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术士-第10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图的身份敏感,暂时还不能轻易露面,行程的向导依然还是香居。城中可观赏的景观并不多,最为突出的便是一座白圆形高塔,还有旁边的一座同样白色的寺院,十分醒目。

    这两个景观的名字也很相似,分别叫做大涅槃塔和大涅槃寺,香居介绍,这里原本供奉着佛祖的八颗舍利,随着时代迁移,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佛门至宝当然不会轻易丢失,只不过是散落到世界各地,被人供奉瞻仰。而至于舍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解释,通常只会在佛家得道高僧圆寂之后烧出,有大有小,色彩多变,奇特坚固。

    所以,但凡有舍利面世之时,都会引起善男信女极大的轰动和追捧,修行之心因此更加坚定,倾尽家财得见一眼也在所不惜。

    大涅槃寺中,生长着许多无忧树,丛林静谧,鸟鸣花香,空气中洋溢着淡淡的清香。庭院中有一方水池,里面盛开着紫色的莲花,有的大如脸盆,最小的也有巴掌宽,清逸脱俗,倒是非常少见。

    这莲花实在是可爱,层层叠叠,中间是金黄色花蕊,孙尚香看得眼馋,弯身就想采摘一朵,却被悟空摆手制止,孙尚香也不坚持,笑呵呵的便住了手。

    正是夕阳时分,大涅槃寺被夕阳倒映在水池中,岸上水上仿佛连为一体,越发显得庄严神圣。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庭院,将白色的一切都镀上了金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祥和和安宁。

    “这地方可真美啊!”孙尚香不禁感叹,怀中的悟空微闭双目,双手合十,谦卑的垂着头。

    “这里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这份难得的安静。”王宝玉也感叹道,可惜这个时候并没有照相机,只能多看几眼,将美景印在脑海,闲时回味。

    偌大的寺院中,空空如也,竟然不见一个僧人的踪影。走进大殿中,迎面便是一尊巨大的世尊涅槃像,枕右手侧身而卧,双目微闭,嘴角带笑,面朝西方,象征着佛祖涅槃后去往了西方极乐。

    一切庄严而神圣,香居和悟空立刻朝着佛祖的下跪叩头,同行的人也纷纷大礼参拜。

    就在佛像的下方巨石上,刻着一行梵文,王宝玉和诸葛亮等人都不认识,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最后的四个汉字却清晰的映入眼帘,正是诸葛化蝶。

    最为奇特的是,这个名字似乎并不是刚刻上去的,与前面的文字浑然一体,仿佛都经历了久远的沧桑。

    香居看见了这三个字,立刻愣在了当场,不由说道:“这都是佛祖亲传弟子的名字,怎就多了一个汉人?也是复姓诸葛?”

    话刚说完,回头看见诸葛亮冷冷的眼神,香居立刻闭了嘴巴,心中却也掀起了滔天巨浪,诸葛亮,诸葛化蝶,诸葛亮一路追随一名女尼的下落,在这一刻,他似乎终于明白了什么。只是对诸葛亮更加敬畏,视他为天神下凡。

    “宝玉,这个诸葛化蝶是咱家果果吗?”孙尚香小声问道,不等王宝玉回答,怀中悟空却已经点点头,好似看透世事一般。

    “先生,看来果果确实来过这里。”王宝玉道,但是对于这几个字却有不同的看法,稍有法术便能做到,高手在民间,刻上字然后做旧也不是没可能。

    唉!诸葛亮微微叹息,默然走了出去,王宝玉立刻冷着脸吩咐道:“今天见到的事情,谁也不许对外提起。”

    众人纷纷点头,猜到这件事非同小可,孙尚香的眼中带着一丝的艳羡,真是想不到,平日那个小外甥女,竟然有如此大的机缘。不知道她修行之后,是否还记得这个对她最最最好的姨娘?

    “宝玉,果果是不是已经成佛了?”孙尚香追问道。

    “哪能那么容易!”王宝玉叹息道。

    “早晚也会成佛对不对?”孙尚香又美滋滋的打听,要是果果成就金身正果,她就等着沾光了。

    踏着落日的余晖,一行人又去看了大涅槃塔,塔身高达近百米,上面刻着许多梵文,虽然繁琐,但是看得出这些刻字很用心,一丝不苟。据香居介绍,这些内容正是对佛祖涅槃的详细描述。

    这里并不是佛祖真正涅槃的地方,佛祖圆寂于城北的希拉尼耶底河边的娑罗树林,天色已晚,只能等到明日一早再赶过去。

    当晚,诸葛亮和王宝玉等人就在城中住下,根据香居探听的消息,城中的僧侣几乎都去了西部的蓝氏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王宝玉制造的那个谣言。

    诸葛亮一脸忧色,不吃饭也不说话,王宝玉知道他心底的担忧,今天看到了诸葛果的名字,诸葛亮担心女儿是不是受到普净等人的蛊惑,已经将生命献给了佛祖。

    诸葛亮几乎一夜未睡,第二天一早,天色刚刚放亮,诸葛亮就带着一行人离开茅城,一路向北,直奔娑罗林。

    娑罗林的南面,正是希拉尼耶底河,恰好河边停住一艘小船,十分残破,诸葛亮顾不得危险,率先登上了小船,众人分批过了河,而悟空干脆是游过去的。

    香居介绍,当年佛祖八十岁高龄,正是在这河水中洗浴后,到那边树林中入灭,将佛法履行完毕。

    众人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中,半晌过后,终于来到了林中的一块开阔地。中间有两棵高大的娑罗树,枝繁叶茂,向着中间倾斜,呈现拥抱之势。

1481 常乐我净

    树下有一块平整的石台,上面有一尊与大涅槃寺一模一样的佛祖涅槃石雕,只是规格和人体的比例相同。

    就在娑罗双树的前后左右,各有两棵娑罗树,树龄看起来小了些,比较奇特的是,相邻的两颗树,一棵生机盎然,而另外一棵则枯败黯淡。

    在这处幽静之地,躺在那里的佛祖,虽然也是嘴角上扬,但却显得非常寂寞,不知道这份寂寞是不是源自于世人虽听闻佛法,却不知佛祖的内心。

    面对如此圣地,虔诚叩拜必不可少,诸葛亮叩拜完毕后,并没有在佛祖身下的石台上发现任何普净留下的信息。

    “先生,不要着急,我们再找找看。”王宝玉说着,跟诸葛亮一道在四周查看起来。

    果然有所发现,却跟果果并无关系,东方的双树下,有一块不起眼的牌子,上面写着“常与无常”;北面的双树那块牌子上,写着“乐与无乐”;西边双树写着“我与无我”;南面双树则是“净与无净”。

    宗教都喜欢搞对立文字游戏,什么见与不见爱与不爱的,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诸葛亮和王宝玉都是极其聪明之人,却也猜不透上面的意思,只好找来香居询问。

    看到东南西方这十六个字,香居思索片刻,显得很激动,又是虔诚叩拜一番,连声赞道:“解释的透彻,非真佛不能如此。”

    王宝玉很是鄙夷,这么说显得你好像比我还懂佛法似的,不由催促道:“留着以后慢慢磕头吧,快说明上面何意!”

    “香居妄自揣测,这十六个字在讲述,繁华之树意在涅槃真相,常乐我净,而枯萎之树则是世间真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香居认真说道。

    王宝玉一愣,还是没听懂,因为真相对于旁观者实在是不那么重要,于是皱眉道:“这么复杂,说直白点儿。”

    “简而言之,佛祖在此涅槃,非枯非荣,非假非空。”香居又摇头晃脑的说道。

    王宝玉背起手,眉头皱成了大疙瘩,恨不得胖揍香居一顿。找了一大圈,除了这十六个莫名其妙的字,似乎并没有其他的线索,而香居的解释又多给了八个字,果果依然不知道去向何方。

    “唉,果果到底在哪里啊?”没有明确信息,诸葛亮的眼眶湿润了,但是也相对宽心了不少,至少觉得女儿应该还活着,起码女儿没有在此效仿佛祖涅槃。

    王宝玉不甘心的又找了一大圈,确实再没有其他信息,但是如果普净和宝掌都有意指引汉军的方向,那么还没达到目的,他们是一定还会出现的。

    努力回想之前所有关于普净的信息,王宝玉心头一动,问道:“先生,你还记得普净在无忧树下留下的诗吗?”

    “无忧树下亦含忧,兵戈铁马为离愁,今日追随我佛去,他日再见登禅楼!”诸葛亮记忆力惊人,张口就来。

    这首诗还算是通俗易懂,王宝玉分析道:“根据我的理解,诗里出现了他日再见的字样,这就预示着我们能见到果果。最后两个字应该是关键,他们应该就在,禅楼?应该有这样的地方吧?”

    诸葛亮如梦初醒,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