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之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可逊听完老赵的话心顿时沉到了谷底,真是他来了!!尼可逊一把甩开了老赵的衣领,冲到了门口一下子窜上了小轿车对着还在发愣的司机便低吼道:“快!!去国防军司令公署!!”

    见那司机还在楞神,尼可逊赤红着眼睛怒吼了一句:“赶不上我马上就让你卷铺盖走人!!快!!”

    司机不敢怠慢!猛的发动汽车便向着国防军司令公署冲去!

    在国防军司令公署,颜正清满脸肃然站起身来对着一个风尘仆仆年约五十的男子肃然的沉声道:“范先生!久闻大名!钦佩至极哪!”

    这男子看起来有些狼狈。虽然穿着西装但明显的是没有怎么清理。看便知道他是一直赶着过来的,而男子面对着颜正清的称赞没有说什么惭愧之类的反而是急声道:“知常先生!这化肥工厂可不能给外资来做啊!只要你们同意,我立即便调集工程师过来!开办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化肥厂!!”

    这男子,他叫范旭东。或许,现在很多人已经遗忘了他的名字。但我希望大家知道,这开口不喜欢客套的人便是中国近代重化工之父!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4年到1945年,他第一个用几口铁锅建造了精盐厂!

    是他!第一个办起制碱厂、烧碱厂!

    是他!第一个创建了硫酸铵厂!

    还是他!第一个建立全国精盐协会!

    而抗战时期。在失去了工厂之后他第一个在川西南开辟出新的战时化工基地!在那里。他的总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在清末民初,中国人一度被蔑称为“食土民族”,改变了这个状况的那个人,还是他!范旭东!

    民国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已明确规定,氯化钠含量不足85%的盐甚至不许用来做饲料;而在当时的中国。许多地方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盐却在供人食用!…;

    因此,有西方人讥笑中国是“食土民族”。是这个男人改变了这一切,他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批精盐,并将这些精盐销售到了大江南北!让中国人不再被讥讽为“食土民族”!

    “只要范先生您愿意,东三省一力担保为先生提供一切资金协助!”颜正清闻言大喜,对着范旭东便沉声道。

    “我们引进外国资本也是没有办法。先生当知道!我们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些生产工艺……甚至工程师都缺乏啊!如果先生愿意来,那么我保证将提供一切的协助!资金上先生完全不必担心!由我东三省一力承担!”

    范旭东听颜正清这么一说,不由得眼眶有些发热。资金的问题,一直就是他极为头疼的问题。他最开始的想法仅仅是在东三省获得一定的支持而已,没有想到颜正清竟然开口给予他那么大的支持。

    从1930年起,范旭东就想建设中国的硫酸产业,他向南京实业部提出报告。希望财政拨出2000万,600万办碱厂、800万办硝酸厂、600万办硫酸厂。

    然而。政府给出的批复公文却句句空话,无一实施,让他的指望完全落空。近几年,他奔波于各家银行之间,竭力融资促进这个项目可惜成果不大。

    虽然南京国府成立实业部,并制定了十项实业计划。可他们似乎对于外国公司更为信任,现在南京国府正在和英国卜内门公司、德国蔼奇颜料工业公司进行引进还有合资办厂的谈判。

    是以,范旭东在南京及上海的奔走显得那样的悲壮和无奈。

    “知常先生说的可是真的?!东三省愿意一力承担资金问题?!”范旭东紧张的问道:“要知道,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而颜正清则是哈哈大笑!对着范旭东便道:“我东三省不穷!财政尤其是不穷!范先生知道最近我们救济灾民的事情吧?!现在五百万灾民在外面东三省安置,都已经批出去土地给他们耕作了,而且政策是免税一年!第二年也不过是照收成的5%提税!为的就是惠民哪!”

    这些事情复范旭东是听说了的,毕竟国防军赈灾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在上海和南京到处奔波的范旭东从报纸上不止一次的看到了这些消息。

    于是,范旭东犹豫了一下对着颜正清便道:“知常先生,我能见一下总司令吗?!只要他亲口确定此事,我就携我们工程师一起来勘查厂址!尽快把工厂建起来……”

    颜正清哈哈一笑,拉上范旭东便向着屠千军的办公室走去。

    军子现在正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自己的那些笔记本,笔记本内记录的是自己能够想起来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全都用一些密语写成。如果不是经过他本人翻译别人绝对是看不懂的。

    而那份密语,或许只有穿越过来甚至要跟他一样在中国的特殊部队里服役过的人才能够看的懂。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是以这七八本笔记本的内容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看的懂。

    他正在看着自己的日记本想着赴德事宜呢,尚迪南便在门口大声报告:“报告!颜正清先生来见!”

    屠千军将日记本收起来,站起身来准备迎接。而却见尚迪南领着颜正清和一个不认识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缓步走了进来,而那男子看到自己格外激动!

    猛的上前几步就握住了屠千军的手,颤声道:“可是屠将军当面?!久闻大名!万分钦佩啊!!”…;

    “将军弱冠之年,便与日寇决战济南!随后留美归来便败苏俄于哈尔滨,再然后是将侵我之关东军歼灭于山海关!此份功绩,可昭日月!”却见这眼镜男子对着屠千军便慷慨激昂的道:“难得是将军侠骨仁心,大灾之年竟派人赈灾!收拢流民!善举!此乃大大的善举啊!”

    屠千军虽然不知道这位是谁,但被人当面这么夸赞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的笑了笑,望向了颜正清。看屠千军尴尬,颜正清这才笑着将事情和屠千军说了一遍。

    而知道了这位便是范旭东之后,屠千军沉默了。他想起后世的时候,范旭东的后人曾经在被记者采访的时候再三拒绝,她说:“我现在走到上海大街上,问我的同龄人,你们知道自己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吗?没人知道,没人知道范旭东是谁。”

    范旭东,这位中国工业的奠基人就这么被遗忘了。他所创造的那些个第一,都被人抛诸脑后。只有耸立在津门那残破的“久大精盐公司”的办公楼,在无声诉说着他曾经的辉煌。

    见屠千军不说话,范旭东的心渐渐的下沉了。可还没有等他说什么,却见屠千军对着颜正清沉声问道:“老师,我们的库房里还有多少钱?!”

    颜正清闻言一愣,随即笑了笑对着屠千军轻声道:“具体的要看账簿,不过不会少于两个亿就是了……”

    长期和屠千军相处他自然是知道屠千军的想法,屠千军这估计是要大干一场了!

    “旭东叔!我就厚颜叫你一声旭东叔吧!”屠千军肃然的转过身对着范旭东沉声道:“我请求你将所有的工厂全部搬迁来满洲!其中的搬迁费用我们东三省负责!您不是打算要两千万建设碱厂、硝酸厂和硫酸厂么?!我在这里可以给你签字,拨付四千万给你做研发!!”

    范旭东这才激动了!他没有想到屠千军这里的支持力度竟然会那么大!他也没有想到屠千军竟然会给予他那么多的资金!

    “要钱!我拨钱!要地,我拨地!”屠千军看着范旭东,沉声道:“我的要求只有两个!第一、我希望您和您的研发人员能够办成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化工事业!第二、我希望您和您的工程师们能够抽出时间,到东大去上一下课!培养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化工人才!”(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出访德国

    范旭东听完了屠千军的话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有想到屠千军给予的支持力度竟然是那么的大!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屠千军竟然希望他们能够把工厂搬迁来满洲。

    平心而论,范旭东对于这个提议是极为动心的。首先,国防军的战斗力和战斗决心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可以从九一八上看出来,相比起南京国府似乎在满洲更为安全些。

    其次,范旭东也从心里知道在这个时代里要做实业如果离开了当权者的支持那么只能是死路一条。曾经为了久大盐业,他不得不邀请了很多实权派人士入股。

    最初的时候由梁启超带头筹资,张謇、蔡锷等名流也纷纷出资。范旭东又联合了景本白、李烛尘等人,并争取到当时盐务署顾问景学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