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人都知道表面的数据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但是中国人这么表态,谁也不能指摘什么,巴扎利点头表示同意奕劻的话,“我当然承认中国对于恒河流域武装势力的封锁,我们也不表示感谢,实际上,他们的势力也在我们的打击下进一步的缩小了,现在已经不成气候。”

    郭嵩焘适时的拿起来了面上的茶盏,假装在喝茶,掩去了嘴角那不屑的笑意,不成气候?

    同治十三年,石达开三人正式在靠近缅甸的一个山坡城市上建立孟加拉国,印度语之中孟加拉意为“大河边日出之国”,都城号称为小天京,等到消息传到英国的印度总督耳朵里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石达开把印度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的遗孀捧的高高的,称之为孟加拉国母,并藉此挥动大旗,将恒河三角洲和喜马拉雅山南麓一带丘陵收入囊中,而这时候英国人还在镇压此起彼伏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并企图围剿印度高原上实力雄厚并且领土辽阔的土邦王公,对着孟加拉国只能是稍微放一放,这样顾此失彼,一下子就给了孟加拉一个可乘之机,中国的制度文化和技术被英国人瞧不上眼,可在印度一带,还是十分先进的,石达开等人有谋略又有手段,现在又有印度皇后在手,又有大义,还有钱和物资,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恒河三角洲一带人口密集,便于招兵买马,土地肥沃,水稻一年三熟,就是富饶之地。印度人看人本来就以白肤色为尊,中国人的肤色天生就是统治力,石达开又擅于用宗教蛊惑人心,不过是三五年的功夫,就已经在恒河一带拉起了号称十万的大军。

    光绪三年,石达开率领精兵偷袭攻打加尔各答港口,意图摧毁这个英国人在印度最大的港口,原本即将要成功,印度舰队的军舰加入了进来,朝着港口上无差别的进行炮轰,孟加拉国的士兵伤亡惨重,不得不战略性撤退,但是经此一役,加尔各答的商贾和货船犹如惊弓之鸟,顿时少了好些,加尔各答港口顿时萧条了不少,英国的印度总督,不用说,当然是火冒三丈了。(未完待续。)

十四、功在诗先(二)

    孟加拉隔着恒河对着加尔各答虎视眈眈,航运和港口是印度这里很大的一笔收入,印度总督忍无可忍,只能是暂停对于印度西南部高原上的土邦征伐,转过头来对着石达开等人围剿,陈玉成在太平天国号称武神,对付全副武装的英国本土士兵大约是不行的,但是对着包着头巾留着大胡子的印度仆从军队,可如同滚瓜切菜一般的横扫,几个月之间接连取得达卡、那不勒、语屯三次大捷,杀的殖民部队屁滚尿流,印度人虽然不畏死不怕苦,但是面临刀斧加身的时候不免也十分畏缩,一时之间都视为前往恒河作战为危途,经过几次战争,石达开的孟加拉国将西北角牢牢控制在了手心,隔着恒河和英国人划江而治,西北角又把触手伸到了廓尔喀和不丹,石达开十分豁达,把从英国人手里夺来,英国人从不丹夺来的2000多平方里尽数归还不丹,陈玉成又应廓尔喀国王之邀,进入廓尔喀,将亲英世袭首相位置的拉纳家族推翻,还政于之前无权的国王,这样以来,西北三国几日之间尽数脱离了英国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三国国土上也紧紧连在了一起,廓尔喀国王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玉成,以表示感激之意,三国之地占地虽然不大,可气势了得,西北土邦也是见着心里火热,蠢蠢欲动起来,再怎么说,若是能和他们一样摆脱了英国人的压榨,岂不是美事一件?

    有了例子,别人自然就会仿效,石达开就如同鲶鱼一般,惊扰了印度这里的鱼塘,英人暴政,本来敢怒不敢言者甚多,有人跳出来反抗,附和者只会越来越多。英国总督好几次围剿石达开等人,他们根本就不坚守一地,只是玩游击战,战事若有不谐,即刻躲入缅甸的深山老林之中,或者是北上躲到廓尔喀等国境内隐藏,英国人一旦撤退又钻出来捣乱,印度局势一日比一日紧张,三国连成的地方已经是占据了印度东北角,大有不可抹灭之势了。

    单单就是这些也无不可,就如西南土邦一样,置之不理就可以了,石达开自从攻打加尔各答失败之后,攻守方向趋于保守,也不会过多攻打印度的重镇,但是孟加拉国的存在,不仅是侵害了英国人的统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

    “印度的东南和东北部,是出产茶叶和棉花的地方,”巴扎利次大臣说道,“这也是我们出口的总要收入,我们不能允许这些中国人在附近生事,进而影响我们的经济。”

    英国人现在占据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印度的红茶和棉花,加拿大的木材,南非的钻石和黄金,澳大利亚的铁矿,源源不断的送到了英伦三岛,然后再加工成昂贵的工业制品倾销到各个殖民地,这是一个循环,印度的茶叶和棉花产量因为战争锐减,但是国内的需求还是存在,所以商人们不得不找另外的原材料供应国,茶叶,当然是中国,棉花,也是在中国,新疆已经种满了棉花,源源不断的从喀什出口,送到印度去。

    此消彼长,印度更是少了这两块的收入了,现在的印度已经是属于女王陛下的私人财产,自己少了收入,还被中国人多赚了许多钱,整个完善的社会经济体系,这里缺了一环,那里就有别的意外发生,进而会引发许多不能估计到的变故,这才决定一定要解决好孟加拉国的事情,不惜任何代价。

    任何国际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经济纠纷上,郭嵩焘虽然不知道这其中的曲折,但是也清楚此消彼长的道理,他笑眯眯的继续说道,“贵国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或者是什么要求?请告诉我们。”

    “我们需要你们全部对缅甸进行禁运任何物资,包括官方和民间的。”

    “官方的我们可以承诺,除去供给给缅甸国王的物资之外别的绝不进行运送,但是民间和私人的我们无法承诺,因为缅甸是我们的属国,任何进行的民间商业行为,我们都是无权阻拦的。”郭嵩焘说道。

    “那么,”巴扎利勋爵摊手,“我也只好请枢密院雅各布子爵阁下来接下去谈判了。”

    “我们英国要通过舰队派遣一支军队进入到缅甸,隔断缅甸和孟加拉之间的联系,确保我们在剿灭恒河流域的中国人时候,不会有其他的势力进行拦住。”雅各布留着短须,目光炯炯,神色刚毅,挺直的腰板一看就是军人出身,他沉声说了这么一句,“请中国方面配合。”

    “这是不可能的,”郭嵩焘耐心的解释,“我们作为宗主国都没有派遣军队进驻缅甸,中国方面认为,贵国不适宜进入缅甸。”

    “这只是为了平叛,只要恒河三角洲局势稳定了下来,我们绝不会继续留在缅甸。”

    。。。。

    “不会留在缅甸?”慈禧太后微微一愣,“贵国行事可从来没有这么清楚明白啊。”英国殖民者从来都是来了就霸占着不走的,参见北美洲的历史。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会承认缅甸归属中国,英国人不会染指中南半岛,这是绝大的进展和绝大的让步,慈禧太后有大概那么一瞬间被英国人的诚意所感动了,“那么,爱迪,那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这次来中国,最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印度的统治吗?”

    “是的,这也是我的母亲交给我的任务,在南部非洲,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还有在欧洲大陆上也是有些问题,国内有些人说可以发动战争来进行处理,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动武的,英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愿意和英国在各个方面开展活动的国家,进行部分势力的划分和确认,茜茜,这是我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我希望能把它做好,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未完待续。)

十四、功在诗先(三)

    爱德华诚恳的眼神看着慈禧,慈禧太后挑了一下眉,“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爱迪,”慈禧太后微笑,“不过我们先别谈这些,具体的事务让官员们去谈吧,走,我带你去见一见别的风景。”

    两个人坐着轿辇一同去了长春园,这里有着许多西洋的景致,慈禧太后素日是不来的,因为她自己不喜欢西洋的建筑,不过今日来陪爱德华,倒是要一同来瞧瞧,大水法前喷泉如同雷鸣,爱德华不意在东方居然还能瞧见这样的建筑,连连点头,慈禧太后指着巍峨高耸的大水法:“这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给高宗皇帝设计修建的,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