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思源-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了十两银子,就建成了几间新鸡舍,这还是因为用了青砖,不然花费更少,孙思媛想到曾经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套房,很心疼那些房奴。

    顾大娘的二儿子已经在去京城的路上了,顾大娘怕委屈儿子,给了他不少钱,还让大儿子陪着去了,巧的是后来大儿媳又被查出怀孕了,顾大娘舍不得大儿媳辛苦,把大儿媳拘在家里,赶集的事她两口子包圆了,不过前面经验足,倒也不至于出什么差错。

    家里的白马经过修养已经彻底好了,赵有钱一心想着牵出去骑,孙思媛总是拦着他。孙思媛给白马取名叫小白,赵有钱想到以前听过的那些“雷霆“、”闪电“,觉得自家的马怎么这么叫不出口呢……

    鸡舍由疏家兄弟全权负责,顾大娘家拿鸡直接把钱给疏家兄弟,偶尔卖鸡蛋的事也是疏家兄弟做的,孵小鸡的事也被疏家兄弟包圆了。

    不过随着开窝的小母鸡越来越多,鸡蛋也增加的不少,镇上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孙思媛就想到了卖茶叶蛋,正宗的茶叶蛋是用茶叶煮的,但实际上用花椒八角等大料煮的茶叶蛋才是华夏市场主流。

    孙思媛对这种曾经一度被奉为“土豪”象征的食物可是印象深刻。不过疏家人是不能出面做生意的,所以疏家兄弟找了人合作。

第二十章 桑叶养蚕

    地里的庄稼刚种上,灌水锄草什么的都是赵有钱偶尔去做。因为以前的种植模式,没有锄草的说法,就是有虫害旱涝什么的才会关注一下,其他的真是全然靠“人种天收”。现在刨土安穴,植株间有了缝隙,也看得见杂草,为了庄稼长得更好,大家当然愿意锄草了。

    孙思媛每天就呆在家里溜溜兔子放放马,她不许赵有钱骑小白,自己却每天都要爬上马背晃荡个把小时。赵有钱心里坚定了孙思媛是在嫌弃他,锻炼的更勤了,不过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一身肥膘的样子,虽然在变瘦但也没一开始那么明显了。

    虽然不上山打猎,但他射箭的练习没停,每天都要糟蹋不少支箭,偶尔也能从天上打下飞鸟。那些功夫也没放下,配合他天生神力,徒手搏虎不敢说,一人撂翻一只大肥猪是妥妥的。

    日子过的平静,久了就显得无聊,吃喝不愁,孙思媛就想到做点什么。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孙思媛觉得其中有大文章可做。

    这个世界的衣料主要是棉,麻,兽皮什么的,丝绸已经出现了,但只在宫廷使用,因为还没有人掌握养蚕的技术,只能直接利用大自然的少量野蚕,丝绸因此极为珍贵。可这一切对孙思媛来说都不是难题,她有关于养蚕的书籍,自然不怕没技术,只要有心,简直是“钱”途无量。

    她有心先育种,就花钱买野蚕茧,村里小孩子知道了,成群结队进了山,找到了十几个,对孙思媛来说,已经够用了,她在自家屋后移栽了一排桑树,准备喂蚕宝宝。

    稍微改造了一下房间,就是蚕室了,孙思媛每天都要关注一下蚕茧,等了五六天终于等到蚕破茧交尾,然后产卵,孙思媛看着密密麻麻的卵,觉得自家屋后的桑树叶摘光了也不够喂的。

    为了加速改善蚕的品质,孙思媛从源头上下功夫,往桑树下浇了不少灵泉水,桑树的变化几乎肉眼可辨。同时,她又花钱雇人进山移桑树,在鸡舍那边栽桑树。等蚕宝宝催青后,屋后的几十棵桑树都长得郁郁葱葱,树叶肥厚,一看就很美味,额,是对于蚕宝宝来说。

    山上树虽然多,但桑树并不多,孙思媛移了几百棵树苗,准备养好了之后取枝扦插。为了保证移栽的成活率,孙思媛还特意往鸡舍那边的井里放了不少灵泉水,让赵有钱有空就去给树浇水。

    养蚕是一件需要十分细心的事,村里小孩想看看传说中的蚕宝宝都被孙思媛拒绝了,这件事她一手操办,为了给蚕室消毒每天都要烧许多热水,还特意弄了不少石灰放在家里。

    这批蚕一共育了两千来只,幼蚕食量小,家里的桑叶就供的上,等长的大了食量上去了,鸡舍那边也开始采摘。

    毕竟是野树移植的,长的并不好,这一期蚕是勉勉强强吃饱长大的。等蚕结茧之后,孙思媛看着可怜巴巴的桑树挺心疼的,为了保证蚕的食物供应,这些桑树差点被赵有钱直接撸光杆了。

    从育蚕到结茧,整整花了两个月时间,为了让桑树繁殖,孙思媛决定收取蚕卵,下一年再继续养蚕。

    桑树被大批量剪枝,其实秋期扦插以新条上部未木栓化而将木柱化的部分扦插最好,但孙思媛为了效率也顾不上许多了,最后花了半个月,扦插了三千来株,占了三亩地,这个扦插密度是非常小的,按照书上介绍密植的桑树可以达到五六千株每亩,不过孙思媛旨在获得优质桑树,并不太在意数量。

    选了最好的两百个茧做种蚕,其他的茧被孙思媛烫死缫丝了,一千多个大茧,最后也只出了一斤一两的熟丝。

    民间没有养蚕缫丝的技术,从头到尾都是孙思媛亲力亲为,赵有钱一个糙汉子在旁边帮不上忙,就经常跑镇上买点肉或者去鸡舍拎只鸡回来做给孙思媛吃,虽然赵有钱厨艺一般,但这份心意还是让孙思媛感动了。

    十一月份,蚕卵已经保存好,桑苗也在地里安稳扎根,孙思媛就思量着拿丝去做衣裳,顺便也是探探市场。

    镇上有成衣铺子,不过孙思媛打听到镇上的制衣师傅都是本地的裁缝,没人接触过丝绸,她的目标是县里的“周家制衣坊“。

    周家算是半个皇商,做的是织造生意,周家制衣坊开遍全国,宫里的料子都是周家供应的,甚至一些妃子的衣服也是出自周家。论起丝绸,最不陌生的就是周家了,但民间没有丝绸流通,县上的周家制衣坊有没有接触过丝绸的师傅,孙思媛也不能肯定。

    孙思媛带了四两熟丝,准备给自己和赵有钱做两身贴身衣服。早些日子,赵有钱自己拿了钱抗了木头找到木大叔,给自家做了个马车,孙思媛发现的时候,马车已经拖到家了。

    知道孙思媛要去县上,赵有钱一早就把小白套在车前面了,可怜小白虽然“马大“,但抵不过赵有钱”人高“,还是被套上了。孙思媛看着这段时间养的膘肥体壮的小白,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小白毕竟是第一次拖车,晃晃悠悠晌午才到县城,孙思媛索性找到客栈开了一间房,把小白交给小二,吃了顿午饭才去找周家制衣坊。

    吃饭的时候,孙思媛特意问了一下小二有没有青粟做的食物,小二给推荐了青粟排骨和青粟烙。孙思媛吃着青粟烙,心想青粟食物越多越好,这样才能让青粟更加普及。赵有钱对于青粟烙没兴趣,只吃排骨,看到孙思媛咬牙切齿。

    周家制衣坊全国闻名,虽然只是个小县城的铺子,但也比旁人家的制衣店装修的大气。孙思媛先看了店里展出的衣服,然后才问店里有没有丝绸衣服,答案当然是没有。小二没好气的和孙思媛解释,丝绸都是宫里贵人用的,宫里尚且不够用,又哪里能流传到民间呢。

    &;lt;ahref=。。&;gt;。。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lt;a&;gt;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lt;/a&;gt;

第二十一章 蚕丝制衣

    当孙思媛拿出蚕丝的时候,小二瞪大了眼睛。虽然没见过蚕丝,但他也听店里的师傅们说起过蚕丝,而这两个刚刚还被他定义为“土老鳖”的小夫妻,居然拿出了宫里贵人才能用的蚕丝。莫非,这两个人胆大包天,偷了宫里的东西?小二不敢再想下去,忙和孙思媛说请大师傅过目,就一溜烟的跑进了后院。

    这个制衣坊的大师傅早年是宫里织造司的人,后来厌倦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纷争,借着一次小错,自请出宫了。一开始听说有人拿着蚕丝来,他还不相信,但这个小二算是他半个徒弟,一向老实本分,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料子,跟小二到了店里。

    当他看到孙思媛手中不输于宫廷织造司的蚕丝,也瞪大了眼睛,第一反应竟然也是难道有人偷了宫里的东西?不过看着孙思媛夫妇淡定的神色,他又否决了这个想法,但内心更加激动了。

    “小丫头,你这蚕丝是哪来的?”虽然知道孙思媛已经嫁人了,但大师傅已经六十多岁,叫她一声小丫头也不算过分。

    “大师傅好,这是我自家养的。”孙思媛淡定回答。“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