下。除了留少数兵力迷惑敌人外,大军主力将在最短时间内秘密北返。”

    “大司马若是北返的话,接下来的战事怎么办?”

    邵续颇为不舍放弃眼前大好形势,自辽东军南下,已接连攻取彰武、河间、渤海三个郡国,连临近的清河、平原等郡县亦纷纷有臣服迹象。眼瞅着辽东将全取冀州东部,结果大司马竟要在此关键时刻率军北返。

    卫朔笑着解释道:“邵公多虑了,我一直常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只有将胡虏主力消灭,我们才能收复失地,不然眼下占再多的地盘,将来也有被胡虏再次夺走的可能。”

    “如今石勒步步向涿县进逼,我们不能在冀州久待,应立即回师幽州。”

    “当然了,眼下冀州形势大好,白白放弃显然有点儿可惜。因此,我意留下都督卫雄统兵五万步骑,加上邵公部共七万人负责经略冀州东部,其余将士随我一同北返幽州。”

    “接下来请大家去准备撤离事宜,大军随时出发。”卫朔向众将吩咐道。

    “诺!”众将起身领命后,纷纷大步离去。

    南皮距涿县直线距离至少有三百四十里,按照正常行军速度,至少要十五天左右才能顺利返回幽州。而眼下石勒主力已对涿县展开围攻,而守军能不能坚守半个月,连卫朔都没有信心。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加快行军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幽州。

    此时彰武、河间两地已被辽东收复,沿途没有大股胡虏存在,最多只是一些残兵败旅,并不足以威胁大军安危。

    故而为了尽快赶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