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道贩子的崛起-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造出来了,到时候可以直接给他们敲下去,然后德国的庞大飞艇舰队,继续在欧洲战场上肆虐,那时候英国真得除了动用海军舰队攻击德国,甚至于动用他们的登陆舰在德国海岸登陆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赢得战争的方法。

    英国海军登陆舰的规模甚至不输于中国,二十八艘登陆舰可以支持他们进行两个师级的抢滩作战,从英国到赫尔戈兰湾以登陆舰的速度甚至用不了一天时间,两个师完成抢滩后,有足够能力在第二批英军到达前控制住登陆场,目前德军主力全部在东西两条战线上,而且也不可能回撤,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御,真要登陆一个集团军,甚至一个军就足以打下汉堡,把战火烧到德国心脏。

    当然在这之前,英国海军必须首先打开赫尔戈兰湾,他们得先解决了威廉港的公海舰队,而且就算解决了公海舰队,还得清理掉赫尔戈兰湾的水雷和岸防部队,尤其是数量庞大的鱼雷艇和潜艇,只有把这些都清理干净了登陆舰才能开过去,这一圈折腾下来英国海军就算能完成任务,他们恐怕也剩不下几艘军舰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德国公海舰队虽然比英国实力弱,但也弱的有限,就算分出六艘战列舰在波罗的海上盯着俄国人,威廉港的主力舰队规模也已经增加到了十八艘,而英国目前也不过三十艘战列舰,就算这场海战在一年后才打起来,按照两国正在进行的建造计划,英国也最多拥有三十六艘战列舰,但德国却可以增加到三十艘,真要打起来结果绝对两败俱伤。

    而且再有半年,基尔运河就可以通航了,那时候就连波罗的海上的德国舰队也可以加入作战,双方实力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甚至那时候英国人能不能打赢都很不好说,至于俄国人,尼古拉会很愉快地在一旁看着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同归于尽的,再说了他那边也很好对付,德国在波罗的海上多布几颗水雷多弄几艘潜艇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第四七六章   意呆

    对于杨丰来说,最完美的就莫过于此了,要不然英国庞大的海军舰队终究是个祸患,就算以后中国海军能战胜他们,也免不了付出一定代价,要知道英国人的实力并不仅仅是舰队,百年的海上霸主那种可以说融入到血脉中的战斗经验才是英国海军的真正优势,和他们相比总共发展了也就二十年的中国海军,怎么说也是嫩了点,光合格的水兵数量这一点就没法比。

    现在的中国海军,说白了就像一棵速生的杨树,看似体格高大枝繁叶茂,但跟这种经过岁月沉淀的老槐树,终究是有着本质不同的,真要上了战场,到底能不能干得过人家,这一点连杨丰心里也是没底的,他可以凭借武器优势藐视美国海军,藐视法国海军,但却不能藐视英国海军。

    所以说最安全的方法,莫过于让德国这个炮灰先打头阵了,等他们两败俱伤了,中国海军轻轻松松在后面推一把,英国海军也就完了,而且这样还可以把德国海军顺便解决了,说到底这也是敌人,未来的海洋应该是中国人的海洋,而不是和别人分享的。

    至于俄国人,说实话他还真没把尼古拉那点海军放在眼里,首先波罗的海舰队是永远开不出来的,第二黑海舰队也是开不出来的,一边有德国,瑞典这两支舰队堵着,一边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堵着,两个咽喉被卡得死死的。

    而现在俄国海军所有新式战列舰几乎全在这两个舰队,未来他们新建的战列舰也同样全在这两处,因为他们的船厂就在那里,俄国的工业基地就在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无论造多少都只能永远被锁在两个澡盆子里,看看地图杨丰就不禁感慨尼古拉渴望出海口是多么有道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冬季的严寒和风雪,让整个欧洲的枪炮声都逐渐平静下来。无论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没有像样的攻势,当然双方战线上小规模战斗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德国人对伦敦的轰炸也完全停止了,不光是战斗机的问题,这样的季节飞艇也很难有合适的天气。

    不过战场上虽然没了动静,战场后方可是全都在拼命做着大战准备,无数小伙子们在各自国家的各种各样口号鼓舞下,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威逼下,纷纷穿上军装补充进前期损失惨重的军队中,等待着做下一批炮灰。

    德国在原有的十一个集团军的基础上。又一次性新组建了三个集团军,使总数达到了十四个,而奥匈帝国同样在原有的五个集团军基础上,大幅扩军到了十个,可以说真正要全力以赴了。

    无数的工厂在拼命生产囤积着各种各样的武器弹药,一挺挺机枪,一门门大pao,一架架飞机不停地塞进前线的士兵手中让他们准备着互相放血,尤其是已经被视为突破战壕的最有效武器的战车。更是各国兵工厂生产的重中之重,打着推土机旗号的订单雪片般飞向中国,瑞典,邦联。飞向所有杨丰旗下的工厂,从整车到半成品,甚至零配件,只要生产出来的立刻就被抢购一空。

    其他像什么飞机发动机。航空铝材,化工原料,钢铁机械。甚至就连军服罐头这些东西都在抢购,整个中国的资本家们就像是在参加一场疯狂的盛宴般瓜分着欧洲列强们的订单。

    除了大战的准备,对那些中立国尤其是意大利的外交拉拢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当中,随着协约国集团战局不利,意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甚至从表面上看,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左右战局的地位。

    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然后他们的近百万陆军杀过阿尔卑斯山,那么奥匈帝国似乎也就只有投降或者亡国这一条出路了,奥匈一完那德国无论多么强大也是独木难支的。如果意大利加入德奥一伙,那么他们的百万大军全部从侧翼杀向法国,目前已经在马恩河战线上竭尽全力的法国,也同样没有任何能力阻挡他们,然后法国投降或者亡国也是绝对的,一旦这样那么西线英国人肯定也是独木难支的,西线输了那协约国也就等于彻底输了。

    所以无论对于协约国还是同盟国,意大利似乎都拥有了决定他们生死的能量,估计这时候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像杨皇帝一样清楚地知道,意大利人会在战争中奇葩到什么地步,卡波雷托战役死伤三万被俘二十六万这么强大的记录,恐怕也就二战时候的意大利军队能够刷新了。

    但奇葩归奇葩,老是看着这样一个欧洲列强游离于战争之外总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所以这段时间杨丰一直在惦记着怎么把意大利弄进战争中。

    应该说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自从开战到现在,无论协约国还是同盟国,能做的努力都做了,至今还没有明确结果,原本历史上他们参战,是因为看到俄军快打过喀尔巴阡山了,所以担心一旦错过机会,再参战的话就没资格瓜分奥匈帝国,所以才匆忙参战,但现在德奥正按着俄国人暴打呢,意大利恐怕很难有足够的胆量冒这种危险。

    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投靠协约国的话,才显得更像是雪中送炭,至于意大利倒向同盟国,杨丰感觉还是不要祸害威廉了。

    “现在英法开价到了多少了?”他问张权。

    “蒂罗尔,伊斯特拉,的里雅斯特,达尔马提亚,现在又加上了特兰提诺,反正英法是慷他人之慨,都是从奥匈帝国身上切下来的,虽然看似不少,但在意大利人看来,这些地方他们参战以后肯定如探囊取物,所以并不能真正让他们动心。实际上他们目前最渴望得到的是北非,只不过那儿现在还在奥斯曼手中,他们肯定是没有指望的,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就红海边上那一点,周围都是英国的,他们想着让英国送给他们一块,可这一点英国人是肯定不愿意。”张权说道。

    “那么德国人的殖民地分配呢?”杨丰问道。

    “德国的殖民地也不多,西南非洲肯定是英国的,喀麦隆也是英国的,多哥是法国的,菲律宾是俄国的,剩下一个坦噶尼喀,俄国人还要在非洲有个立足点呢,哪还有份儿给他们,说实话英法俄三国也都很清楚,意大利无非就是那么点价值,要得太多当然不行了。”张权说道。

    这倒是实话,德国就那么点殖民地,英法俄三国都死伤几百万了,当然不能再分给别人,可他们不分出份子的话,意大利人从哪儿来参战的动力呢?

    “从现在欧洲各国活动的结果来看,意大利说不定还会倒向德国,他们跟奥匈帝国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