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之虎-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成为了列国殖民、凌辱和嘲笑的对象。也养成了一堆习惯弯着腰,挺不起脊梁的国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论中国》读书笔记(2)

        大国博弈

        这本书的下半部以更大篇幅讲解了基辛格眼中的当代中国外交史。作者试图从“围棋”和“孙子兵法”出发,形象地阐述以杨子任等为首的新型领导人的政治战略思想,细致的分析与各种事例的举证,刻画的丝丝入扣!着实敬服不已。

        基辛格甚至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几场战争中受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了孙子的规诫。”

        例如,1958年8月23日,为了试探美国保卫呆湾的承诺坚决的什么程度,也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解放军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

        杨子任解释说道,中国表明了军事决心后,将重启与美会谈,如此“既有行动场所又有谈判场所”。

        基辛格把此解释为《孙子兵法》“斗中求存”古为今用,目的是化强敌为弱敌,进行进攻性威慑策略。

        苏联从斯大林时代的各种强硬动作,早为杨子任所不喜,即便中苏还是盟友。

        有趣的是,在炮击金门的3周前,赫鲁晓夫刚刚访问北京,致使艾森豪威尔指控苏联授意杨子任这么干。

        而在呆湾问题上,杨子任又利用赫鲁晓夫的左右为难诱使他发出核威胁,这个赫鲁晓夫自己都承认无意付诸实施的核威胁使苏联和美国关系限于紧张。

        杨子任将赫鲁晓夫当成了棋子,当成了剧本里的一个演员,获得了宣传上的重大胜利,“底气十足”地重回中美大使级会谈。于是,两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杨子任和赫鲁晓夫,高下立判。

        这些,也体现在了历次对外战事中。

        “对毛来说,西方的威慑概念还太被动。他拒绝中国站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上。只要有可能,他就主动出击。

        在某种程度上,这与西方的先发制人的概念相似,即首先出击以预防受袭。但按西方的原则,先发制人意在军事取胜。毛的先发制人的不同点在于他超乎意想的心理威慑。

        他的动机力与其说是发动一次决定胜负的军事打击毋宁说是改变心理平衡,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扭转风险计算的结果。

        正如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看到,中国在1954…58年间的台海危机、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1969…71年间的中苏乌苏里江战斗、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的行动都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是勇敢的突然出击然后是政治角力。

        在中国人眼里,把双方拉回到心理方程式中后,真正威慑的目的就达到了。”

        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事,这给予基辛格的惊讶最大。

        “没有一个军事学家能够想到刚从内战解脱出来装备着缴获国民党武器的人民解放军能够迎战一支有原子弹支持的现代化军队。”但中国出兵了,究其原因在基辛格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做出了表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论中国》读书笔记(3)

        “1950年7月7日和7月10日—仅在美国出兵朝鲜两周后,周恩来主持了两次中国领导人的集体会议,研究分析美**事行动对中国的影响。

        计划开始了。与会者同意将原来为解放(基辛格原词,侵略)台湾而驻扎在福建沿海的部队派到中朝边境去,并将其改编为东北边防军,以“保卫东北边境和支援朝鲜人民军”为使命。

        到七月底—美军跨过三八线前两个多月,多达二十五万人的中国部队已经部署在中朝边境。

        中政局和中军委会议在八月继续召开。8月4日,仁川登陆前六个星期,那时局势对入侵的北朝鲜军队还是相当有利,前线仍深入南朝鲜纵深,直逼釜山,毛怀疑北朝鲜的能力,告诫他的政治局:

        “如果美帝国主义者赢了,他们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然后,他们就会冲着我们来。我们必须帮助朝鲜,我们必须支援他们。这可以是以志愿军的形式,在我们选择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在这次会议上,周也做了同样的分析:

        “如果美帝国主义者打垮北朝鲜,他们就会变得妄自尊大,和平就会受到威胁。我们要保证胜利,就必须增强中国的影响,这将可能改变国际局势。我们必须作长远规划。”

        总之,是预计仍然挺进的北朝鲜军队战败这一结果——而不是美**队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中国必须阻止的。第二天,毛命令他的最高将领们“在两个月内完成准备等待参战的命令。”

        这些是节选自《论中国》中的一段,也是基辛格研究的结果。这种结果让基辛格认为“中国的战略学通常表现出三个特征:对长期发展趋势明察秋毫的分析,战术选项的仔细研究,和运作决策的分头探索。”

        “这一切发生在麦克阿瑟在仁川两栖登陆的几个星期之前。事实上,中国的一个战略研究小组预测了这一事件。那时,离联合**队越过三八线还有一个月之遥。

        简短地说,中国参战是基于战略趋势的考虑,而不是对美国某个特定的战术动作作出的反应,更不是为了保卫三八线的法律确定性。

        中国的进攻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为避免尚未发生的危险和基于对美国最终意图的错误理解。

        这当然也是表达朝鲜在中国长期战略计算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更关乎寻常。”

        这种做法,同样也体现在了续任领导者身上。1978年越南得到苏联的支持,全面发动了侵略柬埔寨战争并占领柬全境,企图占领老挝与柬埔寨,将其合并到越南的版图中以便建立“印度支那联邦”,顺带提出口号“占领南宁过春节”。

        二代领导人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小朋友不听话,该打屁股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论中国》读书笔记(4)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战争之前,二代领导人效仿当时的杨子任高调出访美国,使外界认为这次行动得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同意,从而吓阻另一个超级大国插手干预。

        接着,二代领导人又出了一招妙棋:遍地落子。

        他遍访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并在2月4日“在围棋棋盘上布下了最后一颗棋子——路径东京停留”,达到了将中国融入世界、孤立越南的目的,为对越反击战取得舆论上的支持。

        当然,这其中也带着美国的默许和各种协议——当时中美因为苏联而走到了一起。

        基辛格用《孙子兵法》和围棋解释中国领导人的精妙政策,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将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化繁为简,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见识到大国博弈的神奇。

        政治之事,又何曾是键盘上点点便可明白的?!每一次博弈,掀起的腥风血雨和背地里的各种交锋、暗战是我们所不能见的。

        抽丝剥茧,不过是能见到一丝的端倪。譬如,解密中那段时间中国拿到的炮兵雷达。

       &nb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