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祭祀天地好啊,冯小宝祭了,大伙儿跟着同乐,历史上、军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何乐而不为之。

    大非川之战打过,封大非川之事参加过,此生无憾矣!

    “大家觉得怎么样?”冯小宝问道。

    “我附议!”李谨行第一个表态。

    “我也同意!”工部尚书刘审礼紧跟而上。

    “同意!

    冯小宝既有此议,将军们集体附和,事情就定了下来。

    决定祭天封礼在大非川,祭地禅礼于承风岭,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再有收殓大非川上次和今次阵亡将士之骨,建大非川英雄纪念碑!

    建碑则是建好之后,请朝廷另外派出大员主持。

    至于封大非川,则由将军们来完成,这等荣誉,不可让给他人。

    双管齐下,由郭省三完成天坛地坛修建工作,之后再建立纪念碑。

    请娄师德负责收殓阵亡将士尸骨之事,让他们入土为安。

    诸事计较已定,则分头进行。

    ……

    帐内只留下冯小宝、李谨行和刘审礼三位军中大佬议事。

    李谨行缓缓道:“观大总管之意,是不想急攻吐蕃了?”

    “然也!”冯小宝也不隐瞒他道:“我这是仿三国时袁绍死后,曹操不急攻之事!”

    三国时,袁绍与曹操争战,袁败亡,其子袁谭、袁熙、袁尚内斗,曹操认为他们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遂不急迫,果然,袁绍的儿子们自相残杀,根本不用曹操去攻,已经胜了一半。

    “论钦陵掌吐蕃大权已历二代,仇敌众多,他军队强盛时别人不敢惹他,现在嘛!若不趁此机会报仇雪恨。”冯小宝嘿然道,说出道“俺们只须拿小板凳坐着当吃瓜群众看戏即可!”

    “吃瓜群众?!”

    李谨行与刘审礼齐齐赞成道:“大总管果然高明!”

    因此唐军并不进攻,等着吐蕃人自相残杀的消息到来。

    对外只宣扬说唐军虽然取胜,但伤亡惨重,无力攻打吐蕃,吐蕃人遂安。

    再有一事就是议功,冯小宝取出了功劳簿给李谨行与刘审礼看。

    别的军人吃到要吐,睡觉睡到自然醒,而参谋部却不闲着,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军中诸人的功劳一一列明,书写成册,装箱放好。

    冯小宝给他们两人看的是高级军官的战功。

    第一位当然是他冯小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诸多举措,确保胜利!

    单是“三御宝”夺军权,这一手是别人想不到,不敢想和做不到的!

    而冯小宝做到了,事实证明,他得到军权,才有胜利。

    谁都不会对他的战功有异议。

    而第二位则是李谨行,冯小宝将他列为第二位,他杀敌、指挥之功是其次,关键是他识大体、顾大局、配合冯小宝行动,功不可没!

    要说到杀敌战功,首推杨成献,他指挥左翼骑兵作战,已经成熟,杀敌无数。

    对比之下,李谨行多领步军作战,杀的是菜菜的吐蕃步兵,功劳比不上对付吐蕃骑兵的杨成献。

    再有唐甜,对吐蕃致命一击是她打出的,这份功劳绝对顶级!

    但冯小宝将李谨行列为功劳第二,他诚恳地说出一番话来,使得李谨行自己觉得冯小宝是对的,刘审礼也劝他从了!

    未知冯小宝说出什么道理来呢?(未完待续。)

第三六八节 论功

    “第一次大非川之战,有种种原因,但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将帅不和!”

    当是时,薛仁贵进兵乌海,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不想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帅会合。吐蕃军抓住战机,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敌,辎重、粮草尽失。

    八月,吐蕃军在钦陵指挥下,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等“与钦陵约和而还”

    此乃第一次大非川之战之时的将帅情况,其实与第二次也颇有相似之处。

    冯小宝的情况比起薛仁贵更是不堪,他太年轻了!

    老薛是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照样给郭待封看不起,冯小宝,虽说打过一些胜仗,但他的资历和战功比起李谨行差了不少。

    李谨行出身土豪,为靺鞨酋长突地稽之子,突地稽是大唐的左卫大将军、燕州刺史、耆国公。

    冯小宝?

    他小贩出身,与出身豪门的李谨行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才二十五岁,就算天天打仗也能立多少功?

    而李谨行已经在战场上浸淫许久,仅在高句丽就泡了许多年,功劳极多。

    因此冯小宝与李谨行身份距离之大,还超过了薛仁贵与郭待封之间的距离。

    冯小宝执掌军权时,也不是没有人去游说李谨行,劝他去反对骊小宝的军略,认为一介毛头小子,有什么资格去指挥老军头们?

    但给李谨行拒绝了,服从了冯小宝的命令,没抢着去指挥骑兵,只指挥步兵攻打肉脚吐蕃步兵,结果给杨成献指挥骑兵,取的战果更大。

    有人说风凉话就说冯小宝在照顾自家的兄弟,然而李谨行没有计较!

    他不挑头闹事,还维护冯小宝的权威,坚决执行主帅命令,他不挑头,令到有心人等,徒呼奈何。

    冯小宝作战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所以他认了李谨行为首功。

    ……

    第三功劳给了刘审礼,认为他果敢坚毅,不惧强敌,牵制了吐蕃人的大量有生力量,给主力歼敌创造了机会。

    一定程度是花花轿子人抬人,高位者相对容易获得利益。

    第三功劳给了杨成献,他指挥骑兵,力拒吐蕃精骑,是为铁壁,功不可没。

    说起来第四功劳的唐甜,致命一击由她打出,功劳与杨成献不相上下,不过她是女将,又来自不出仕的唐家,因此让给杨成献占先。

    至于其他人等,则依杀人头数、指挥的重要性和战场表现等论功。

    三位大佬一一审阅,基本通过,这时就唤来冯小宝的幕僚长崔千寻进来正式上一份详细的奏折。

    这回可是正宗的骈四俪六文章,主要报告交战的总过程,另有附片,交由其他幕僚完成,分为两部分,一是功劳簿,将需要朝廷赏功的将士们的劳功一一报上,二是完完整整的战地日志!

    敌我双方的态势,敌我双方的作战过程,战略决心的下达,将士们的表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冯小宝的参谋制度好处就在于这里,中国历史上打仗打个不停,但很难见到比较象样的记载,多是春秋笔法,经常是一笔带过,弄得后人不知所云。

    参谋制度还没有成为唐军的“标配”,唐军将领多有幕僚,但他们不是参谋。

    而冯小宝这一系统的将领们普遍建立参谋制度,打过仗就有较好的总结,胜在哪里,失误在哪里,一一总结列明,对于军队的好处巨大。

    崔千寻完成了初稿,交给三位大佬传看,刘审礼看毕后道:“我们还忘记了一个人!”

    “谁?”冯小宝忙问。

    “李中书令(李敬玄)!”刘审礼应道。

    他与李谨行都看着冯小宝,他咬咬嘴唇道:“李中书令确有功劳!”

    他无法抹煞李敬玄的一定功劳,先前整军有功,也算得上是配合冯小宝,对于冯小宝的夺权行为没作任何反抗,现在军中风轻云淡,也不多说什么,更没做到什么。

    微叹了一口气道:“写上李中书令的功劳吧!”

    ……

    刘审礼提醒了冯小宝,他径直去到李敬玄的大帐里看望他。

    李敬玄的待遇不差,最好的酒肉侍侯,除了没有自由。

    “见过李相公!”冯小宝的礼节周到。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令是不折不扣的相公。

    “坐!”李敬玄伸手示意道,他脸色不错,对待冯小宝似乎并无愤懑。

    冯小宝就那么地坐下了。

    “看小宝你容光焕发,可知是诸事顺遂!”李敬玄微微一笑道。

    “不错,我清除大非川与西海一线的吐蕃人,沿线修筑堡垒,我大唐已经稳稳当当地控制了这块地方,我也不打算急攻吐蕃,先闲着我们的部队,我准备回洛阳了,不过回之前,我要封大非川!”

    李敬玄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