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吃肉,大家卯足了劲去干活!

    不要小瞧了在那个年代肉对大家的诱惑,普罗大众,能够吃肉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吃点肉来解解谗。。。(哪怕现代思密达的故乡,吃肉也是一件体面的事情)。

    小宝军中,肉类向不匮乏,如高级军官,每顿都有肉吃,军官、士兵饮食中肉类占的比例胜过中央军!

    他甚至专门建起了一个“肉联厂”(唐人天知道他为什么起这种名字,不过他是老大,大家也就听之任之),负责加工肉类、除了屠宰肉类,充分利用肉类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再制成熏肉,这是一笔大买卖。

    现在生产中,也给各路队伍有肉吃。

    人们大干快上,开荒今天你提高一百米,明天他多一百五十米,后天我超出二百米,记录不断刷新,只为胜利有肉吃!

    每到月底,对一个月的积极分子、队伍进行奖励,最前列的有铜钱奖励、其余的积极分子则发给肥皂、药油、纱巾、油盐、灯烛、纸张等小玩意儿,后来还发给酒类。

    开拓大军以配给制为主,多一些小玩意儿,对生活品质有不小的提高。

    战场最怕闷战,生活忌惮一潭死水,生产中大搞会战,人们在会战中积极比拼,进度节节提高。

    工地上,文工团起劲地给各路人马表演鼓劲,歌声飘扬,快板声声,优美的歌声给大家提神醒脑。

    倡议、挑战、表扬、鼓励,几千人抬筐填土,人们干劲冲天!

    人前一口气,为了争抢第一,会战中人们经常不洗脸不脱鞋,连续的苦拼硬战,挑灯夜战,饿了吃口干粮,累了就躺一会,稍有精神,就咬着牙冲到工地上,抡锄刨土、抬筐运石,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开荒、修路和建筑,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为了吃肉”的境界,也创造了大唐惊人的高速度和高效率!

    要想富,先修路,来自后世的小宝同志怎么会丢下这等大杀器,人们修马路、建铁路。

    路是命脉,大草原上没有路,以通湟县县城为中心,辐射出四方的马路,开通煤矿到县城的轨道,修路队冒着酷热严寒,蚊虫叮咬,开辟道路、排开积水、垫土铺石,打桩架桥,艰苦作业,

    道路畅通,轨道运行。

    从通湟县到鄯州的官道开通,之后由通湟县设立二百人的护路队专门保护道路,甚至不用鄯州官府出钱。

    他们还挖沟开渠,修建堤坝,之后统计,两千人的工程队完成土方60多万立方米,修建三十多座桥梁(当然都是小桥),他们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水库!

    以奖励为主,物质、精神上双重奖励,除了钱和小玩意儿,还对劳动优胜者贴出喜报、披红挂彩等,让他们人前有面子,满足大家的虚荣心。

    当然,一昧以仁,人会偷懒,因此,在平民队伍中,落后者工钱扣除,而奴隶(部曲)则末位惩罚,表现不好的,完不成任务的,拖出来公开鞭刑!

    此乃冯小宝从善如流的结果,之前他讲人道不喜欢肉刑,朋友们就告诉他说不打奴隶成不了好家主,这是个错误,因此他改正错误,象军队那样习惯于打人,施加肉刑了。

    但不管怎么惩罚奴隶,他有后世文明人的底线:有度,不致残,如此他打人,还搏得了“宽仁”的好名声!

    还要求惩罚必有实据,为什么作出惩罚,必有事实依据,不滥加刑罚,如此让挨打者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

    虽然创造了惊人的成果,不依靠压榨而来,而是人们的努力,为了吃肉!

    主旋律就是吃肉,每个旬日的休息日里(嗯,冯小宝实行了十天内休一天的制度)都有聚餐,肉类比较丰富,而每月评出的积极分子,将与冯小宝等高层,共进“自助餐”!

    在那个餐会上,任吃肉类,大块朵颐,诸如牛羊马猪(猪是后来加入通湟县食谱)、鱼肉、飞禽走兽等等,堆成小山,还有其它吃食,让大家吃个饱!

    吃过肉类自助餐的唐人,对于他们冲击蛮大的!

    不花钱任吃?!

    为了自助餐,人们也拼了,换来的是让高层们喜形于色的生产进度和数据。

    ……

    冯小宝自白:“唐人真傻,劳资都没花几个铜子,只是给些肉给他们吃,他们就为劳资卖命了!真是好收买!”(未完待续。)

第二一二节 硕果

    冯小宝骑着马,欣然地走在新开荒出来的土地上,泥土的新鲜气味令人陶醉。

    身旁是杨成献和程伯喜,和他一样的高兴。

    为了开发,他们三个人几乎都呆在了荒原、田间和牧场,积极谋划开发计划,实施计划,除开必要的锻炼和操练,

    在他们的面前,是成片成片新开垦出来的土地,连绵不断,几乎望不到边!

    短短时间内,人们除去野草、排开积水、平整土地,修建防护堤坝,开发出了三十五万亩的土地!

    二十五万亩用来种粮食,五万亩种大豆,五万亩种牧草。

    空前的伟业,在大家的面前出现!

    人们迸发了可怕的力量,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要

    宜垦荒地,面积广大,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种植粮食,通湟县采用了集体耕作的方法,大量使用马匹来拉犁,动用了整整一千匹驮马和五百头耕牛(驮马有多,反倒是耕牛难找),使用耕犁,将开发出来的在短短时间里耕种完毕,并播下种子。

    种上了蜀黍(高粱)、栗、小麦、大麦、大豆等、还利用田间种麻,

    甚至大量种起了苜蓿,人类的畜牧业,终于走到了使用高质量牧草的地步。

    种子播下去,希望秋天硕果累累!

    虽是夏末,人们还在持续不断地开荒,冯小宝听到了前面阵阵的哄笑声,遂与杨成献和程伯喜过去瞧瞧,

    原来是两个人驾马驭犁比赛开恳土地呢,两人驾着四辕车(马拉着犁,人在犁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开垦过的土地在他们背后延伸。

    其中有一个家伙,光着上身,穿着鹿皮裤(有许多人都穿着皮衣皮裤,因为其它料质不好找,而皮裤柔软舒适又极为经久耐穿),见到对手赶在他前面,恐怕自已没得肉吃了,就猛抽起马来。

    那马不爽,狂冲猛拉地,等到它主人发现前面有一个直径一米的大树树桩时,已经来不及停马了。

    马冲过了树桩,带的犁击中了树桩中间的位置,锋利的尖头把树桩劈裂大半。

    那人依旧握着犁把,犁干净利落地穿过了树桩,把那人拖了过去!

    够生猛!

    那人得了第一,冯小宝看得有趣,赏了他一枚金币!

    “我们的犁质量相当不错,来自凉州唐家出产,坚韧耐用,犁都那么厉害了,做兵器更不用说了!”后勤部主管郭省三解释道。

    “嗯!我们的马力大,犁也锋利,种地的速度也快!”杨成献俨然成了农业专家,他与冯小宝程伯喜确实亲自去种过了地。。。半天时间。

    “有了好工具,大伙儿也上心,今年没有好收成都不可能了!”程伯喜接茬道。

    “不可掉以轻心,在粮食没入库之前,我等都得努力!”冯小宝冷静地道。

    他们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成,恃的是此地异常的肥沃,作物种下地,嗖嗖地向上疯长。

    田野颇有尺度,水渠、堤坝一应俱备,防止干旱及水涝,尽量做到有备无患,还保留了大片的草地,尽量利用天然河流,减少工作量,事半功倍。

    ……

    离开田野,他们漫步在辽阔的草原上,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马匹、牛羊,实在让人欣喜。

    草场广阔,此处地广人少,土地任占,他们的一个通湟县,面积有内地的几个军州那么大!

    “我们来的时候,把沿途的母马都买下来了,几乎每头母马都在产仔,牛也不错,牛崽子产下不少,明年,就是大发展的时期!”杨成献欣喜地道。

    “我还是嫌太慢了!”冯小宝摇头道,这些时日,连骑兵都出动放牧,每个人忙得要命。

    “小宝,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程伯喜讲道。

    他们从草原外回来,已经是夜幕降临,在城外的小山上望去,通湟县星星点点的灯火,一片灿烂!

    ……

    秋天来临,沉甸甸的麦穗压弯枝头,大豆硕果累累,苜蓿密密成片,风吹过似浪花飞舞,极是喜人。

    他们的运气不错,老天爷赏脸,风调雨顺,没遇到什么灾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