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1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菊耦微微一笑,谦逊道谢,“多谢娘娘,臣女不敢。”

    “你母亲也跟着你父亲去天津了?”

    “是,”李菊耦应道,“父亲说为官一任就要将当地作为自己的家,故此留下了臣女之外,母亲还有哥哥们都带去了。”

    “那你就不忙着走,”太后笑道,“都说了,咱们也不是外人,”她的话似乎别有深意,“圆明园景致极好,你就留在园子里,呆几天,陪着我老太婆说说话。”

    李菊耦觉得有些不妥,连忙站了起来婉谢,“臣女是什么身份,怎么敢来圆明园住着,委实是不敢当。”

    “可没什么不敢当的,我说敢当就是敢当,你在外头住着也是一个人,在圆明园里头住着,还有人作伴,岂不是更好?”太后笑眯眯的说着话,话里头的语气却是十分的坚决,“就这么定了,叫你的丫鬟跟着小李子派的人去把包裹拿进来,你呢安心的住下来,最近的天气热,圆明园的地方是最清凉的了。”

    李菊耦无法,只好蹲膝致谢,“多谢太后娘娘。”

    李莲英来请示要让李菊耦住在什么地方,太后想了想,“菊耦是喜欢看书的,就让她住在文渊阁边上的水木明瑟吧,那里清净又雅致,离着文渊阁又近,得空了她自己个可以多看看书。”

    于是又谈了谈其余的闲话,太后问起:“你跟着父亲在山河任上,山河地面上可是有什么新闻吗?倒也可以说给我听听。”

    李菊耦已经早早被其父李鸿章提醒过了,“太后其人,不喜欢听空话套话,自然也不喜欢听假话,但是你若是要说一些真话,却也不可以全说,要让太后知道一些事儿,但也不能讲事情讲的太透彻太明白,毕竟咱们只是片面之言,太后若是真的觉得此事重要,她自然会再派人去查的,这一点务必要牢记。”

    “山东河南地面上的洋人,现在越发的多了,济南城那里头,没走个百八十步,就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洋人,臣女十分好奇,他们不远万里来做生意也就罢了,怎么还有长居于此处的打算呢?于是也时不时的和他们交谈,大家伙差不多的意思,都是说大清国老百姓虽然对着洋人挺好奇的,但都彬彬有礼,且十分友善,加上环境宜人,除了离着欧洲太远之外,倒也没有其他不方便的地方,所以愿意都留下来。这都是皇太后的德政,才能够感化得洋人都愿意留在咱们这了。”

    太后微微一笑,“这话,虽然大部分的功劳不是我的,但是我倒是也可以领一领,这些年若是还和以前一样把洋人当做是鬼怪,那可真是笑都要笑死人了,听说宣宗朝的时候,以为洋人是羊精化身,就在水师的船只上绘上老虎的图案,以为如此就可以惊退洋人,又说洋人若是不喝咱们的茶就会肚子胀裂而死,这样的无稽之谈,如今可算是都没有了,无非就是少见多管罢了,见多了,自然是见惯不怪。”

    “是,”李菊耦说道,“洋务之后许多洋人进出,大约在内陆之地还是洋人少见,但是在东南沿海,已经是极多了。”

    太后没有说话,李菊耦继续说了下去,“洋人多了,倒也并不都是太太平平的。”

    ps:推荐好基友写的“大宋好声音”不不不,是大宋好屠夫,值得一看。(未完待续。)

四十、言笑晏晏(四)

    “怎么的?”太后漫不经心的说道,“他们还敢违背咱们大清国的法律吗?”

    “自然是不敢的。”所谓的领事裁判权,自然是没有了,租界还有,但是各国也只是真正的租客而已,只是大家都喜欢集聚在一起生活,这是寻常之事,倒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交租金就好,何况这些外国人也不是空手来的,兴办的工厂,商行,饭店或者是马车行等等这些,往来各处的消费等等,这些都是能拉动经济的,蚊子虽然小,那也还是肉不是?何况也这个所谓的领事裁判权,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签约的时候,英法两国为了中国人长期而且十分巨额的军费订单争夺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暇估计这些东西,等到十年之期满了之后,重新换约想要这个领事裁判权,对不起,慈禧太后是根本不给的。

    幸好她还记得一些法律的术语,总理衙门搬出了西方人法典之中的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都不应该让洋人们自己个来判罚案件,几番争辩曲折之后,最后定下来:“凡在大清土地之上发生的中外纠纷以及各国公民之间纠纷,由中国管辖,凡任何一国国内公民之纠纷可以回国自行解决,但,杀人盗窃强奸等刑事犯罪案件不在此但书范围之内。”

    西方的政治界一片哀嚎,无耻的中国太后又把魔爪伸向了法律,她如此的精通各国法律,逼迫任何国家都不能通过恫吓和忽悠在中国攫取到这些政治利益,虽然只是一个领事裁判权,但是他表明了,西方人在中国就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任何事情,但是现在,不行了。之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走私鸦片企图混入中国,就被海关抓住,处以极刑,英国大使再三抗议,伦敦的英国外交部也发出照会,也无法改变这一位走私的商人被处死的判决。

    “自然是不敢的,”李菊耦说道,“之前朝廷特别颁布了《通商友好条例》用来约束洋人们的行为,这是少了许多是非了,凡是违背了这条例的,自然就要处罚了。”

    这个《通商友好条例》实际上对于外国友人们,是一丁点儿都不友好,上面虽然包含了许多的通商优惠条件,但是更多的,不是告诉洋人们是多少的权利,而是罗列了许多的罪名,这实在是太符合中国人一向的重刑罚的传统观念了,“逃税漏税罪、走私罪、贩卖毒品罪(这个专门面向鸦片贸易)、虚假票据罪、诈骗罪、伪劣商品罪、不正当借贷罪、私设银行罪”等等这些林林总总,大概新设了许多条罪名,每条罪名都仔仔细细的罗列了各种犯罪的情节和处罚标准,罪名之多,描述之详细,简直让人发指,各国法界这下子可惊奇了,许多的罪名在西方社会里头都还未出现,怎么东方的中国人会这样的迅速,将现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不恰当行为,就仔细并且合理的用刑法把他规定下来呢?这真是一个奇迹,各国又要前来学习了。

    条例之中,这其中最让洋人头疼的无非就是马上要实行的“私设银行罪”,这个罪行的文本之中是这样说明的:“凡在中国开展借贷、储蓄、汇兑等银行业务之外国财团,未经大清银行批准,不得设立银行,若是有违背者,银行所有资产一概没收,主犯处以罚金一万元起至十万元,并或流放黑龙江。若是造成以下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至伍拾万元,并流放金州,极大严重后果的,处于死刑,并没收个人财产。”这个条文最后还有一个但书,“之前开设之银行,若不符合大清银行之整改规定,一概禁止再营业。”

    这个条文一出,简直就是四海哀嚎,洋人们哀鸿遍野,怎么会有这样的法律!在中国,如果一件事情还没有形成旨意形成条文下发,那么大家伙行事只要心照不宣就可,但是如果中枢定了决心,又下发了旨意,那么就是绝无更改了。

    胡雪岩终于获得了他最大的声望,一统中国所有的金融行业,将钱庄票号和典当行一起抓在了大清银行的手里,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财神,胡雪岩终于报了昔日在上海滩因为洋人们银行的挤兑,造成了自己差点破产穷困潦倒的一箭之仇。国内的商人们原本还不觉得此事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某一家小票号因为挤兑差点倒闭的时候,户部出手,坐镇票号,将一番挤兑潮轻松写意的应付过去,这才让这个政策少了许多的质疑。当然这个私设银行罪,还是刚刚开展,对外的效果如何,还要再看看。

    “可如今山东哪里,倒是有些洋人们借着建教堂,或者是修电线的时候,和老百姓们起了一些冲突,这原本倒也无妨,无非是语言不通,大家伙说开了就是,可山东人的性子彪悍,成群结队的来一起干涉,洋人们也是自高自大管了,这里头倒是有些冲突,时常都难以收拾。”

    “加上许多洋人的神父,在山东这些地方上传教,有时候也不是全部的人都是慈悲为怀的,臣女虽然没有确认过,但听说许多的神父在地方上的名声不太好,以前在城里头传教,大家伙都是彬彬有礼的,可到了乡下,别人就不和你还这么好好说话了,加上这些神父也有一些自己的信徒,穿着洋人们的衣服,说着洋话,两边都看的不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