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二千人已经把小镇挤得满满当当的,往外走,都无立足之处,尽是树。

    于是砍树扎营,随行的工部官员、矿山工头急不可待地遍山遍地进行勘探。

    而唐军则十分忙碌,参谋人员得尽快形成沙盘,部队控制周边,指挥倭人修建海港,军营扩建,工作紧张。

    唐人让倭人知道了什么叫做效率,仅仅十天,新建的海港悄然成型,山间出现了一座堡垒!

    倭人看着唐人倒出了一包包灰泥,拿水和石子混和搅拌,很快就形成了一条坚固的路或者墙,有如魔法仙术般,让倭人看得入了迷!

    所有的人都在拼命的干活,而荆东灵则是紧张,毕竟大将军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理,要是成功,那他就是大唐的大功臣,万一有失,他则难见大将军。

    患得患失中,好消息让他的心神稍定。

    “我们带来的狗叫得很厉害,就在这山打转,应该有银子!”工部官员如是说。

    为了更快的找到银山,投入生产,除了资深的矿山工头之外,还专门带上了两条探矿狗,带着它们漂洋过海,为了保证宝贝的作用,负责喂养它们的狗奴真是操碎了心。

    它们幸运地活了下来,踏足陆地,为唐军效劳。

    狗儿的鼻子确实灵动,唐军抵达的七天,找到了第一条矿脉!

    它们就在这片山林里骚动得厉害,唐军拿出斧头和锯子砍伐树木,用锄头和铲子开挖,不久后,找到了第一批银矿石!

    银光闪闪的一堆矿石摆在荆东灵的面前,他忍不住大笑起来!

    消息很快传遍全军和海上舰队,所有的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这一趟没有白来!

    他们大干快上:修建海港、军营、堡垒、修路、引水等等,又过了一个月,等到防御体系建立起来后,立即开始了矿山建设之中。

    上场先是动用了三千倭人矿工,接着是五千、一万地使用他们建井和进行冶炼。

    日夜不停,灯火通明,呈三班倒的开工。

    这批倭人矿工处于唐军的直接管理之下,给他们的待遇稍高于普通倭人,实行军管。

    他们一片片地砍树以作为燃料,但同时按照韦的指令,这边砍,那边种,做到绿色环保。

    一切按照韦大将军的指示,务必做到最高效率:从大唐出兵,往大唐送银,而粮食、燃料、人工依靠倭国的供给。

    因此树木必须种回去,以便循环利用。

    再有对外攻势,在土井岗的配合下,文攻武吓,将周边的石见国邑知郡、安浓郡统统纳入唐军挥制之下。

    整编倭军,修建工事,于是一条环石见银山的防御地带初步建立起来。

    ……

    一满盘的银锭端在了将军们的面前,大家拿起来看,真是满心欢喜。

    上面刻石见银矿字样,每个银砖有一百两!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年生产量为二十万两的能力,还在节节提高中!”工部官员介绍道。(注:石见银山稳定时期的的年平均产量为38吨白银,亦即是760000两银子/年)

    “太好了!等到把银子运回洛阳,天皇与天后不知道会多高兴哪!”荆东灵由衷地道。(未完待续。。)

第四九一节 胆大的收税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部分唐军去掘银,另一部分唐军则去杀人!

    征夷大将军韦率范无伤、杨成喜、辛承嗣、史万超、世铎、姜咨等辈,率八千陆战队员和三千府军,乘坐一百五十多条战舰,浩浩荡荡径穿关门海峡而过。

    关门海峡,扼濑户内海的西门户,左右为日本本州岛的长门国和九州岛的丰前国,地势相当要紧。

    长门国倭人豪族在海峡处建有海上巡逻队,用于警戒地方、缉获不轨以及收税,大唐三月十七日那天上午,海上有大雾,倭人的五条巡逻艇在岸边停泊,等待雾菜了出动,船上判事官(队长)大山岩智与部下边吹着海风边闲聊,这是轻松时刻,因为他们不用海上缉私,没有激烈的追逐,不存在危险。

    至于那些趁着起雾做亡命买卖的人,愿神佛保佑他们吧,大山岩智管他们不着,如今是合法的偷懒时刻。

    他坐在船头,背对海峡,与三名部下谈兴正浓,部下自然拍他的马屁,大拍特拍。

    大山岩智年龄刚过四十不久,已经两鬃斑白,海风吹得他身板挺直,生得到是有点高度,达一米六几,跟米四米五的矮锉子部下相比,颇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他之所以长得那么高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船上,有较多的鱼吃,蛋白质相对丰富。

    不过说着说着,三个部下呆滞了眼睛,对他的话充耳不闻!

    “怎么回事?”他扭头一看,见到大雾消退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奇迹般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支舰队看旗号应该是大唐的战舰,即使是大山岩智久在海上混生活,见识过大唐来的商船和大食国商船,也没有见到这么大规模的舰队,这么大的船,它们一摇一晃地驶进海峡,这是多么的井然有序,恐怖而壮观!

    “是唐船!”一个部下尖叫道。

    因为激动,他的声音都变调了。

    “老天爷,如果能够收它们的税的话,那得收多少税啊!”部下梦呓地道。

    须知税收为十分之一,这支大舰队得有多少船货,收到税的话!大山岩智心里突地一动。

    说归说,他们哪敢上前收税。

    而唐船在继续行驶,很快就要在他们面前驶过。

    诸倭人顶礼膜拜,不过一分钟过后,倭人们变得惊诧了,因为他们看到领航的巨舰正向着海峡中间偏左一处险滩驶去,而后面的船鱼贯跟进。

    浅滩所处的海面广阔,当地人却都知道那里的水下有暗礁,大船很容易触礁。

    之所以没作标志,是因为倭人没那么大的船,不用担心触礁。

    可是看唐船这般大,存在触礁的危险。

    大山岩智勐咬牙,断然下令:“!”

    “?”部下吃惊了。

    “我们去收税!”大山岩智吩咐道。

    “收税?!”部下更吃惊了。

    望着那支规模宏大的舰队,部下齐现畏惧之色。

    自家船是小身板,给唐船擦碰一下即时散架,他们还看到了船头令人胆寒的金属尖角,作为行船人,他们很快清楚尖角的作用。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必要使用这样的尖角,我们这里根本没什么什么船值得他们一撞,这么多金属!”有的倭人替唐人操心道。

    在倭国,金属非常昂贵,取得不易,冶炼更难,金属尖角泡在海水里,容易腐蚀,不久后就要更换,唐人真够奢侈。

    “别说费话,开船!”大山岩智厉声道。

    在倭国,长官的命令一定要听从,此乃倭国长久养成的习惯,因此哪怕其他倭人不满或者畏惧,也在他的严令下,他们的小船不过十吨大小,已经做好准备,从岩上解缆划船即可。

    帆桨齐动,往大唐战舰航线上斜斜地迎上。

    “那是什么?”领航船上的唐人看着一条渺小的倭船开过来,迷惑不解地道。

    “他们带有兵器,难道他们想打我们?”唐人感到好笑。

    “应该是巡逻船吧,战舰不会这样的。”

    唐人根本不当他们一回事,看着他们接近,然后他们听到为首一个高大的倭人(与其他倭人相比)高声叫喊着什么。

    舰上的翻译(百济人,会唐话和倭语)被叫来,听后满脸古怪地道:“他说要收我们的税!”

    “收税?”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旗舰上的指挥官姜咨(前左相姜恪之侄)有两个选择,一是击沉它,船上的绞车弩有多,七八把对准那条不自量力的收税船,火罐就在旁边,点上火,一次齐射足够让小船的人成为海中游魂。

    不过看到今天阳光明媚,普照大海,姜咨心情很好,他作出了另一个选择,或许他觉得无聊吧,他下令让那个胆大妄为的收税官上船。

    收税官上舰,见到一群大高个子的唐人都不怀好意地看着他,不过他深吸了一口气,手指前方,说出一连串的倭语来后,百济翻译的汗就出来了。

    他大惊失色地向姜咨禀报道:“那个倭人告诉我们说前面是暗礁,大船过不去,就快撞上了!”

    “什么?”所有的人都脸色大变。

    “真的?”“假的?”姜咨的脑袋紧张地思索着。

    此时已经来不及派出测深船,停船也可能来不及,万一对方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