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2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美国人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保险的举措。但美国人又坚决不肯撒手,想要转为现汇相当的困难。尤其等到战后,没准美国人找借口直接将这笔钱扣押。

    在多方考虑之下,杨震最终下决心利用美国人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将名义上是属于自己,但是实际上很难真正能拿回来的这笔钱直接给部队换装。反正以美国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于这种制造并不复杂的武器来说,一年几十万的产量还是可以保证的。

    在这批轻武器全部运回东北之后,杨震又以部分款项,将美国人用来为抗联生产轻武器的生产线,全部买了回来。统一繁多的轻武器口径,减少后勤的压力,也节约对根据地同样宝贵的铜材。并将这笔被美国人扣押的资金,套购成部分的装备也算是一种一举两得。

    抗联的换装是一种阴差阳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对于日军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压力,同时再加上没有急需换装的必要,以及内心对中国的蔑视,他们是不会装备这种抗联制造武器的。

    至于榴弹发射器一类的特殊装备,有着掷弹筒一类生产更为简单,其自认为威力更大的武器,同时也是日军制式装备的性能差不多的武器,日本人也未必看得上。真正担心的武器装备,只有抗联只装备了直属侦察旅的那种手持对讲机。

    但这种对讲机制造费用巨大,然而除了轻便之外,又有着有效通讯距离短,易受干扰的特点,也是一贯在武器研发上吹毛求疵的日本人看不上的。最关键的是这种看起来轻便的通讯设备,离开抗联制造的小型中转电台,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即便日军缴获了一两部,并进行一定的仿制,但搞不到中转机,恐怕也不会大规模的采用。相对于更加倚重无线通讯设备的抗联,日军在战术通讯上,似乎更加倚重野战电话。所以杨震对于郭炳勋的担忧,并未放在心上。

    至于日本人通过战俘掌握特种作战模式一事,杨震更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清楚除了一些作训参谋人员和高级干部之外,那些在这支分工明确的部队之中,只掌握自身需要掌握作战技能的一般人员,就算真的被俘叛变。日军军也无法掌握这支部队的全面的技战术技能,以及全部的战略战术体系。

    即便是有一些武器装备落到日军手中,但是不掌握完整的作战理念,空缴获那些武器装备除了展览,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作用。除非日军想要在这个时候,改变自己的装备体系,将他们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也全部更换为自动步枪。否则这些武器到了日军手中,只能是研究、研究,或是吹嘘他们的赫赫战功。

    此战之中军区直属侦察旅,这支总部手中的尖刀部队伤亡的确大了一些。同时因为首次大规模的集中使用,又始终在最危险和最艰难的第一线作战。一些情况泄露出去,并非是不可能。

    这样的情况,对于这支部队的隐蔽性来说,的确很大的影响。虽然从此战的结果来看,这个代价付出还是值得的。但杨震坚持认为,泄露出去带来的风险更多的是日军会苦心计划,寻找对付这支部队的战术。

    至于他们真正去掌握抗联的这种特种作战运用的风险,恐怕他们还没有那个本事。特种作战可不是窥一斑,就能见全貌的。除非在有一定资料在手的情况之下,经过长时间下大力气去摸索。否则单凭一些掌握的一鳞半爪的毛皮,根本就难以真正的迈入殿堂。

    要是特种作战的战术,真的那么容易掌握,装备那么容易的配齐,那后世岂不是全世界都特种部队满天飞了?的确后世的特种部队,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但真正称得上强手的,就那么几支。

    大部分国家的特种部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特警更适合一些。而且规模普遍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有一个连级。特种部队的选拔和投入,一般的国家都很难真正负担的起。其战略战术,也基本上都是不传之秘。

    就算联合演习,别人不告诉你,就算在边上看着,你也无法真正的掌握。如果俘获一两个对方的特种兵,就能掌握对方的全部特种作战方式,那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每一个国家的特种作战模式,都是成为一个体系的。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军的尝试

    特种作战不是培养出来一两个特种兵就是万事大吉,他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和立体的整套作战体系。没有全套的理念和体系,就算你培养出来几个特种兵也无济于事。

    而这种体系,除了你俘获的是高级军官之外,一般的作战人员根本就不清楚体系真正关键在哪里。最多也就只能提供选拔标准,一些训练标准,以及自己掌握的某些方面的作战特长。

    想要通过俘获一些普通的作战人员,就培养和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那基本上是白日做梦。正是清楚的知道特种部队真正特殊在那里,杨震才对郭炳勋最担心的事情,反倒是不以为人。

    只是让过度自信的杨震,与有些担忧的郭炳勋都没有想到,郭炳勋的部分担忧并非绝对是杞人忧天。在此战过后,饱受这支部队带来的重创的关东军,虽然在此战之中没有俘获到一名活的成员。

    但根据此战以及以前历次与这支部队交手的经验,在抗联首次大规模实施特种作战的打击之下。倒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也着手开始组建了一支类似的部队。尽管不清楚抗联训练这支部队的训练体系,但是日军也靠着自己经验的摸索出一套的训练手段。

    同时在武器配备上,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试图也制造出来可以与抗联抗衡的轻武器。但死抱着全装弹药观念,讲究远射和高精度射击观念不放的日军,在仿制使用六五子弹和七七子弹的四零式自动步枪失败后,给自己组建的这支部队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装备。

    尽管也配备了一些南部式的冲锋枪,并补充了一部分他们新研制手枪以及缴获的抗联苏式手枪,替换下来日军制式的,性能不可靠的南部式手枪。但大部分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武器,最多只不过是将他们那种基本上与士兵身高差不多的步枪换成了骑枪。

    而且不仅武器装备还保持与步兵相同,对这支部队的训练方式,也不过是普通侦察部队训练方式上只做了少量的改动。重点放在了化妆侦察上,至于其他的方面并未比普通的侦察部队,有什么根本性的提高。

    关东军虽然组建了同样的部队,也采取了一些类似针对性的训练。但没有掌握特种作战体系,选拔的时候也只是从各个搜索联队抽调普通部队官兵,并未进行特殊选拔和训练的关东军,搞出的这支部队是画虎不成,连猫画的都不像,整个一个不伦不类。

    倒不是日军在步兵火力上,不想压制不住当面的对手。在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对武器装备的压制和选择,也没有少折腾,而且进行了大量的新武器研制。但纠结于多方面的原因,最终配备的武器还是普通的步兵武器。

    日本大本营的观念实在是有些过于保守,虽然在战场上缴获了不少抗联的四零式步枪,以及两支抗联直属侦察旅装备的全自动步枪。尽管他们也承认这些轻武器的射速惊人,精度也很理想。

    但却对这些武器,使用有效射程只有四百米的短步枪弹很是不屑一顾。认为其有效射程太短,无法进行远距离的狙杀,并不符合日军一向的作战习惯。虽然射速高提高了单兵作战火力,而且因为弹药长度缩短,可以提供携带的弹药数量。可这一个缺点,却将所有的优点统统的抵消。

    虽然日军也曾经尝试仿制了一些这种武器,却依旧固执的使用了日军制式的六五和七七口径全装药子弹。结果却发现,这两种原本性能优良的武器,在换上他们印象中本应该更具威力的这两种子弹之后,根本就无法使用。

    即便三发点射的时候,其也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精度。经常第一发子弹射击精度还可以,但后续的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而且换装日军制式弹药之后,连射产生巨大的后坐力也让矮小的日本士兵承受不了。这种精度,是一向讲究射击精度的日军无法接受的。

    但是如果连弹药都换掉,这让一向精打细算的日本人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支抠门的连冲锋枪都不愿意大量装备的军队,那里还会量产这种高射速,又是人手一支,射程近,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