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惑乱红楼-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祥瑞。

    哼。

    汉高祖生时母与神通。

    隋文帝临世紫气充庭。

    唐太宗降时双龙当空。

    宋太祖产出赤光绕室。

    现在区区贾家,竟然来了位衔玉而生的公子。

    眸子精光一闪而过,皇帝的嘴角满是嘲讽。

    旁边的太监一听就知道说的是谁,毕竟这京城虽大,生来带玉的也不过只有那一位。

    “启禀圣上,那位听闻如今已经十来岁,可是依旧于史老太君膝下承欢。

    终日在内宅厮混,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

    挑眉,皇帝心里舒服一些,又开口。

    “那学问上可如何?”

    自古帝王风流的可也不少。

    那太监摇头,脸上带笑。

    “说起来这位在诗词曲赋上倒是有几分天赋。

    只是对四书和八股文十分不喜,对程朱理学又不甚,把那些参加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才子们戏做禄蠹。”

    点头,皇帝表示知道了,屋子再次陷入一片静谧。

    如果不是这个孩子生来异像的事情在他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又有他自小就表现出的对后宅异于常人的欢爱和不思进取,恐怕贾宝玉活不到今天。

    只是之前提到的刘邦、杨坚之流初时不也碌碌无为,最后还不是揭竿起义。

    所以。。。。。。

    留着贾宝玉是为了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大度和爱民如子,但是却不代表他会允许这个不稳定因素成长和离开他的视线。

    而至于贾府……

    手在计划书上轻轻敲击,皇帝有些犹豫。

    要不要累及其他人呢?

第一百三十章 经销商

    圣上的消息还没有收到,贾琏这里又出了一批盐。

    朝廷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出产了四十来万斤盐的消息传遍江南,之前贾琏的那一番话也传得尽人皆知。

    甚至不仅仅是江南一带,这个消息以十分迅速的速度开始以江南为中心往全国范围扩散。

    手上囤积的私盐出手速度加快,私盐价格开始持续走低。

    江南的朝局此时也开始变得十分微妙。

    原本观望的私盐中等商户和末流商户有心想要捣乱,但是嗅到不一样味道的上层官员,以及身家雄厚的商家纷纷出手,将想要对付林如海和贾琏的人,或警告或敲打,或直接拉下马。

    毕竟于他们这种实力的人而言,贾琏想要推行的政策,就如同官府亲自出面,帮忙将从前和他们竞争的,那些中等末等的私盐贩子一网打尽。

    甚至就算从前没有做这一行的,听到这个消息无异也是兴奋地。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在商界一样通用。

    有实力不强,但脑子灵活的。

    知道事态不可控,也马不停蹄的尽快将自己手上的存盐抛售。

    江南朝堂的趋势就是京都朝堂的缩影,大宣皇帝除四皇子太子外,另还有三皇子忠顺亲王、五皇子和顺亲王、九皇子北静王、十皇子顺成王和最小的,才不过几岁的十八皇子英诚王。

    最小的不说,太子刚正不阿,为人不懂变通,朝堂上支持者并不对,但这也是皇帝放心他,立他做太子的原因。

    而另外两个儿子,一母同胞的忠顺亲王、和顺亲王,因为母族强大和皇帝恩宠,明里暗里支持者众多。

    但皇帝虽是宠爱这两位,却又因为他们的母族和暴戾的性格,心里并不希望两个登位。

    而北静王和顺成王相较于忠顺亲王兄弟两个,在皇帝面前的分量并不是很足。

    所以。。。。。。

    。。。。。。

    。。。。。。

    “休想!”

    脸色铁青,皇帝将手上的折子狠狠甩到御案上。

    江南的事情不过才传了个信儿回来,甚至他都还没有直接在朝堂上宣布,下面上奏的折子就已经递了上来。

    价高者得这个他们估计暂且还不知晓,但是这块蛋糕有多大,众人有目共睹。

    是以谁做那个分蛋糕的人,就开始有了分歧。

    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和别人手上,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而他的儿子们,无疑是猴急的。

    应当说是该猴急的不急,不该猴急的太急。

    太子仿佛事不关己,依旧是该干嘛干嘛,但是另外另个正在关禁闭的儿子,却是听闻门庭若市。探子和幕僚明的暗的更是派出去不计其数。

    御案上的折子两大摞,近半是要忠顺亲王和顺亲王主持这个大局的。

    而提到太子的人却是微乎胜微。

    皇帝一脸灰白的跌坐在龙椅上,看着御案上的折子发呆。

    先太子事件折进去他好几个儿子,现在他不想再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尤其这种可以预见的兄弟相残。

    但是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名额就这么多,厚此薄彼的话,难免招人话柄。

    太子是储君,自己的其他儿子又并不怎么安分,所以皇帝十分为难。

    如果是林如海吧。。。。。。

    林如海妻儿尽失,本身就已经是孤臣了,而且这么些年劳苦功高的,再坑他皇帝心里也过不去。

    那其他人。。。。。。

    。。。。。。

    。。。。。。

    十月中,江南的天气依旧暖和,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加上天公作美,现在差不多十一二天就可以收一批盐。

    只是没有得到上头的许准,加上贾琏也怕把有的人逼得太急,盐虽然不间断的一直在晒,但是却并没有调价。

    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贾琏和林如海的座上客越来越多,“小意思”也越来越丰厚,盐场的观众也来得越来越频繁。

    当然林如海和贾琏两人的受众群还是不一样的。

    往扬州方向去的,大都是商户或高官,清一色资金雄厚,背景深厚。

    毕竟林如海是皇帝心腹,这是有目共睹的。

    而往静海去的,基本就是那些资金或者背景不那么雄厚,但是妄图从中分得一杯羹的人。

    商户也好,官员也罢。

    林如海和贾琏依旧是来者不拒。

    并且对于那些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商户,贾琏看在对方“土特产”够丰厚的情况下,也隐隐透露出来另一个意思。

    竞价,价高者得。

    这里的价是代理费,保证金又是另论的。

    而资金不雄厚的,贾琏也不多加言语,只默默表演了好几次积少成多的把戏。

    久而久之。所有人了然,暗地里开始凑份子。

    冬至,天气开始冷起来,晒盐的工作终于没办法再开展,上头的旨意也终于来了。

    京都朝堂上众人就江南新晒盐法,以及巡盐御史“林如海”递上来的折子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对经销权是分派给地方官员还是竞拍选择代理商、和新旧产盐法的更替以及推广,最终的决定是。

    经销权、竞拍选择代理商。

    而新旧产盐法的更替。

    朝廷候缺的人不少,皇帝下旨由众人举荐,从中选出四十人下江南,直奔静海。

    由暂任静海知州的同知贾琏,教受、指导新晒盐法。

    另一方面由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负责竞拍选择代理商。

    而贾琏暂任的知州,此时也落下帷幕。

    由从来没有给贾琏送过礼的,静海海安县县令曹仁德升任。

    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为了避嫌直接闭门谢客,整整一个年关没有收礼。包括往常亲戚间的年礼、下属的孝敬。

    贾府。

    贾赦看着公中账上现在已经接近二十万两的银子若有所思,又给自己的儿子去信。

    之前京中传言贾琏去静海调查静海知州事是假,监督并推广新晒盐法是真。

    但是家中竟然半点消息都没有。

    甚至连妹夫林如海都没有给他们透露半点风声。

    贾政不淡定,甚至贾赦这个亲生父亲都不淡定。

    原先贾家不是不想伸手私盐这一方面,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贾代善和老祖宗不同意。后来王夫人想伸手,林如海又休书给贾赦贾政。

    可是现在。。。。。。

    江南有林如海贾琏,京中有王子腾。

    他们不是不可一争。

    年关将至,贾琏看着手上的信函无语。

第一百三十一章 闷骚

    贾赦贾政想插手贩盐。。。。。。

    嘴角扯了扯,贾琏叹气。

    贾府现在什么样子,他再清楚不过的。公中的存银就那么一丁点,恐怕连塞牙缝都不够。

    贾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