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1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的眉心猛地一跳,“翁师傅,你这话说的有些过了。”

    光绪皇帝有些不满,这话里头的意思,他听懂了,但是他不乐意听这个,也不知道这样的话,若是深究下去会是如何,翁同和瞧了皇帝的表情,连忙说道,“这只是臣以小人之心,揣度西圣之腹,实在是当不得真的,请皇上降罪。”

    “这个只是朕与你师徒之间的闲谈,算不得什么正经话儿,”光绪皇帝摇摇头,继续说道,“不说出去自然就无妨,亲爸爸劳苦功高,这是绝错不了的,朕做儿子的只有孝顺恭敬的意思,绝不会有任何其他的什么想法,咱们还是说一说这个立后选妃的事儿吧。英宗皇帝的皇后是蒙古八旗出身,倒是百年来少见的事儿。”

    “这又是皇太后和英宗皇帝明见万里,筹谋得当的结果了。”翁同龢接话继续说道,“崇绮是状元,首先这就是尊重读书人的标志,后来孝哲皇后的确是诗书极通,且性格淑婉,的确是母仪天下。”

    “这是一点,其次就是皇太后垂帘之后,俄罗斯一直在西北和北疆咄咄逼人,从英法两国退兵谈判之后,俄罗斯未得到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又为了咱们的藩属国,先是侵吞哈萨克,又威逼浩罕,煽动阿古柏和白彦虎在西疆作乱,一直都是如此,而崇绮最要紧的身份,就如皇上所说,是蒙古八旗的,蒙古诸部,漠南漠北漠西,还有青海蒙古,这些蒙古族昔日因为减丁之策,势力已经衰落了许多,不然按照在天山南北的蒙古部落以前的声势,阿古柏不会闹得声势如此之大。”

    光绪皇帝点点头,“的确如此,亲爸爸说过,昔日若非康雍乾三代列祖列宗持续对西北用兵,那么新疆必然不会为中国所有,但就是因为昔日对着漠西蒙古人杀了太多,故此在西北回部的叛逆能够做大,有阿古柏和白彦虎之乱,这一饮一啄,倒是也是机缘巧合了。”

    “是,从僧王入京效力平叛洪杨之乱起,减丁之策,除了昔日葛尔丹大小和卓等漠西蒙古有过叛乱的部族之外,其余的蒙古八旗实际上已经不使用此策略了。之后阿古柏作乱,从逆的蒙古族已经尽数被剿灭,其余的漠西蒙古,还有土尔扈特部这些,纷纷起兵合围阿古柏,之后又助浩罕复国,向朝廷展现了忠诚,故此蒙古八旗的减丁之策,在同治十一年就已经全部取消了,这是为了酬功,并且在新疆不能让任何一部重新做大的缘故,另外也想着把蒙古人放出来,防住北边的俄罗斯。这里头的缘故,虽然实际上和立谁为后并无关系,但是蒙古人大部分都认为,是孝哲皇后规劝英宗皇帝的功劳,越发的尽心尽力了,昔日北海之战,若是没有蒙古人帮助运输粮草和刺探情报也不能推进的如此之快,故此孝哲皇后立的极好,立一位皇后尽收北疆和西北万里江山之心,之后崇绮能够出任乌里雅苏台总督,饶是他乃一介文臣,亦是在北疆能够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这就是孝哲皇后的遗泽了。”

    光绪皇帝点点头,“翁师傅的意思,朕都明白了,立后不是立自己个最喜欢的,而是要立能够为国事分忧的。是这个意思吗?”

    “是这个理儿,寻常人家娶媳妇,都要看能不能操持家务,能不能孝敬公婆,天家立后,就不是自己个的私事了,这是国家的大事儿,立谁为后,也是一个风向标,宫闱里头流传,说是皇太后原本属意瑛皇贵妃为后,皇上可知道这的用意?”

    光绪皇帝凝思,“瑛皇贵妃是民人,英烈之后,又被吉尔杭阿的福晋抚养,是彰显天家尊重英烈之后的意思,也是为了向军队宣告。”

    翁同龢点头说道,“就是这个意思,大约还有满汉一家的含义在里头,当然,自从八旗改革之后,这一家不一家的也不用多赘述了。”

    “满汉一家这事儿也不用多说什么,”光绪皇帝笑道,“仁宗的母亲,孝纯皇后就是汉人,只是抬入旗罢了。”

    “是,皇上马上亲政,侍奉皇太后的时间就会少了,短时间内不碍事,可时间久了,怕是有小人会挑唆着使坏,这时候就要一位得力聪慧的皇后能够在皇上和太后之间弥合嫌隙,皇太后虽然是看重了瑛皇贵妃,但是英宗皇帝还是立了孝哲皇后,但是这个人选也是极好的人选,从后头的事儿来看,立孝哲皇后只怕是还要更好些。”

    “那翁师傅你的意思,朕还是要请亲爸爸的旨意,来选谁为皇后吗?”(未完待续。)

三十九、直抒胸臆(三)

    “是要请皇太后定夺,但皇上不能没有自己个的意思。”翁同龢说道。

    “翁师傅这是什么意思?朕倒是有些不明白了。”

    “皇太后秉政多年,她选人用人,朝野都是看的清楚的,若是最喜欢最欣赏的人才,那绝不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人,她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自己个有主见,又极为尊重她的人才,这么多年,选拔上来的都是如此。”

    光绪皇帝若有所思,“外头包括李鸿章,内里包括阎敬铭这些,无一不是有个性有主见,但是当差办事又极为了得的人物,之前卸任的左宗棠,个性特征更是十分的鲜明,只会唯唯诺诺的人,是不会让西圣看重的。”

    翁同龢的话里别有深意,光绪皇帝眼神一闪,显然是听懂了翁同龢的话,他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说,礼亲王这一位军机领班大臣,慈禧皇太后若是多少稍微平等的对待,或者是稍微能够正眼瞧上礼亲王,在翁同龢看来是,不能够的,君臣之别,只怕在礼亲王和慈禧太后之间,差距的确是很大,光绪皇帝虽然也如此认为,但是如今他到底未曾亲政,就这样出言指摘当朝首辅,未免有些不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光绪皇帝咳嗽了几下,“这些倒是和如今的事儿,没什么多大的关系,翁师傅的意思,朕听明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意思,要有自己个的主见,再请亲爸爸定夺,就是这个意思是吧?”

    “皇上圣明无过,”翁同龢笑道,“老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前个倒是见到了一位极好的秀女,”光绪皇帝继续说道,他倒是觉得,这件事儿和年纪大些的翁同龢可以说说,王恺运那样谈笑不羁的性子,只怕是会笑话自己个,皇太后那里,越发是不敢讲了,只有这个十分温厚且有问必答的翁同龢可以垂问一番,“朕心里颇为欢喜,是礼部侍郎长叙家的女儿。”

    “长叙?他他拉氏?”

    “正是。”

    翁同龢捻须想了想,“臣斗胆问一问,皇上看中了他他拉氏哪一点?”

    “朕以为,”皇帝摸了摸桌子上的宣纸,“此女颇为赏心悦目。”

    这么一说,翁同龢心里顿时就清楚了,他不置可否也不知道如何说起,这些人里头,他最看重的,无非就是两个人,但是皇帝的脸嫩,他也不好说什么直截了当的话,于是翁同龢斟酌了字句,“皇上以为,皇太后是否会同意这个人选?”

    光绪皇帝想了想那一天见面的场景,又想了想皇太后素日里最喜欢的内外命妇是什么样的品格,不由得有些丧气,“亲爸爸只怕是不待见。”

    “臣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皇后的人选,还是要皇太后最满意才是,毕竟日后代皇上伺候皇太后的,最名正言顺的就是皇后了。”

    皇帝微微皱眉,翁同龢这个人老是皇太后皇太后的,实在是有些聒噪,但是他的话是没错的,这个人选,是一定要皇太后满意的,若是不满意的人选,起不到侍奉周到的作用,反而是要更起到厌恶反感的反作用,那么真是得不偿失了,翁同龢见着皇帝神情有些恹恹的,知道皇帝把自己的话进去了,于是他再多说了一句,“古来帝王家,立后不是自己个最喜欢的,而是最合适的,汉光武帝娶郭氏的例子,皇上倒是可以学一学。”

    “罢了,”光绪皇帝摇了摇头,他终于被说动了,“就听翁师傅的。就从别的人里头,再选一个好的吧,只是,”他的脸上露出一阵讨厌之极的表情,“叶赫那拉家的那位,朕是不会选她的,更加不会立她为后!”

    。。。

    丽皇贵太妃带着静芬这一日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到了勤政殿,这个时候是皇太后刚刚午睡醒的时候,就这个时候是得空的,再过一会就又要见大臣议事了,勤政殿里头安静极了,只有廊下的几只画眉在高低起伏的鸣叫着,太阳有些大,几只仙鹤收着翅膀正在芭蕉树下乘凉,芭蕉树的叶子被太监们用水仔仔细细的洗过,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