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嵩阳县折冲府都尉是他的职事官,从五品下,亦即实际工作岗位,因为其散官官品低于职事官官品,故加“守”字,算作下府折冲都尉,正五品下高官。

    起初冯小宝也不明白“守”字是什么意思,后来裴思恩细细地为他这位新晋官员讲解后,他才知晓。

    至于杨成献和程伯喜,则均为“御侮副尉”,从八品下的武散官,职事官为守嵩阳县折冲府校尉。

    与冯小宝不同,杨成献和程伯喜改回了武散官,将来走武将的道路。

    而冯小宝还是文散官,将来改做文官也不出奇,因为朝中的武mm知道冯小宝在千金公主山庄之事,内政井井有条,想他胸有锦绣,遂继续保留他的文散官。

    除开嵩阳县折冲府三位主将,另外的官兵奖励则由兵部发出,裴思恩也带有一起来。

    奖励均十分丰厚,加官进位,不必细表。

    在大非川重创之后,朝廷需要提振人心,冯小宝适逢其会,朝廷遂不吝封赏,而且也不算出格,无人说怪话。

    在圣旨中不还有意外之喜,那就是军府的军费等同京城十六卫禁卫军待遇拨给!

    除了军费上的充足,还是极大的荣耀,好比普通的“第三师”,改名为“禁卫军第三师”,不同名气的,特别威风!

    可惜此时尚没有这种概念说法,但等冯小宝上位再说了。

    裴思恩等三人接了旨意后连声恭喜,冯小宝们则连连逊谢。

    “不想三位少年英豪,西出西海,斩首万级,我听说后,只觉我大唐幸甚、我军幸甚、我县幸甚!”裴思恩手拈胡须,呵呵大笑道,连说了三个幸甚。

    前二个当然是幸甚,后一个幸甚嘛,俺们都没去过嵩阳县呢!

    当时为了给冯小宝一个名分,遂用了嵩阳县折冲府,嵩阳县是个小县,无资格成立折冲府,但现在冯小宝打出了名头,就正式有了折冲府,冯小宝将在那里就任,正式成为他的地盘,可以名正言顺地从嵩阳县得到钱粮及人员的补充。

    裴思恩与冯小宝等分宾主坐下,姜咨作陪,大家叙话。

    裴思恩仔细地询问了冯小宝的作战经历,叹为观止。

    人头假不了,功绩是实打实的,不是那些上前线镀金之辈,年仅十八岁(还是虚岁)的少年英杰,五品高官,前途不可限量!

    裴思恩宦海人生,又是世家大族出身,哪还不知道朝廷的门道。

    冯小宝不同寻常地建立军府,有左相的亲戚陪同,这次封赏又是出乎意料的快,这小子有好硬的后台和关系啊!

    这么好的结交机会放到他,他不加以利用就白做官了,而且冯小宝也没有那种年少得志的傲气,甚至有点世故,自然两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称兄道弟论交!

    裴思恩也介绍了嵩阳县情况,开玩笑,身为嵩阳县折冲府都尉,连本县情况都不清楚,会惹人笑,裴思恩也将脸面无光。

    该县在隋大业元年(605)改纶氏县置,属豫州。治所在今登封市西南颍阳镇颍阳村,因城居嵩山之南故名。唐初属洛州,近着嵩山,其人杰地灵,是个好地方哪。

    “少林寺怎么样呢?”冯小宝好奇地问道。

    “少林寺不错!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我大唐有功,受到太宗皇帝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等大郎你有空回来,我带你进寺上香!”

    “谢了,一定去!”

    大家说得入巷,冯小宝置酒宰羊留客,就上火锅,相聚尽欢。

第一四二节 当官的收入

    裴思恩离开前说了他已经准备了四百嵩阳县府兵,都是棒小伙子,只待冯小宝接收,他可以回嵩阳县领兵训练,也可以让他们到达鄯州训练。

    冯小宝说军情紧急,就集合他们到鄯州训练!

    裴思恩又与冯小宝交割了三万贯的赞助,嵩阳县县小,有一万贯已经不错了,另外两万贯则是裴家的赞助,冯小宝笑纳了。

    其实裴思恩带三万贯来是察颜观色,若冯小宝不值得结交,顶多一万贯,现在看他这等货色,哪还不落力投资,否则等他上位了,送钱给他,他也不一定会收呢。

    等他走后,冯小宝看着新得到的官服,虽说已经二世为人,也有小小的激动!

    偶是大唐的正宗官老爷了,大唐的官老爷,真的是老爷哦。

    “这官的收入能得多少铜钱哦?”

    正好大家闲着无事,于是杨成献就跟他一五一十地算起来,他的收入共有三大项:

    第一项是禄米,

    承务郎是从八品下的散官,嵩阳县折冲府都尉则是五品职事官,

    发五品的禄米?就高不就低?美死你了!

    “散官”这个系统,经常也被叫作“寄禄官”,意思是这个官衔没啥实际工作可干,纯粹是用来标志收入待遇。

    冯小宝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科级什么的待遇,不按实际职务待遇!

    看来官制一脉相承哪!

    从八品官59。5石石禄米,大部分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工资主要是粮食,领工资以前,家里必须准备好存放大量粮食的空间和容器。

    这份收入没有铜钱的!

    第二份收入是职田,“职田”就是朝廷给官员们发的土地,让他们雇农民来种地,自己收地租来作为工资补贴。八品官有上300亩职田。

    官府规定职田收租不能超过每年每亩6斗粟。就按一年1亩田6斗粟来算,这项收入是1800斗(180石)粟子,粟2石=稻3石=米1。2石,职田收入180石粟=108石大米。

    前二项发米加起来是168石大米,按后来研究,唐朝的1石大米,约等于现代的85斤米(估计值),有上14280斤大米,“米虫”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大收入项目,叫“月俸”,八品官的月俸1。85贯钱,共22。2贯!

    再有一个力课钱,唐朝的百姓男丁,每年除了种地交租子交粮食以外,理论上还要服役,即给官府免费出力气干活。到官员们家里来看家护院、站岗放哨,官员们出行的时候前呼后拥当卫兵,也是他们服劳役的内容之一。

    这些应该来服役的男丁,如果家里有事抽不开身,或者干脆就是不乐意去给别人低三下四看家护院,就宁可交一笔钱完事,官府很通人情地允许地,这笔钱,我们就叫它“力课”。

    力课钱每个月交200钱多一点儿,冯小宝八品官每月有三个力课钱,一年共得7。2贯。

    好吧,算完之后,冯小宝就泄气地倒在椅子上了。

    他当官这些收入支出的话,首先他要养马,他的是好马,可能以后更多好马,要用粟米、黄豆精料去喂,前两项的米就当养马了。

    后两项加起来近30贯钱的年收入,假设唐朝一两银子等于后世4000软妹币(估计值,随物价而有所不同),那就是12w的软妹币,其实也不算少了,但对于他的生意收入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尤其是他那匹千贯宝马,得不吃不喝三十年才可以买得起。

    难怪古今的公务猿们都说收入不高、不高、不高。。。

    送他宝马的唐甜,白富美,喔喔,小宝求包/养!

    ……

    好吧,算过收入,笑过之后,又得干正事了。

    第二天一早,大集诸军,作出表彰!

    冯小宝提议首先给之前阵亡将士默哀三分钟,感谢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呃,什么是分钟?看来得发明钟表了!

    提议被接受,以后就成为了冯小宝这一派系的特色,之后推广到整个唐军。

    大家庄严肃静,低头默哀一小会儿。

    冯小宝的级别还轮不到他来成立忠烈祠,阵亡将士能够带回来的骨灰也带回来了,不能够带回来的,冯小宝这一派系的特色就是留有军牌!

    在无能为力的状况时,把阵亡将士的军牌带回后方。

    将军牌送回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寄托哀思,求得心灵安定。

    所有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除了朝廷给的之外,冯小宝还另外加倍!

    结果被人皆称其仁厚。

    哀伤过后是分享胜利的果实,冯小宝念着名单,讲起朝廷的奖励。

    如范无伤、荆东灵均为校尉,他们这回暴露了真实的地位,散官原为正五品的定远将军!

    范无伤、荆东灵都是老军官,属十六卫编制,奉朝廷秘令暂退,去除职事官,到地方折冲府任职,但他们的散官没理由一撸到底,依旧保留,现今升职为从四品上的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