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放牧大唐-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几位大叔,这回来那些宫女,肯定也有不少长得怪出挑的,要不你们一人挑一个,凑活凑活一块过了得了。

    我也多几个婶子疼,到时候我给你们包个大红包啊。”石磊也大着胆子,跟几位大叔开着玩笑。

    这一屋子光棍汉,说起这个事,是很正常的吗。

    结果石磊肯定少不了,被几位大叔都笑骂上几句,至于他们到底有没有动心,石磊就不知道了。

    缘分这个事,谁说得清楚呢,说不定到时候,就有看对眼的呢。

    欢乐的时光,过的自然就要快一些,不知不觉得,外面那是钟鼓齐鸣,爆竹声也是不断。

    甚至能听到一阵阵的欢呼声,也不知大家一起叫好呢,还是领到了礼物的小孩子们,在忍不住庆贺。

    这边,石磊也赶紧给几位大叔挨个见了礼,嘴里还要说着“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一类的吉祥话。

    雄大雄二哥俩,一直学着石磊的样子,跟在他后面一起做着。

    这样今年这守岁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大家都赶紧回去稍微休息下,大清早就要起来,到处去拜年去了。

    不过这事就没石磊的份了,还是因为守孝的问题,他是什么热闹都不能去凑的。

    不过既然是过年吗,石磊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他直接把玄宗那时候才出现的对联,给拿了出来,不辞辛苦的,自己亲手书写了300多幅对联,保证每家都能有一副贴在大门上。

    内容都是“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又或者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这样浅显易懂,又有着美好寓意的。

    东西虽然不贵重,但是满满的都是心意啊。

    另外石磊还早早的让铁匠大叔帮忙,铸造了一批银子,和金子的压胜钱。

    都是正面有麒麟,反面有福寿两字的贺岁币。每一枚都是一两整的纯银或者纯金,正好送给庄户们,当个压岁钱。

    只是那些金子的,有点奖励的意思,只送给那些今年有功于整个庄子的庄户,而银子的,是每家每户都有的。

    这种压胜钱,石磊也安排猎人大叔,送了一些去长安城那边。一部分给了自家那些留守的庄户们,还有一部分,则是送到了程大魔王家里去,算是一点心意,以示亲近之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过年与盼年(为盟主“旭日煌天”加更6/8)

    石磊这一觉也没能睡上多久,大清早的就被“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给叫醒了。

    肯定又是那帮子,恨不能起的比鸡都早的熊孩子们,又迫不及待的开始享受起了烧爆竹的乐趣,也不怕扰了别人的清梦。

    就像是宋朝的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到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基本囊括古时候过年的所有风俗,和唐朝这时候的习俗更是没差。

    庄户们的院子里,都竖起很长很长的竹竿,底部埋扎在了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型旗子,在风中不停抖动着,这个就是“幡子”啦。

    后来这种风俗传到倭国,就演变成了“鲤鱼飘”。

    如今庄户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有那么几家不差钱的,干脆扯了几尺颜色艳丽的丝绸,挂到了杆子顶上。

    这风俗咱们虽然流传的,好像不如倭国好的样子,不过呢,后世过年在家插国旗,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这样的老传统,还是流传在人们的血液之中的。

    家家户户的,也都忙活着换桃符、贴门神和春联,而且和后世石磊他们那差不多,这活一般都是家里的老爷们来动手的。

    桃符其实就是用桃树枝干,削成的一对木片,一般涂成红色,挂在大门两边。到每年大年初一这天,摘下旧的换上新的。

    都说有这桃树有辟邪作用,后世也还是这么个传统,只不过一般都是插桃树枝了。

    搁大唐这年代呢,还有那个别实在穷得,换不起新符的人家,也得摘下来,重新刷一遍红油漆,再挂上去。

    最早这两片桃符上,一片写“神荼”,一片写“郁垒”,都是传说中能镇恶邪鬼的门神。

    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皇室带头炒作,这哥俩被群众更喜闻乐见的秦琼和尉迟敬德代替了。

    而且群众觉得光在桃符上,写两个名字不够过瘾,还得把他俩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才够疗效,这就是“门神”了。

    至于贴春联,原先一直以为从唐末五代起才有这风俗,不过敦煌出土的文字资料证明,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有贴在大门两边的,对偶联句出现了。

    如今这项殊荣,当仁不让的被石磊夺了过来,石家庄子上,也成了第一批贴春联的人家。也算是站到了时尚前沿上,引领了一回风尚。

    嗯,这事石磊都打算把它专门记下来,绝对是可以铭刻在历史上的大事啊。

    就是自家庄子变成了“石家庄”,这个有点郁闷,不过谁让石磊这个家主姓石呢,这名叫的也没差啊。

    不一会又有锣鼓声响了起来,还有笛子声在伴奏,这是那些个驱傩的队伍来到了。

    其实这个后世也有流传的,就是那些个跳大神的,当然不是招鬼神上身的那种,而是祛除鬼神的傩戏。

    大部分庄户都在周围看着热闹起哄,而那专业领舞的有歌词,歌词内容大都是描写,正义人类如何揍鬼怪的。

    看完这场好戏,庄户们就该相互拜年啦。

    按照传统呢,今个可是走到谁家吃到谁家,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叫“传座”。

    这习惯同样流传到了后世,别的地方石磊不知道,在齐鲁大地上,还是有不少地方,时兴这么个规矩的。

    只是今年大家拜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比往年也灿烂了些,饭菜更是丰盛了许多。

    小日子好过多了,忍不住都要顺嘴夸石磊这个当家主的两句,盼着明年的年景,能更好上有些。

    顺便的,自家有适龄小伙子的就要广播一下了。

    “他七婶啊,俺家狗剩也该说媳妇了,有看的过眼的,你给说说哈”

    要不就是“他八姑,你看哪家的姑娘好生养的,也好给俺们家铁蛋做婆姨”。

    家里粮食都成垛了,谈起说媳妇这事,腰板也硬气。

    不是以前总要担心,因为自己家里穷,儿子要打光棍的时候了。

    以前别家庄子上没愿意来的,如今吗,人家求着想来,庄户们还不太愿意呢。

    这样的好日子,怎么能让那些短视的外村人占了便宜呢。

    独自在家看了下庄子上的热闹,石磊就老实的去草堂里面,给先父的排位前上上一注大香,各种祭品早就摆放好了的。

    一边多给先父烧了些纸钱,石磊嘴里一边念念有词的,其实都是在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成就。练武又有所进益了,庄户们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了。

    说着说着,石磊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穿越到这个世界,占据了别人的身体,要说没有惶恐,没有寂寞怎么可能呢。

    而且还有那么多人要跟着他混饭吃,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种彷徨和焦虑,也一直没少过。

    还有对前世的留念,对那些亲人的思念。

    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看着别人家团聚到一起的时候,这些压抑着的情感,都一股脑的爆发了出来。

    默默的流了半天泪水,把情绪都发泄的差不多了,石磊起来弄了一截竹中酒,分三次倒在了地上。然后恭恭敬敬的磕了3个响头。

    既为这个世界的父亲,也为了前世的那些亲人们。

    等到石磊收拾好情绪,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几位出去串门的大叔全都回来了。

    石磊这个当家主的,因为守孝没法去串门,几位大叔作为他的代表,也要走遍各家庄户们,把庄主的问候送到不是。

    石磊赶紧把早就准备好的屠苏酒端了过来,挨个递给了几位大叔。

    不过最先端起这酒喝掉的,却不是几位当长辈的,而是这里年岁最小的雄大雄二哥俩。

    这屠苏酒呢,顾名思义,就是在酒中加入了“屠苏”这种中药剂。是由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的。

    据说这酒喝了,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唐朝人喝这种酒的时候,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