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之虎-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2月,有个人被房东撵走,他对《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说:“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固定工作了,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似的。我怎么搞的,连自己的孩子也没法照顾啦?”

    这时候的美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依然趋向于奋斗致富,努力工作等等。但可惜这样的风格逐渐的在后来形成了缺失。

    但就屠千军所在的这个时候而言由于教养和新教伦理的关系,这样的人自小就相信,谁卖力气,谁就有出息。(说到这里,推荐读者看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韦伯的书)

    现在呢,由于大萧条的缘故不管勤的懒的,一概倒霉,所以人人感到精神沮丧。正如沃尔特。李普曼当时所说:“整个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谁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对自己不信任了。”

    17年后,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剖析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陷入这种困境时是如何的痛苦:“如果他屡试屡败,前程绝望,一个人就很可能再也没有内在的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压力,于是满心内疚,只恨自己无能。”

    事实上在当时某某人宁可自杀也不靠救济过活,这样的报道当时报纸上登过不少。埃米尔。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1858~1917年)。——译者早就创造了“利他主义的自杀者”这个术语,说这种人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成为社会的负担。

    而这样的例子在当时屡见不鲜,是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屠千军事实上是救下了很多人的性命。不过他用的方式或许含带了自己的好处在内而已。

    #c

第二百五十三章  谈判负责人和着名的悬挂系统(六千字求票!)

    第二百五十三章谈判负责人和着名的悬挂系统(六千字求票!)

    屠千军赶到了华兴楼内,在弥勒的引领下走上了二楼包间。在这里司徒美堂已经泡好了上好的铁观音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到来了,见得屠千军进来老人便笑着问道:“怎么样?!总司令回电了吗?!”

    屠千军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将手上的电文交给了司徒美堂。司徒美堂一目十行的轻扫过那封电文不禁点了点头,对着屠千军道:“不错!看来张学良总司令还是很信任你的!但是不过五百万的话我估计还是有些困难的呀……”

    屠千军给老人斟上一杯茶,轻声道:“叔父,我们还有十亿呢!不过我不会一次性拿出来,这些钱总得用到刀刃上。这次就拿出五百万来凑够一千万吧!”

    司徒美堂听得屠千军的话先是一愣随即笑了笑,而后拿出了支票填上了一千万的票据交给了屠千军对着他轻声道:“那剩下的钱你打算用在哪里?!”

    屠千军笑着拿过那张支票后,对着老人轻声道:“一些专利该买的还是要买的,剩下的钱我并不打算那么快的就花完。这些,是我准备应付大劫的时候用的,现在能不动就尽量不动。”

    司徒美堂听得屠千军的话沉默的点了点头,而后两人随意的聊了聊现在美国的形势。屠千军建议老人最好在政府之前开办一些慈善事业,这样有助于华人树立在美国的地位。

    屠千军的意思是把自己搞的悲情一点,让致公堂的人全部都动起来!屠千军和司徒美堂商定拿出五百万来收购粮食作为救济。至于那批在仓库里的粮食暂时都不动它们。

    原本司徒美堂打算趁这个时候收购一些地产的,但屠千军却建议先不要动他。原因很简单,现在地产还没有触底。而股市更大的跌幅将出现在1932年,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美国最为凄惨的时候。

    那年,失业成为美国人的噩梦,浸入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1930年4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联邦失业人口普查,大约有300多万失业人口。1932年初,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1700万,大约是当时全美国人口的15%左右,1932年9月《财富》杂志估计,不包括1100万户农村人在内,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

    所以,1932年美国有一首讽刺失业悲剧的流行歌叫《兄弟,你能赏一毛钱吗?》。歌词背景是,1930年秋天起,国际苹果托运协会为了处理产品过剩,以每个苹果5美分的价格出售,但是,这么便宜的苹果,人们也买不起。因为不仅失业的人没钱。有工作的人也很贫困。

    全世界最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当时曾评估,一个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美元即可,但当年美国60%以上家庭的收入是达不到这个数字的。

    绝大多数人都为之羞愧难当。《纽约每日新闻》记载了一个被房东撵出来的流浪汉的独白:“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固定工作了,有时我真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似的。我怎么搞的,连自己的孩子也无法照顾?”像他这样被房东撵走的人当年全美有27。3万户。

    面对这些情况,各级政府根本无力救济,因为自身都频临破产或已经破产,但全国却有3000多万人需要依靠公办福利事业照顾。

    政府的财源不足也严重影响到了教育。在1932年,全国已有30万儿童失学。更可怕的是,当年10月,据纽约市卫生局报告,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20%营养不良。…;

    在东部一些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总数90%以上。有一些关于小孩子的故事后来都广为流传。有位老师劝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她的回答是:“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

    一位叫莉莲的社会工作者说:“为了让孩子们吃饭,有些人自己一连饿几个星期,饿得直打哆嗦。”更糟糕的是,活活饿死的例子时有发生,1932年光在纽约就发现29人饿死。有人说,1932年,在美国,“千百万人只能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当时整个美国社会似乎都陷入了空前的迷惘中。一位穷困潦倒学者的话充分反映了当时人的心理:“这些日子,思考是危险的,请别烦我。”

    相比之下,美国的企业也好不到哪去。甚至可以说更加的凄惨。1932年,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到了1929年的8%。

    美国钢铁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平均每年售出600部机车,可是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了一部。整个汽车制造业开始崩溃,当时一些有名的汽车公司,如富兰克林公司、科德公司、杜兰特公司都逐渐消失了。

    航空运输业也一落千丈,每个航班平均有60%的座位是空着的。美国投资者的损失总计高达740亿美元,比当年美国一年的gdp总和还要多,也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军费的三倍。

    全国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8。6万家商号暂停营业。当时,最具有讽刺味道的是芝加哥商人塞缪尔?英萨尔的故事。他本人身兼85家公司的董事、65家公司的董事长和11家公司的总经理。

    他掌管的集团拥有150家公司、5万雇员。失业的人们常常望着以他名字命名的英萨尔大厦感叹,或者对英萨尔“见死不救”恨得咬牙切齿。

    可其实,英萨尔拥有的一切都在坍塌中。他的股票一年内跌了96%,欠下的债他根本就无力偿还。1932年4月,他的两大投资信托公司破产。

    6月,法院提出公诉。为了掩人耳目,他在巴黎安排了一个记者会,却在后门偷偷溜走。后来又男扮女装逃到土耳其,狼狈不堪,根本没有表面风光。

    最后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那个时候,有人感慨,企业界的许多领袖人物,“已经从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高峰一落千丈,落到了最不堪的境地了。”

    对于这些,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根本无所作为。他想推出“经济复兴计划”,国家经费却只到位了1/10;他任命前参议员波默林负责复兴计划。

    但是,连波默林自己口袋里只有不到10元钱,而他在去就职的路上,还遇到了十多个叫花子。面对饥饿,胡佛充耳不闻,竟答复“并没有谁真正挨饿。流浪汉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此言颇有我国历史上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的风范。然后总统被人一顿唾骂。

    而屠千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最终的时刻,那时候才是抄底收购的大好时机!而在那之前,屠千军是绝对不会动用太多的资金的,至多他是会拿出些资金收购一些机床和聘请技术工人。

    不要认为这时候美国会有什么技术壁垒,事实上这个时候美国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