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那个青年来了兴趣,“是什么料子的?”

    “是棉布,听说还是咱们直隶这里出的棉花,运到了天津卫,这个布行的伙计嘴快,说也是用了洋人的机器纺出来的,不过这老板是江苏人,这价格便宜,买的人可多了。”

    “洋务办了这么些年,到底是有些利民的东西出来了。”那个青年放下手里的书,“前几年都是办军械大炮轮船的,说到底,于民无益。”

    那个少妇不太懂这些,“这些我倒是不懂,只是知道,如今市面上的洋货可实在多是很,洋火柴、钟表、洋面粉还有这洋布,虽然是结实耐用,可毕竟价格贵了点,普通人家怕是买不起多少的,如今这海河布行倒是拔了尖,便宜了不少。老爷你在总理衙门观政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洋东西呢。”

    “说起来也就才过了两年,这新事物就雨后春笋一般得冒出来了。”青年笑道,两个人说说笑笑,过了一会,一个老苍头过来禀告:“黄编修来了。”

    “快快有请。”那个青年站了起来,被称作黄编修的三十出头的年轻高个男子进来,朝着男主人作揖:“孝达。”

    “漱兰兄。”被称作孝达的男主人回礼笑道,那个少妇也朝着黄编修行了礼,对着两个人说道:“我先下去,瞧瞧今个的报纸到了没有。”

    “请自便。”黄编修和男主人坐了下来,“孝达,你这大才,这会子还坐得住呢?”

    “哈哈哈,之洞乃是庸人,怎么称得上大才,漱兰兄过奖了。”原来此人是张之洞。(未完待续。)

一、春风花草(二)

    “你啊,总是如此谦虚,要知道你可是同治三年的探花,你若不是大才,难不成是我这个二甲二百六十三名是大才吗?”黄体芳无奈摇头,“且不说这个了,你知道今年的春闱又要到了,我虽然是编修,可御史台那里的消息,还是听得到的,听说有关这洋务的事儿,就是在春闱里头加洋务的事儿,御史台、詹事府气势汹汹,闹得不可开交,准备要联名上折子呢。”

    “这事儿我是知道的,”张之洞点点头说道。“不过这事儿,肯定没戏。”

    “哦?何以见得?”黄体芳挑了挑眉毛,有些不敢相信。

    “你说这洋务之事,是谁定下来的。”

    “是太后定下来的。”

    “是谁去做的?”

    “议政王和军机处。”黄体芳回答到了这里,突然有些醒悟,“你的意思是?”

    “京中有句话,叫宫里头的风,军机处的雨。若是没有宫里头的这股风,军机处就下不了雨,如今的局势你还看不清?同治同治,这就是内外同治啊,太后和议政王如今劲往一处使,没瞧见如今办洋务才多少年,你在户部观政,是知道,如今这开了国门,通商之后,就不说那上海天津了,就说这宁波府,每年能收多少银子?就单单说这银子的事儿,没有这个银子,这陕甘之乱,能平?要知道,这会子,十二镇已经准备凯旋回朝了!”

    黄体芳点点头,“我瞧着这中枢,实在是穷怕了。这三年除了咱们这一科多取了三百人之外,各地的县尉、手下的巡捕,全国扩了多少人!这些还不算大头,还有这从洋人哪里买的军舰,每年就要一千万两,还有这零零碎碎的火枪火炮,每年都是不定额的数目,这军费,不算给的银饷,共计两千万元,老实说,我是觉得实在是太过靡费了!还有这救灾、河工,也难怪,我听说太后在养心殿说过,谁给银子就升谁的官。这不,瞧见了没,这天津上海的巡抚,听说马上要加尚书衔了!”

    “这话虽然糙了些,可实在是不假。”张之洞点点头,“这军费实在是多了些,要知道若是这些钱放在民生之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解燃眉之急了。不过,漱兰兄,这御史台的人,怕是成不了事儿,就这事儿,咱们还是别搀和了。”

    张之洞的妻子石氏绕过了月门,来到门房,问:“今个的报纸到了吗?”

    “夫人。报纸来了!”门房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半大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请夫人原谅则个,今个买报纸的人多,耽误了些日子。”说着就递了一份淡黄色码满字的大纸给门房,“诚惠五十文!”

    石氏皱眉,“怎么涨价了?”

    那个报童连忙陪着笑脸解释道,这张府可是自己的老主顾,轻易不可丢掉,“奶奶不知道,这从今日起,报纸从原本的四页变成了八页,这页数多了,价格自然就涨了。”

    “哟。多了这么多,那里头多了些什么?你要是知道里头的事儿,我就多打赏你几文。”

    报童抖擞精神,说道,“是,这里头,首版是太后和皇上的圣旨和消息,”石氏哎哟一声,连忙把报纸双手捧了起来,“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已经有不少人家要把今个的报纸供起来;二版是军机处的谕旨,有关说陕甘之乱的后续安置命令;三版是六部九卿的部告,里头也没什么新鲜故事,礼部的春闱、吏部在上海推行官吏一体化的条例,这两个是顶重要的;第四版是中国新闻,里头的新鲜事儿是最多的了!五六版是西洋见闻,发逆的余孽在印度闹得不可开交,英国人的印度总督已经换了好几个了,这还是没效;还有呢,夫人,这第六版里头新开了一篇,就是驻英国大使郭大人的英国见闻,这是每一旬一次的文章倒是值得一读,七版是广告,听说这海河布行要出新的布匹,让大伙都去买呢,第八版是文人的文章小说诗词,府上的少爷小姐都爱看这个!”

    石氏点点头,“难为你都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字都认识?”

    那报童笑嘻嘻的,“前些日子,我那个胡同回来了一个宫里头的姑姑,她老人家懂得认字的法子——就是从《咸丰字典》里头学的,我爹瞧着花不了多少个钱,让我空的时候去认字,这才勉强把这报纸都认出来呢!”(未完待续。)

一、春风花草(三)

    “是个上进的孩子,”石氏颇为赞许,点点头,吩咐身边的丫鬟,“你给他六十文。”

    “多谢大奶奶赏!”报童大声谢恩,石氏微微一笑,转身进门,连忙打开了手里的报纸,看到首页上头那个的旨意,“今个的要赶紧给老爷拿去!”

    那个报童拿了钱刺溜一下飞跑了出去,转了几个巷子,到了一个地方,爬山虎爬满了半个墙壁,他定了定呼吸,悄悄得朝着一个暗红色的角门敲了几下,角门咿呀打开,露出了半个脸。原来是一个丫鬟,那个丫鬟看到是报童,眼睛一亮,“今个的报纸到了?”

    报童嬉皮笑脸,“是的,芬儿姐姐,不过今个的价格涨了些,要四十五文。”

    那个丫鬟瘪瘪嘴,从荷包里找了四十五文,“拿去吧,记得日后要此次送来,可别忘了,我们家小姐等着看呢。”

    “不敢不送来的,”那个报童油嘴滑舌,“为了瞧芬儿姐姐,小的也要日日前来的。”

    芬儿脸上露出了红晕,啐了一口,就把门关了,芬儿拿着报纸越过几间抱夏,到了东厢房,“小姐,今个的报纸到了。”

    “哦?快拿来!”室内坐着一个十多岁的豆蔻少女,穿着月牙白的棉布旗袍,头顶上插着几根玳瑁钗子,脸上薄薄地敷了一层粉,正拿着一卷唐诗在看着,听到丫鬟的禀告,连忙放下唐诗,脸上浮出喜色,接过了报纸,就打开一看,只见四个大字,“大清日报”,下头就是太后及皇帝旨意和举止,那少女仔细得看了看第一版,脸上不由自主得露出了笑意,芬儿看了看自家小姐,“小姐,这报纸有什么好看的,再说了街面上的人都说后面的天方夜谭才好看,再不济,也要看那些诗词呀,小姐您倒好,天天第一个就看这个。”

    “你懂什么。”那少女不理会,过了好一会才把头抬了起来,“外头那些人,自然是看不懂了。”

    这时候一个嬷嬷来请这个小姐,小姐带着丫鬟到了前厅,见到一个穿着旗装的中年妇人坐在前厅里面,少女连忙请安,“母亲安好。”

    “恩,元秀,今个咱们进宫去,太后娘娘打发人出来让咱们进宫,你去换身衣服,把安人的朝服穿去吧。”

    “是,”那个少女听到这个消息,雀跃的很,连忙行礼,“女儿这就去换衣裳。”

    那个妇人点点头,对着候在厅外的仆妇吩咐道:“你去叫一辆马车。”

    “太太,是要洋人的那种马车吗?”

    “是,那个平稳些。”

    “小的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