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同时,英国政府也正式照会德国政府,如果德国入侵法国,英国将履行同盟义务对德宣战。

    到这时候两大集团,除了依然选择沉默的意大利,其他五国都已经算是摊牌了。战争或者和平,现在就看奥匈帝国的选择。

    实际上这时候的奥匈帝国,对于是否挑起一场全欧洲的大混战,内部的意见也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约瑟夫皇帝本人,虽然死的是他的妻子,但很显然这个今年已经七十四岁的老皇帝,已经没有了年轻时代的锐气。如果单纯惩罚塞尔维亚,他自然是没有任何顾虑的,但随着两大集团的摊牌。他也显得顾虑重重起来,毕竟一旦战争的魔鬼被释放出来,再想给它套上绳子就很困难了。

    但问题是斐迪南大公和总参谋部的一帮将军们,这时候已经听不进别的意见了,满脑子都是开疆拓土的雄心,尤其是刚刚在斐迪南大公推荐下上任的陆军总参谋长赫岑多夫,更是疯狂地叫嚣该是重新分配这个世界的时候了,奥匈帝国绝对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是为了给他制造压力,这些家伙才策划了让皇后灵柩在布达佩斯停留,以此挑动匈牙利人的怒火,而且在维也纳,还鼓动起数万人游行,要求对塞尔维亚宣战。

    除了国内,国外的盟友同样在逼他,威廉已经多次向他保证,一旦战争打响,德意志人民将毫不犹豫地捍卫同盟,但如果奥匈帝国再犹豫不决,那么就会很令他这个盟友惋惜和失望的,就在这种内外逼迫下,四十八小时的最后通牒过后,约瑟夫皇帝又犹豫了一天,就在伊丽莎白皇后的灵柩进入维也纳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这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一九零四年十二月六日,因为塞尔维亚政府拒绝了最后通牒中提出的将刺客交由奥匈帝国审讯的要求,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

    “终于宣战了。”北京的杨皇帝心满意足地说道,他的确该心满意足了,中英之间的划界谈判仅仅用了两天就草草结束,所有他此前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大英帝国为了拉拢他现在可以说费尽心机,甚至连中国货物输入英国的关税都减了不少,而且随着英国人一连串的让步,中国国内的舆论也终于开始向中英友好转变了,这一点令英国人开心不已。

    说到底英国人自己也很明白,因为历史上的两次鸦片战争,他们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始终不如德国,现在能用几块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价值的殖民地,换取现在这种友好气氛还是很划算的。

    实际上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跟杨皇帝说着同样话的可不只有一个,比如德皇威廉,再比如俄皇尼古拉都是用着和杨丰同样的语气发出同样心满意足的感叹。

    不过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俄国却并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紧接着就对奥匈帝国宣战,倒不是说尼古拉食言了,而是他的军队还没调动到位,目前俄国一共有一百五十万海陆军,规模不可谓不庞大,而且大批军官都拥有现代作战经验,这一点可以说仅次于中德,甚至英法都无法相提并论,毕竟从八国联军侵日开始,杨丰挑起的每一场战争几乎都没少了他们。

    而且因为石油,du品,橡胶,另外再加上对美日两国的掠夺和战争赔款,尼古拉的手头很宽裕,俄国无论海陆军都堪称装备精良,光完美战列舰目前就已经服役了六艘。

    然而庞大的国土极大得拖累了这支庞大的军队,尤其是他们的庞大国土几乎没有一处地方是安全的,首先随着日本陆军在杨丰扶持下逐渐恢复实力,青森和北海道至少得有十万俄军才能保证安全。

    虽然这时候的日本,对尼古拉来说实际上价值已经大不如前,但想让他吐出这块地方那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位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沙皇,他绝对不会允许哪怕一寸到手的土地再丢掉,所以这十万大军无论如何也是要维持下去。

    而从中亚一直到海参崴的六千多公里中俄边境上,必须维持不少于三十万的陆军,才能够阻挡杨丰的野心,要知道中国陆军在新疆,蒙古,东三省驻扎的兵力目前已经达到了十五个师,按照每个师一万八千人算,就是二十七万大军,考虑到双方的装备水平和士兵素质,三十万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然后还有菲律宾,虽然这些年俄国人已经把吕宋岛上的猴子们杀成了小绵羊,但毕竟南部还有不少坚持游击战的勇士,而且旁边就是德国的菲律宾殖民地,尼古拉还惦记着多抢点橡胶园呢,所以不但吕宋岛的六万陆军不能动,就连海军在马尼拉的舰队都不能动。

    除此之外还有在多米尼加和哥伦比亚的驻军,这里虽然碍于加勒比海同盟,不能对德国的殖民地下手,但却必须保护现在越来越重要的du品产业,哥伦比亚人可是对他们失去的土地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多米尼加人也不老实,不说多了,五万俄军是最低限度。

    除此之外还有在高加索地区的,随着巴尔干战争的胜利,奥斯曼国内夺回失去领土的声音可是很高,尤其是刚刚和哈米德二世取得和解的青年土耳其党,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吹帝国复兴,对刚刚被打残的保加利亚虎视眈眈,甚至在国内制造舆论,认为应该加入同盟国集团,和德奥共同对俄国作战,虽然哈米德二世暂时还没受影响,但却也不得不防。

    除此之外还有波斯,要知道波斯可是德国的盟友,而且自从上次晕乎乎签了同盟条约之后,波斯国王也的确雄心勃勃了一下,甚至邀请了大量德国顾问帮助他训练军队,对当年被俄国抢去的阿塞拜疆很是有点想法。

    这样东去一点,西去一点,俄国陆军目前在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方向上的陆军,总共只有四十万,而按照此前三国共同制定的计划,一旦开战将由英法两国陆军负责在西线拖住德军主力,而俄军负责进攻,对德国牵制性进攻,重点进攻奥匈帝国,但四十万陆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最少也得一百万才行。

    这段时间尼古拉一边从世界各个角落抽调军队,一边大规模征兵,拼命武装他那些灰色牲口们。(未完待续。。)

第四二三章 各怀鬼胎

    俄国人的准备不充分;对他们来说无非就是忙碌一点,俄罗斯帝国人口超过一亿,想武装几百万灰色牲口,那还是小事一桩的,但对于塞尔维亚人简直就是灾难性的了,这个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的国家,这时候仅仅有不到二十万陆军,这还幸亏前段时间,英法俄三国给了他们大笔贷款,要不然连这些人都武装不起来。

    但巴尔干战争的创伤,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容易抚平的,在那场战争中他们死伤超过了二十万,而且还背了一屁股外债,这个数字对那些大国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一个仅有四百万人口的小国家来说就已经等于打断一条腿了,要知道巴尔干战争之前,这个国家最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不过才是四十来万人,到如今除了现役部队,剩下能够投入战斗的预备役里面青壮年已经没几个了,就连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都仓促武装起来抵抗奥匈帝国的侵略。

    虽然巴尔干的山民们,都比较彪悍,但这样的军队,能够有多大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他们需要面对的,却包括了波斯尼亚,匈牙利,一西一北两个方向上超过五十万奥匈军队,尤其是从北方南下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那可是真正带着满腔复仇的怒火而来。而且这时候的奥匈陆军可不是原本一战时候的水平了,这些年因为没有实战经验而新战术和武器又层出不穷,所以奥匈帝**队中大量地聘请了德国,甚至中国的军事教官。尤其是巴尔干战争之后,有奥斯曼军队的例子,约瑟夫皇帝在这方面投入就更加强了,再加上强大的工业实力,这时候的奥匈军队至少从装备和战术水平上看,丝毫不输于欧洲任何一个列强。

    另外必须得说明一点。这时候的塞尔维亚领土可不是后来的塞尔维亚,实际上贝尔格莱德就靠近和匈牙利边境,两国仅仅是被多瑙河给隔开而已,所以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一个小时后,奥匈帝国在多瑙河上的炮艇就已经顺流直下炮轰了贝尔格莱德,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炮击炸死数千人,搞得这座城市遍地死尸。

    不过也好在有多瑙河这道天险,匈牙利军队一时间还无法逾越,毕竟这座城市也是当年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边防要塞,防御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尤其是拥有数量众多的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