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空是一片炙人的红色,浓烟在风中弥漫到了军营里,气味是烤人肉的味道臭不可闻,让许多人都吐了!

    黑烟在空中飘荡,太阳依然高挂,整片天空却好像阴霾重重……

    冯小宝与修明仁一起观火,修明仁赞道:“当年武侯(诸葛亮)于山谷中火烧藤甲兵,不外如是!”

    三国的故事源远流长,修明仁知道此情节不出奇。

    冯小宝博闻强记,记得《三国演义》确有此段,但当年诸葛亮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他心中不舒服,遂对修明仁道:“我等为国而战,代天而罚,吐蕃人咎由自取!”

    修明仁虽不明白他为什么没头没脑地这么一句话,但他相当老狐狸,呵呵笑道:“最好的吐蕃人就是死掉的吐蕃人,是冯将军你说的,一点没错,我绝对赞同!挡我大唐路上的吐蕃人,我与你共杀之,虽杀千万人,亦不悔也!”

    “好!有都护与我同行,足证吾道不孤也!”冯小宝欣然地道。

    修明仁暗忖当然不错,俺要靠你这位小朋友去加官晋爵哩。

    他年龄已大,什么没看过,世情阅历,端的是心硬如铁,烧死两段城墙上的敌人算什么,简直小儿科之极,屠城他都做过!

    两个上位者在想着人命人性等比较高卡士的,而主要执行者则想的是战术,荆东灵与部下一众参谋也在观火,他们神态轻松,对于吐蕃人的惨遇视而不见,只对自己成功而欢呼雀跃。

    每一批石油陶器落下,都在城头爆成成片瑰丽的火焰,这样的攻击下,城墙上再无活人,攻击大获成功!

    “饱和火力打击!”

    一个参谋恭维道:“都尉,经此一役,你的大名可在兵书上留名了!”

    荆东灵赶紧谦虚地道:“都是将军的英明决策,我只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

    “不过呢,将军天纵之才,兵法武略皆是巨子,我等沾沾光,露个脸儿,大家只须跟紧将军即可!”荆东灵心忖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暗暗得意!

    早几年前,宫里来的寺人秘密请来了好几拨禁军军官,请他们秘密退役(职事官去掉,寄禄官保留,但要等到他们在新职事处升上来之后再作论功,顶多减去相应的磨勘)。

    军官们做得好好地地,怎么会轻易去职。

    而且因为要帮助冯小宝,请的军官也不能够太差,有本事的人,怎么舍得扔下现在的大好前途去帮一个名声不显,不是世家出身的子弟,天知道他行不行,这可不是商店买卖还可以退货。

    好友范无伤是个杀人狂,寺人说那小子(冯小宝)只想着去杀吐蕃人,不妨一试,范无伤就从了。

    荆东灵同去,没想到这一去就跟对了人,几年功夫,他将军在望了!

    现在自冯小宝打下,都在为几年后的吐蕃一战而备战,只要打赢,冯小宝必进位大将军,而他们必定将军在手!

    如今听着军官们的恭维,荆东灵心态奇好,指导参谋记录细节:饱和火力打击,乃集中大量投石车,短时间内大量投掷火油。

    他们的投石车确实做了不少。

    而火油,之前的攻城也有用过,现在这么大量使用确实少见。

    火油的成本不低,唐军来疏勒时带来不少,但饱和火力打击还是力不从心,办不到,他们会投掷一些,大部分还是石头。

    要不是找来了能够燃烧的石油矿藏,还有巧遇到的陶器多多,饱和火力打击打不起来。

    多种因素导致成功,在荆东灵看来,还有冯小宝的指示:注意防火!

    他们为了防火,专门制定措施,填油、运输、贮存和投放,做到一点没出差错,终于成功!

    ……

    城外十五里的西面,吐蕃骑兵整装待发,而骑传不断到来,禀报说唐军同样集结成群,步兵在垒上把守。

    显然,他们正等着吐蕃人的到来。

    论赞德思忖再三,终不敢战,唯有坐视唐军在火焰稍息后登上城墙,只见得砖石皆成粉,地上一片片的黑迹,那是被烧死的人的痕迹!

    守城吐蕃人死掉了三千,加上之前阵亡的一千,无力再战,狼狈而逃。

    疏勒人请降,唐军遂得安西三镇。(未完待续。)

第二七五节 班师回县

    “狼烟起,江山西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雄纠纠,气昂昂,冯小宝大军的军歌嘹亮,班师回营,一路进入通湟县的湟水大桥。

    那里早就是锣鼓喧天,得胜彩棚高搭,军人皆领大红绢花一朵,系于身上,再喝上一碗得胜酒,百千民众齐声欢呼“大唐万胜,我军威武!”军民其乐融融!

    这仅是初迎,回到通湟县,举县欢庆,当天大摆宴席,论功行赏。

    明面上的功夫大做特做,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庆幸。

    冯小宝去过西域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兵疲不堪再战!

    西域不好打,实际上打仗的时候不多,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路途上,环境险恶,真可谓是战天斗地打敌人!

    军人们的精力透支,疲惫不堪,就算人可以支持住,马都残了,还能怎么战斗,而换马不是说换就可以换的。

    无法再次行动,安西四镇的“于阗”留待明年看看有没有机会出兵了。

    冯小宝遂对一场战争为什么持续这么久深有体会了,他私下对部下说道:“……西域作战,徒费钱粮与军力,不可再为,须一心一意,准备对吐蕃之战,直捣逻些(拉萨),一战毕其功也!”

    众皆称善,大伙儿都给西域给搞怕了!

    实在话冯小宝这趟西域之行,在军费上大亏特亏,根本是入不敷出。

    哪怕他是禁军待遇优厚,但朝廷自有定制,例如每个军人每天花用和马匹支出多少铜钱、可想而知,比起府兵,只是待遇稍好。

    而冯小宝军用多吃肉食、马匹吃得比人好,费用是朝廷给不出的,只是帮补。

    他这是奉公外出,朝廷对于立功人员的赏赐不差,冯小宝也不能够再多加(赏金不能够多加),否则让人弹劾他别有用心。不过冯小宝可以用上好的马匹、兵器还有不流通的金币再有特意铸造的纪念章例如西域一战等进行进一步的奖励。

    阵亡将士的抚恤,冯小宝得多给,这点倒不怕人惦着。

    补给损失的马匹、兵器装备等等,冯小宝部队用的都是好货,补充回来的价格自然高企。

    从战争中得到的收益微不足道,吐蕃人先到,什么好东西都给抢走了,唐军后来,因为地方特殊的关系,不便大开杀戒,四出抢劫,得不到什么战利品。

    钱,确实花了不少,但收获同样巨大。

    作战经验、作战经历万金不换,活着回来,下次就可以杀更多的吐蕃人。

    参谋部总结出来的经验得失还有撰画的地图,都可以编成大部头了。

    先不论什么,起码下回,冯小宝出兵西域,路途一清二楚,不用向导都没有问题。

    再有与吐蕃人野战的经验、攻城的经过,都弥足珍贵。

    军官就是这么不断地打仗,慢慢地成长起来,杀人的本事也越来越强。

    冯小宝没有再升职事官,毕竟以他的年龄,这个职事官已经骇人听闻。

    若不是朝廷策划对吐蕃作战用人之际,风云际会之下,也不可能升到这一地位。

    武散官(寄禄官)则由从七品下的翊麾副尉升为从七品上的翊麾校尉,文散官则为从八品上的“承奉郎”。

    文散官之所以升官,是因为他在通湟县屯田有功!

    开垦田地四十五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160斤左右。

    他以前亩产150斤,现在不过提高了10斤,就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大为嘉许。

    亩产160斤,比起后世的亩产吨谷收成自然不值一提(2000年,天/朝在山西曾经得出亩产公斤的记录,次一级的收成为亩产864。67公斤和713。43公斤),但在那个没化肥没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年代来说,已经不差了,那年代许多地方的亩产甚至不到百斤。

    四十五万亩的土地得出平均亩产160斤,冯小宝的屯田大获成功,自用、充当军粮、牲畜口粮和酿酒,尤其酿酒出售,赚到盘满钵满,让他的“董事会”(投资方)极为满意!

    朝廷不鼓励酿酒,因为粮食得来不易,以粮食酿酒的利润高,但粮食都用去酿酒了,百姓吃什么?

    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历代封建王朝对于酿酒管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