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术士-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一旁的鲁肃干咳了两声,诸葛瑾见鲁肃一脸焦急,立刻会意他还带着二人有急事,所以便不再追问,拱手道:“二弟,宝玉,且容稍后再聚!”

    “大哥,不送啊!”王宝玉也在他身后拱了拱了手。

    诸葛瑾去往了别处,鲁肃则带着二人进入朝阳宫的另一处朱门,沿着环形的台阶而上,渐渐来到了顶层。从这个方向往下望去,江东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生一股豪气。

    “这边请!”鲁肃说着,便推开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眼前出现的一切,着实让王宝玉大感震惊!屋内的设计绝对堪称能工巧匠的顶尖力作!

    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大厅,足有千米不止,地面铺着花纹各异的石板,周围的墙壁上是白色的,上面不但雕刻着各种图画,还挂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铜镜,看似随意,但好像又有某种特定的规律,令人眼花缭乱。

    整个大厅中,只有拱形的屋顶上开着四扇小窗,但是,进入的光线通过铜镜的折射,却让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其中有几面镜子的光束,汇集照射在屋子的中央,那里有一个黑色的宽大案台,案台后的那人,恰好沐浴在阳光之中。

    此人正是江东霸主孙权孙仲谋!

    一见诸葛亮等人进来,孙权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迎了上来,王宝玉第一眼看过来,还以为见到了古装打扮的外国人,孙权长着一双蓝眼珠,络腮胡是紫色的,头发倒是黑色,鼻方口阔,额高颧隆,棱角分明,模样十分与众不同。

    而孙权身上的衣服,也是夸张的暗红色,领口袖口都绣着金色的丝线,这些色彩在光亮处流动,看起来异常华贵。

    尽管孙权的个头也有一米八以上,但却不难看出,他是标准的上身长下身短。

    老百姓有云,上身长下身短,不是馋就是懒,从审美观点上讲,这样的比例也算不上完美,但在相学上论,却是标准的福将之相!

    “见过孙将军!”诸葛亮连忙拱手施礼。

    “孔明先生勿用多礼,远道而来,车马劳顿,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孙权说话倒也非常客气。

    “将军客气了,今日一见将军,方知英雄伟岸。”诸葛亮奉承道。

    “早就听闻孔明先生气度非凡,今日得见,恍若仙人!”孙权看似感叹的说了一句。

    “亮本南阳布衣,将军说笑了。”

    “孔明先生,说来你我本是同龄,大小事宜,但讲无妨。”孙权拉了拉诸葛亮的手亲切的说道,这话并不假,这一年,孙权和诸葛亮都是二十七岁,两个年轻人走上了政治舞台,还逐渐成为各自舞台的主角。

    跟诸葛亮说了几句,孙权又向王宝玉走来,王宝玉连忙拱手,近距离看孙权,更是英气逼人,孙权呵呵笑道:“小兄弟,有道英雄出少年,我不及也!”

    “将军,您这就是太客气了,我是小人物一枚,怎敢跟将军相提并论?”王宝玉道。

    “药囊丢荆轲,秦皇脱难;农夫指路偏,项羽被围;常人亦能有大作为。”孙权夸赞道,其中不乏卖弄学识。

    切,说到底还是把老子当成了小人物,王宝玉暗自叹气,没再说话,孙权伸手做出了请的动作,将诸葛亮和王宝玉让到案台前的两个圆形**坐下,鲁肃则束手立在一侧。

    从这个角度看孙权,脖子要后弯四十五度角,应该算作仰望,很别扭,不知道孙权是不是一直都这样接待客人。

    提到待客,王宝玉总以为会有个漂亮丫鬟给二人递上香喷喷的好茶,这毕竟是基本的礼数嘛。但是王宝玉几次看向门口,那里都是空落落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可见刚才都是虚伪的客套,孙权还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刘备一伙。

    诸葛亮当然也看了出来,只是不好发作,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场面有些冷场。

    孙权盯着诸葛亮,首先打破沉寂,开口便直截了当的问道:“孔明军师,刘豫州与曹操交锋数日,其兵力可真有百万之众?”

    诸葛亮仰着脸,脖子焦酸,也不大痛快,开口就说:“据我所知,曹兵不止百万,而是有余,更有战将千员,皆能征善战。”

    一旁的鲁肃急得直抓脸,心中这个埋怨,孔明啊孔明,反复叮嘱你,千万别说这么多,你也答应的好好的,是不是刚才被一群儒士气昏了头,来到这里到底还是说错了话。

    孙权的脸顿时沉了下来,站起身来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问:“曹操可有意吞江东之意?”

280 面北称臣

    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否则两人来他这里干嘛来了,就是为了坐冷板凳?孙权这是试探,还是脑子真正出了问题?

    王宝玉忽然想到,还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孙权后来发现曹操的那封信是假的,又或者曹操另派人又送来其他的信,要跟孙权修好。

    如果是这样,那麻烦可就大了,孙权会不会翻脸将自己和诸葛亮杀了,然后出兵去打刘备,想到这些,王宝玉不禁后背升起一股寒气。

    事实上,王宝玉还真猜对了一半,曹操真又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很客气的邀请孙权,有日能泛舟江上,共赏长江落日美景。

    这封信孙权跟谁也没说,他原本是发誓要跟曹操决战一场的,现在却犹豫了,如果能够自保,谁有愿意跟百万大军刀兵相见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东谋士们的议论并不能左右孙权,只是能给孙权一个不战的理由而已。

    “能与曹操争天下者,唯有我主刘豫州与将军耳!”诸葛亮没直接回答,却用话点拨道。

    “不知豫州兵力几何?怎跟曹操争夺天下?”孙权问道。

    “两军对决,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智谋,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占据天时,将军占据地利,我主占据人和。”诸葛亮不卑不亢的说道。

    天时地利人和,说到底还是人和最重要,孙权有些不高兴了,啥意思啊,就你那大耳朵穷得叮当响的刘备行,我们都是废物?

    你们要是行,还被曹操撵的无家可归,老子是有修养的人,这些难听话不愿意当面说出来罢了!孙权心里鄙夷了一番,又冷着脸问道:“既然我与刘豫州皆是曹操之大患,敢问刘豫州作何打算?”

    “自是与那曹操决战到底。”诸葛亮毫不迟疑的说道。

    “孤又该如何?”孙权很奇怪的问了一句。

    “面北称臣!”诸葛亮嘲讽的说道,虽然是同龄人,他实在不喜欢孙权的这幅做派,虚荣自负,玩弄权术。

    诸葛亮这四个字一出口,孙权顿时勃然变色,探身就从案台下取出了一柄长剑,几步上前,唰的一下就抵在了诸葛亮的肩膀上,怒道:“孔明安敢当面辱我,想我父兄创下江东基业,何其不易,怎可拱手让与他人?”

    出现这幅场景,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鲁肃惊得面色大变,王宝玉也吓得一哆嗦,刚刚还说什么同龄人,可以畅所欲言,一句话就翻脸了。

    这时,鲁肃连忙上前拉住孙权袖子道:“主公息怒,孔明使者也!”

    两军对战,不斩来使,这是当时的规矩,孔明贵为谈判特使,享受的待遇应该更高才对,刀剑相逼,绝对有违当时的礼节,但是,人在气头上,什么都干得出来,孙权并没有放下长剑的意思。

    刀架在脖子上,诸葛亮却临危不惧,哈哈大笑,说道:“孙仲谋,江东必归曹操也!”

    “我江东有长江之险,兵精粮足,怎可败给曹操?”孙权也是吓唬诸葛亮,长剑并未用力,又问。

    “哼,百万大军驻守对岸,即便不战,此消息一出,唯恐江东已自乱也!”诸葛亮冷哼道。

    孙权一愣,收回了长剑,叹气道:“此事且容再议!”

    “不必再议,孔明就此告别而回。”诸葛亮真生气了,一脸寒霜,起身便走。

    孙权还是没说话,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诸葛亮的背影,作为中间人的鲁肃连忙跟了上来,拉着诸葛亮不停的劝道:“孔明先生,我主便是这番脾气,一定包涵,联盟大计为上。”

    诸葛亮一甩袖子,也不搭理鲁肃,跟王宝玉一道大步出了门,接着便坐车回到驿馆。

    第一次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这孙权还真是个难缠的主,看着怒气未消的诸葛亮,王宝玉不禁担忧的问道:“先生,咱们谈崩了,回去怎么跟皇叔交代啊?”

    “莫急,我观孙权喟叹,其已知危机将至,先逗留几日再说。”诸葛亮道。

    “孙权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