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书大人,此言何意?难不成尔已忘记淮南已被燕国拿下?燕军十几万大军正对建邺虎视眈眈,朝廷、天子再待在建邺已不安全,为何不能撤到三吴去?”

    “天子南下避其锋芒,有何错?天下之势,避实而击虚,不过如是。也不知你庾元规处心积虑反对朝廷撤离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陆晔作为江东士族领袖,非常希望朝廷迁都三吴,以让其脱离北方士族控制。

    “移镇他处,沿江各郡等同遗弃,届时北方大军南下,攻略长江南岸,我们肯定要鞭长莫及,长江防线危矣!东晋霸业危矣!”

    “为国为民,道之大者。术为道生,方为大术。大术之首,韬光养晦。十年砺一剑,出剑,一剑封喉。朝廷暂容燕国猖狂一时,我等休整之后必定一举荡平天下,扬大晋之威。”

    “为君之道,始于立志。志不立,人不成。今上弃建邺,畏敌手,何来志哉?”

    “好啦!二位莫要争吵,有什么话可以慢慢说。不过在下看来,建邺的确已不再适合作为朝廷都城。建邺时刻都要面临燕军水师威胁,所以迁都势在必行!大家还是考虑一下,朝廷何处为好?”

    出乎众人预料,身为北方士族领袖的王导竟站出来支持迁都,打了庾亮一个措手不及

    庾亮黑着脸默然不语,不由暗暗惊醒:难不成王导为了重掌朝权,想要借助江东世家来对付他?想到这儿,庾亮眼中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冷色。

    其实庾亮小觑了王导,王导真要对付他,哪里用得着联合他人?

    说实话王导也不愿意迁都他处,但考虑到现实威胁,他认为迁都以避燕军兵峰势在必行。

    但是迁哪里好呢?江东本地人希望司马睿将治所迁移到吴郡或吴兴郡这两个江东本地士族较为强大的地方,以便他们从北方侨居士人手中争夺主导权。

    庾亮眼见迁都势在必行,他眼珠子一转道:“迁都也不是不行,只是应该迁到何处?”

    “嗯,依臣来看,迁居会稽郡最好,那里地处江东内地,又东临大海。在陆地上由于据长江比较远,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又能沿途建立起几道防线。”

    “不行,怎能迁都会稽?应该迁都吴郡,那里原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朝廷列位大臣去了那里也不至于吃苦。”

    庾亮看着再次吵成一团的朝堂,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作为世家他怎么可能不清楚世家是什么德行?别看江左世家刚刚在迁都问题上团结一致,可一旦涉及到各自利益,同样会再次龌龊不断。

    以顾陆朱张为代表的吴郡世家希望朝廷迁都吴县,而以虞魏孔谢为代表的会稽世家则强烈主张迁都会稽,说白了世家只会为自家利益考虑。

    就在朝廷上下就迁都一事吵得热火朝天时,却见一郎中匆匆而入,面色惊慌道:“禀诸位大人,刚刚接到急报,燕王凯旋归来了!”

    “什么?!”众人闻言一片失声。

    ……

    潼关作为关中门户之一,为燕国重要的折冲府,关内驻有府兵三千,负责把守这座险要关隘。

    太宁二年,七月下旬,沿着关陇大道从西边突然来了一队盔甲鲜亮的骑兵。

    只见数千骑兵个个身着鱼鳞甲,腰挎环首刀,打头的赫然是威名赫赫的侍卫军大将陈安。

    潼关守备心中一动,连忙大喝一声:“诸营出城列队!”

    三千府兵很快手持兵器昂挺胸整齐地站立在大道两侧,几名军官立在守备身旁。原本还在进出关门的商旅百姓,晓得其中大有玄机,遂纷纷默然站立在一边。

    关内驿丞更是激动不已,赶忙也把驿卒吆喝出来列队。驿卒多是退伍厢军府兵组成,对列队一事相当熟悉,很快就在驿丞的指挥下站好队形。

    陈安用眼神扫了一眼站立在路边面色恭谨的府兵,知道人家已猜到自己一行人身份,遂也不说话只是冲带头的守备微一点头,右臂横于胸口,行了个军礼后继续行进。

    很快又有一面大旗从西边缓缓而来,上面赫然写着一行斗大的字——“燕王”!

    燕王凯旋了!潼关守备突然觉得心口一阵激荡,几乎要喘不过气来了,整张脸激动地泛起一片血红色,而他旁边的部属们激动地连拿兵器的手都颤抖起来。

    在众骑兵簇拥着年轻人目中投出一双目光望向潼关下众人,这双目光中带着温暖、带着威严、带着赞许让潼关守备觉得浑身燥热,身体不由自主地起抖来。

    “向燕王致敬!恭迎大王凯旋归来!”

    在众人齐声恭贺声中,卫朔过潼关向洛阳奔去。

    燕王回来了!西征军凯旋了!这个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天下!

    太宁二年五月中旬,卫朔接到东晋将有变的消息,当即启程返京。历经近两个月时间,终于在巨变将要爆发之际,顺利赶回洛阳。刚一回来他就在政事堂内,聚集燕国文武于召开军政联席会议。

    “景前执掌枢密院,由你先介绍吧。”

    “诺!”

    高瞻也不客气当即起身道:“五月天子驾崩后,淮南三镇随即起兵清君侧。内阁、枢密院见淮南空虚,遂调集兵力渡过淮河南下。”

    “六月,在燕晋双方前后夹击下,苏、祖、郭三人相继败亡。”

    “此战之后,燕国兵临长江,虎视江东,随时可南下收复江东!”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安静下来,目光灼灼地望着主位上的卫朔。自去年灭掉成汉、今年降服西域,整个华夏只剩下东晋一个割据势力。面对眼前这个轻取江东,统一天下的契机,每个人都期待着燕王作出选择!

    “想不到司马绍最后竟落了个如此悲惨的结局,而世家的魄力出乎了寡人意料。但也恰恰给燕国创造了南下良机,眼下燕国当只有一个对策:那就是打!”

    听着卫朔如此斩钉截铁的话语,众人无不感到振奋。

    其中莫含更是按捺不住道:“燕王所言甚是,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当前晋国历经多次内乱,正是实力最为虚弱,人心最为不稳之际。现在燕国必须趁其根基未稳出兵伐晋,要是等世家安抚好了内部,必将大大增加燕国收复江东的难度。”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就是这这个理儿。世家干掉了司马绍,彻底在东晋内部占据了主导地位,若真给对方几年时间,其必定能安稳地方,到时可就没有眼前这么有利的形势了。

    “大王,有没有想过招抚江东?”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裴嶷突然提出招抚之议。

    “怎么?有人找文冀递话了?”卫朔不动声色道。

    “没有,是远在建邺的国丈提出的建议!”

    原来一直待在建邺的裴盾看到燕国兵临长江,东晋朝不保夕,而他即将进入燕国。为了不让外人小觑他,裴盾就想着招抚江东,立下不世之功。

    “世家怎么可能愿意投诚?恐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卫朔不看好招抚之议。

    “不管怎么说,试一试倒也耽误不了什么,甚至还能为燕军调动争取时间。”

    “这……好吧,就让国丈试试!”卫朔一想裴嶷说的有点儿道理,便同意让裴盾试试。(未完待续。)

第676章 和谈破裂

    (提前说一声,本书明日完结!)

    虽说燕晋双方从一开始就没对和谈抱有什么希望,但双方还是投入了很大精力。

    其中代表大晋一方赫然是王导、郗鉴两人,至于燕国代表则是国丈裴盾。

    在众人当中,或许只有国丈裴盾对和谈一事抱有很大期望,以作为他回归燕国最大功绩。

    “茂宏、道徽,我看咱们也不用藏着掖着,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有什么要求先说来让我听听,若条件不算过分,老夫可替燕王答应下来。”

    郗鉴与王导对视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有的苦涩,默然许久方开口道:“敢问裴大人,不知燕王对和谈一事有何要求没有?”

    “没有,燕王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要求,单说让老夫一人负责。”裴盾颇为自得道。

    不料,王导、郗鉴闻言心中哇凉哇凉的,燕王连指示都不曾给裴盾,可见人家根本就没把这次和谈放在眼中。说不定此时燕军已做好了南下准备,就等着谈判破裂的消息。

    王、郗二人所料不错,卫朔的确没对谈判抱有任何希望。

    若燕国真要和谈,绝不会将大权赋予一个有名无实的国丈,起码得派一个内阁大学士前来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