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8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很开心,好象过节一样。

    拿足了奖励的军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参谋长姜咨心中在狞笑着:“笑吧,很快就让你们笑不出来了!”

    他禀报过韦,由于胜利后的军队懒散,他们将集中起来作两星期的高强度军训,让那些军人们重新清楚什么是战争!

    经过特训的军队必将焕发活力,姜咨心满意足地想到,突地听到了一句话,不由得拉长了耳朵。

    “……等你回来时,我身边又多了一个人等着你!”太平公主喜悦地道。

    “你又有了?”韦欢喜地问道。

    “是的,我感觉到了!”太平公主高兴地拍拍自己的肚子道。

    “哎,你小心点!”韦赶忙道。

    姜咨离韦和太平公主的地方近,听到他们的私语,不由得羡慕无比。

    太平公主人长得顶顶漂亮,又好生养,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地生出来,个个存活,韦娶到她,实在幸福!

    当然太平公主也幸福,夫君如此有能耐,也不花心(韦有一些侍妾,但与权贵们比起来,真心话是不多的)。

    两人在一起,是天作之合,只要他们夫妻感情良好,整个关外地区也将稳固,对大家都是件幸福的事儿。

    ……

    公元六九八年八月的神都洛阳。

    正是一年中光照最强烈的时节之中,也同样处于经济高度发达的时节。

    酷吏们都倒台了,人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与关外的联系恢复了,关外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成为东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经济增长率长期在百分之十以上,百姓赚到钱,生活质量提升,民间经济充满活力。

    天气好,人们心情也好。

    只有一个人除外。

    ……

    魏王武承嗣!

    他重病在身,最近才好一点,正在挨着洛水又临街的王府华楼上看景解闷。

    作为武则天的最年长的亲侄子,随着姑妈的登基为皇,武承嗣也官运亨通,普为礼部尚书、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封爵魏王,要不是韦在关外另起炉灶,武承嗣几乎是最有权势的大臣。

    因着武则天的关系,武承嗣作着接位为帝的美梦,他曾经告诉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亦即武则天姓武,下一任皇帝应该也姓武。

    这话有道理!

    为了向皇位进发,他陷害忠良,助酷吏一臂之力,几乎杀尽前朝李唐宗室,敢不从者尽诛。

    他阿谀拍马,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长寿二年(693年)九月,武承嗣率5千人上表,请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延载元年(694年)五月,武承嗣又率二万六千余人,请加尊号“越古金轮芒神皇帝”。武承嗣等两次请加尊号,武则天都接受了,并高兴得大赦天下。又讨好女帝身边人,例如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与兄弟武三思“争为执辔,谓易之为五,昌宗为六郎”。

    可惜的是,武则天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始终保留着儿子李旦的太子之位,任由武承嗣使尽浑身解数,也还是不能成为太子。

    前有虎后有狼,这边李旦未去,那边驸马韦和太平公主强势崛起,随着他们的胜利一个接一个,往关外走得越来越远,武承嗣也觉得自己离皇位也是越来越远。

    不得如愿,郁结在心,忧愤难熬,今年以来病倒。

    将养到八月,稍有起色,正在散心时,听到街道上一片片喧哗。

    怎么回事?

    很快声音接近,原来是报捷的喜讯:“驸马韦攻下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

    听得清楚,武承嗣手脚俱颤,旁人大惊,急忙取药灌之,却是牙关紧咬,药石难下!

    魏王武承嗣,卒!

第九九十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喜一悲两件大事一前一后地进入宫来,原本武则天想普天同庆,沾沾胜利的喜气,但听到武承嗣的消息,不由得跌坐宝座,喃喃地道:“(武)大郎,你何至于此!”

    她心知肚明,武大郎是气死的!

    武承嗣梦寐以求的是做皇帝,他也费尽心思,甚至是卑微屈节,想想,女皇的亲侄儿,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堂堂的王爷,居然对武则天的面首们,那些贱货低三下四地,为他们当马夫,只求他们在武则天面前为他说好话,以便让他得偿如愿。

    可惜他水平太差,看不出武则天那是将那些男人当玩物而已,哪会听他们的话。

    但不管怎么样,人死为大,想起武承嗣的好处,仿佛那个称呼着“姑母”的孩子还在膝下,武则天长长叹息,对上官婉儿道:“拟旨,以皇太子之仪安葬武承嗣!”

    上官婉儿微微一惊,但没说什么,取用文房四宝,飞书而就。

    武则天这道圣旨引发哄动,大家都说武承嗣生前不能做太子,死后还是过了一把太子的瘾。

    现在宰相们有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等人皆阿谀奉承武氏,遂全票通过。

    三省的大官们通过了,礼部表示没竟见,流程即将走完,却在一个小环节给卡住了。

    礼部给事中宋封驳了这份诏书,认为与礼不合,岂有不是陛下亲子而得为皇太子的?!

    给事中的官职等级为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

    武则天君临天下,强势无比,所发诏令无人敢拦,却没想到给宋拦下。

    宋,邢州南和人也,家世不差,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他十七岁高中进士及第,授义昌令,后升任监察御史,撰为给事中,他率性刚直,乃响当当的清流。

    武承嗣得为太子追赠,宋坚决反对,廷议上当着武则天和诸大臣的面前,他大声响亮地道:“……魏王不是陛下子嗣,岂可得封太子,臣身为给事中,职责所在,不敢奉诏!”

    武则天阴沉着脸不作声,其他人则服了:“这位给事中要逆天啊!”

    给事中虽有封驳之权,但往往得赔上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毕竟奏折的另一头,是说一不二的皇帝,是权势赫赫的

    旁边的武三思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道:“大胆!魏王乃陛下亲侄,与陛下同姓,今魏王辞世,普世悲伤,陛下深悯之,赠与皇太子追封,你却说三道四的,须留你不得!”

    他向武则天辑首道:“……臣弹劾给事中宋无情、无仁、无义,不足以立庙堂上,当黜退之!”

    武三思当然要从重、从快地打击宋,殿上所有人心思雪亮:“武承嗣可为皇太子,哪怕是身后之事,那么与他同样性质的武三思,岂不是能够活着的时候,可封太子了!”

    这小子想做太子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不可不加以利用。

    武党中人,还有张党(张昌宗,张易之)的大臣们同声附和道:“臣等附议!”

    他们对宋是深嫉之,心中佩服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更对他嫉妒无比。

    是的,他是圣人,我们是小人,那么就请圣人出去吧!

    群臣舆论喧哗,一边倒纷纷指责宋,大有乌云摧顶城欲毁之势。

    帮宋说话的大臣有没有?

    朝中有四方势力:武党、张党势力最大,次一些的是皇嗣李旦、驸马及公主的势力(称为公主党,韦把太平公主推到前台),李旦是个乖孩子,不敢逆违武则天,而公主党虽有实力,但工作原则是韦和太平公主不在朝时,大事上不会硬出头。

    一时茫然四顾,竟无人能够为宋说话,但宋夷然不惧地道:“不为皇帝亲子,不可为太子,此为纲理!”

    他舌挑群臣,口水四溅,名士之风尽显无遗。

    别看宋就一个人,但他脑袋灵活无比,直斥其名地道:“武三思、杨再思、李迥秀、苏昧道、李峤、房融……诸位大人,你们若能把家产、门萌送给家中侄子,儿子不给予好处,谁做了,我就向谁赔罪,愿负荆请罪,是我错了,如果你们这样做的话!”

    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留给侄子不给儿子?!

    怎么可能这么做!

    刚才汹涌的人群居然哑火了,谁都办不到这样的事。

    涉及到立侄子,立儿子之争,大家争得热闹,但到了自家头上,肯定是留给儿子的!

    岂有爱侄子不爱儿子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与自己虽有血缘,终究是外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