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披挂的穆桂英英姿飒爽,斗志奋发的站在自己面前,一个人跪下了,两个人跪下了,三个人跪下了,台下的人都跪下了,齐刷刷地跪了一地,“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未完待续。)

    ps:  九月二十八日,皇后娘娘到达通州,开始视察附近的永通桥大营,刚一到永通桥大营,皇后娘娘就受到了健锐营营长武云迪、江苏省省长李鸿章、蒙古特战旅旅长唐布拉吉带领着的永通桥混合集团作战大营士兵们的热烈欢迎,皇后娘娘热情地和各级官兵招手示意,并在李鸿章同志的强烈要求下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皇后娘娘指出,中国需要士兵们的努力,士兵们的浴血奋战和奋勇杀敌才能让老百姓们睡得安稳,睡的踏实,要发挥部队士兵的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贡献到祖国事业中去,完成道德情感个人事业上的升华,努力在二鸦之战之中打出勇气,打出霸气,打出志气,她对着冯婉贞亲切的说道:“你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可干的都是大丈夫敢干的事儿呀!”并号召大家向冯婉贞同志学习,冯婉贞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听从皇后娘娘的教导,为国为民,奋勇杀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皇后娘娘还亲自唱了一首《壮志凌云》的曲子来鼓舞士气,并对在一线战斗的士兵们表示他们的后勤服务会做好,一定要相信大清政府。最后士兵们在皇后娘娘的注视下英勇地赶赴战场。陪同皇后娘娘视察的有署理总理大臣奕�、内务府二等服务官德龄、三等服务官安德海等同志。大清皇家电视台,记者板大学员来自永通桥的报道。

四十六、壮志凌云(完)

    武云迪也被皇后感染地斗志前所未有的高昂,武云迪单膝跪下,“愿为皇后效死!”李鸿章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连忙也跪下了,唐布拉吉虽然都是和僧王在草原上混日子,可到底也是喜欢听戏的,皇后娘娘唱的简直就是自己心里想的,早就拔出弯刀,跪在地上,用蒙古话发誓了。

    “愿为皇后效死!”底下排山倒海般的跟着武云迪大声说道,恭亲王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也跟着众人跪下,除了手持拂尘的德龄,和持伞的安德海,场内没有人站着,安德海的脸变得通红,握住盖伞的手死死地攥住。

    “诸君请起!都是为国杀敌,不分高低贵贱!”杏贞的嗓子有些嘶哑了,不过没关系,正在兴头上的皇后毫不在乎这些,解下了自己佩戴的东珠朝珠,“本宫这幅朝珠,将赐给第一功之人!”

    众人又是连胜欢呼,摩拳擦掌,恨不得洋鬼子立马就在眼前,“列位将士,无需担心后身之事!你们若是为国战死,本宫亲自披麻戴孝,为你们送终!”杏贞大声说道,“家里养老抚养子女自然也是本宫一力承当,本宫在此立誓,决不食言!”

    “皇后千岁!”

    “本宫就在你们的后头,就在这大营外,等着你们的好消息!”皇后朝着众人招手,便往后退了几步,把台子交给了武云迪等人,武云迪也不谦让,高声发号施令,“各部出列,集结成阵,准备迎敌!”

    “是!”众人山呼,钢铁般的洪流滚出了永通桥清军大营;尘土飞扬;湮没了点将台,杏贞端然站着,一动也不动,目视大军出了大营,李鸿章等人跪下拜别皇后,各自率本部人马出营,点将台上只留下了杏贞一行从京师过来的人。

    杏贞等到最后一队火炮兵列阵出营,转过头,对着恭亲王点点头,“军心堪用。”说完才发现自己的嗓子早就哑了,干涸枯哑,十分难听。

    “是,”恭亲王似乎被刚才万人高呼的场景震惊了,就答了一声是就不多说话了。

    “该做的本宫都做了,”杏贞抚了抚身上的灰尘,微微咳嗽,“要是大清,中国命中有此一劫,本宫也是无法可施,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六爷!只要人心在,败了也能再中兴!若是人心失了,那便是胜上一百次,一次败了,那就是一败涂地,我们该做的都做了。”

    是的,京师之中全力支持永通桥大营和洋人决一死战,通州各地的团练自然不说,为了银子和官帽子都是奋力上前,连京中的老百姓都义不容辞地参加到抗击洋人的活动中来,运输物资,打造兵器大家都是踊跃参加,从来不计较工资,还是户部最近些年,收的税多了,又有皇后一力承担,不让老百姓白干活。更有许多八旗子弟嚷着要去通州杀敌,日日在京中装模作样的演习兵法,五城兵马司无法,告到了皇后处,皇后让他们帮着巡逻地方,戒备宵小,这日子四九城的治安比皇帝御驾刚刚走的时候好太多了,简直就是路不拾遗,门不闭户。

    “咱们该做的都做了,六爷,就看他们的了!武云迪是本宫一手送到皇上跟前的,李鸿章也是本宫保举的,唐布拉吉是僧王的得力爱将,在北边,已经找不出比这个更好的将领了!更有骑兵、马步官兵、火炮兵、火枪兵诸多兵种,眼下,海上咱们比不过洋人,若是陆上都比不过洋人,”杏贞肃穆铿然开口,“本宫说句犯忌讳的话,那大清朝,真的就是四面楚歌,要完了!”

    “娘娘说的极是,”恭亲王默然半响,点点头,“娘娘是否要真的留在此地?奴才以为还是回京才好。”

    “不,”杏贞断然拒绝,“本宫又不上战场,回京和在这里都没区别,若是洋人兵临城下,本宫自然以死报国,在这里也行!”杏贞让德龄搀扶着下了点将台,“我就在后头,听着军报也能及时些,六爷你回京主持大局吧。”

    恭亲王苦笑,帝后二人,夫妻两个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躲都来不及躲,一个却巴不得往前凑,自己怎么敢私自回京,搞得爱新觉罗家的子弟还不如一个媳妇了,“奴才怎么能擅自离开,自然要伺候在娘娘身边,若是照顾不周,皇上必然大怒,奴才也逃不了。”

    “很好,”杏贞下了点将台,上了马车,把帘子垂了下来,“那本宫和六爷煮茶听胜负!”(未完待续。)

    ps:  月票月票,订阅订阅!

四十七、永通桥战(一)

    喇叭呜咽,战鼓雷动,一队队的人马驰过,一车车的火药火炮拉住,清兵大军在永通桥边筑起了一个巨大的阵势,一阵狂风吹过,标着各部番号的旗帜凌空飞舞,阵势中似乎飞起来一大片五色云朵,低低得浮在清军阵里面,武云迪胯下的骏马的鼻子里喷出了白气,似乎感受到了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氛,躁动不安地抬起蹄子刨着地面,武云迪摸了摸马耳朵,让马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没说话,只有狂风在呼啸着吹过人群,吹起了无数尘土。

    武云迪眼睛眯了起来,一个斥候骑着马飞奔过来,“大帅!洋人已经到了,就在五里之外!”

    武云迪一摆手,“发信号,通知各部!”身畔的传令官高声应下,从身畔的箱子里依次拿了两个烟花出来,“嗖嗖”飞上了半空,“砰砰”炸出了两个烟花,一个黑色,一个红色。

    看到信号的各部将领大声呼喝,接收到命令各自朝着既定的地点散去,人马嘶腾,神色彪悍的士兵沉默而坚定地朝着未来走去,武云迪默默看了眼前这一切,转过头,对着同样骑在马上的李鸿章微微鞠躬,“抚台大人,这首战就靠着你的部下了!”

    “都统客气,”李鸿章上了战场也不废话,干脆了当地说道,“这是本官应该做的,职责所在,皇后娘娘又搬空了兵部的府库,把北边所有的武器和火药全部都发到这边,”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就是堆成山也要把洋人堆死!”

    唐布拉吉冷哼一声,纵马离开了三人聚集之地,“我去后头准备了。”

    “本官自然不会大意,”李鸿章抚了抚短须,神色凝重,“洋人自攻破大沽口炮台,一路所向披靡,就算通州左近的团练也不过是延迟了洋人的进攻速度,今天,”李鸿章咬牙,“本宫就是拼着淮军重起炉灶,也要和洋人拼了!”

    “多谢大人!”武云迪高兴极了,朝着李鸿章抱拳以示谢意,李鸿章连忙还礼,武云迪站直了身子,不屑一顾地对着身后的健锐营一干将领们说道,“瞧瞧人家,不远千里来帮咱们八旗老少守卫京师,咱们皇城根下的老少爷们,也不知道拿什么招待人家呢?要是丢了份子,日后可怎么回四九城吹嘘?”

    身后的一干健锐营将领被武云迪激的哇哇大叫,一个叫金宝的人跳了出来,“不消大人激将!皇后娘娘就在咱们大营后头等着咱们八旗子弟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