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谋主-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毗轻笑了一会儿,“有你卫家在,难道还少了我辛佐治的家当?”

    随后便是翻身下马,对着袁术便是纳头就拜,“属下阳翟辛毗参见主公,不知主公的军政厅可否有毗一把座椅?”(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时代进步者荀悦(荀家反骨仔二人组)

    “长亭侯请。”

    荀悦对着袁术施了一礼,便邀请袁术一行人进了荀家他所在的厢房。

    黄忠等人依旧站立一旁,卫语觉得荀悦并不是外人,与之解释原因之后,后者也是见怪不怪。

    袁术,徐庶,卫语,荀悦,辛毗五人已经是坐了下来,几个丫鬟上好了茶水之后便开始了谈话。

    “佐治能寻得袁公这般明主,也是难得,愚兄先在此祝佐治前途似锦了。”

    “哪里哪里。”辛毗虽然很赞同荀悦的说法,但是也是客气的说道。

    “仲道当日河东一别,为兄甚是想念,如今再聚定要彻夜长聊。”荀悦本来就很欣赏卫语,现在这番话也不是什么客道话,确实是情绪使然。

    继续与卫语,徐庶,辛毗寒暄了几句,荀悦唯独没有去理会袁术,虽然嘴里一直说袁术贤名,但是自己却未对袁术说一字。

    卫语知道这便是所谓名士的傲气发作了,以荀悦的才智不可能不知道几人前来的目的,现在不与袁术谈话,一来是看其态度,二来也是试探袁术。

    这般下去也是不行,卫语喝了一口茶水之后,便是将茶盏放下,缓缓说道:“仲豫兄才情自然不用多说,但我也常闻荀家人才辈出,何不像我主引荐一番呢?”

    荀悦一听,便是思考了一会儿,“仲道谬赞了,荀家这一代出彩的无非是三若一公达,悦与这几位从弟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

    “仲豫自谦了。”

    干笑了一会儿,荀悦再次开口:“公达自张角举事以来便是不愿见客,友若平时喜好游学也是不知去向,休若则常常不在家中,于附近山上建了一座草庐,舞剑作赋以为乐。至于文若?应该是在与公达一同进修,黄巾大乱之后他便发誓要匡扶汉室。”

    果然不出所料,这荀家三若一公达全部都是难见的主,听着荀悦对三人的描述则是可以证明之前的猜想,这几个人目前还不想出仕。

    “也罢,见到仲豫也是一样。”卫语耸了耸肩做出一副惋惜的样子,“实不相瞒,这次我等于主公前来,便是想起仲豫出山,辅佐主公做建立不世伟业。”

    卫语的话说的很直白,导致在场众人都是屏住了唿吸,荀悦一听先是一笑,之后就吹了吹杯中的热茶,冷不丁的对着袁术看了一眼,问道:“敢问袁公何为不世伟业?”

    袁术反应也是很快,张口便来:“匡扶汉室,惩奸除恶,便是伟业!”

    “呵呵。”荀悦没来由的笑了一句,“敢问袁公伟业成后,又应该如何治道?”

    治道一词最早出自于孔子,意思大概就是治理国家的意思。但是袁术这个二愣子明显没想过霸业成后之事,被荀悦一问,只能投机道。

    “治道之事乃是仲豫你们强项,我袁公路的本事自己也知道,但是我可以保证定会让汝等放手而为!”

    “恩。”荀悦点头恩了一句,便收回了锋利的眼光,做出了一副思考的样子。

    而一旁的卫语则是抬头看了看的荀悦,大脑之中已经开始奋力搜索关于荀悦的史记载。

    荀悦好学自然不用多说,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荀家年轻一代的代表,着有《汉记》,但是很快便是落寞了下去,史上对他的描述也只是三言两语,卫语很自然的想到他应该是后期被荀家雪藏。

    卫语多少从野史上知道一些原由,荀悦应为有些思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才落到了如此地步,至于荀悦的思想是什么,卫语自然无法得知。

    现在卫语只是摆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语言上小心试探荀悦,思索再三便是问道:“仲豫兄若是有何治世之道直言不讳便是,我想主公定会洗耳恭听。”

    被卫语一说,荀悦也是看了袁术一眼,最后就叹了口气道:“悦非圣人,所说不过是一家之言,袁公与诸位能够倾听便是悦之大幸。”

    “所谓治道,无非是治理百姓,官吏,刑法,文化之道。悦便是在此抛砖引玉,这般献丑了。”

    “夫百姓者,识字百不存一,有学识者更是少之又少。想我大汉泱泱大国,平头百姓为多数,开启民智已经是迫在燃眉之事!

    昔日仲尼便是开学讲课,先祖亦是得益于此,圣人尚且如此,我辈何不效仿?”

    荀悦说完已经在开始观察众人表情,卫语更是一脸古怪的看着荀悦,他现在已经开始有些明白荀悦被荀家雪藏的原由了。

    荀悦所说的开学教化并非是想颍川书院,鹿门书院那样的场所。也许颍川诸老与荆州庞德公也想效仿圣人做那广开民智之事,但是在东汉这个世家门阀为主的是社会,这样做得所受到的阻力极大的。

    很显然无论是颍川还是鹿门书院都无法做到,迫于压力的他们只是招收世家子弟为主,所谓的开民智不过是笑谈罢了。

    世家需要垄断文化,需用文化教育家族子嗣,从而登上朝堂掌控政治,根本不可能允许寒门子弟崛起,养虎为患。

    所以荀悦的言论难怪为世家所摒弃。

    卫语刚刚准备说一句从长计议的话,一旁的袁术已经冷着脸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仲豫此言大善,术之领地必然开学教化,广开民智。”

    荀悦不可思议的看了袁术一眼,脸上已经充满了激动,而一旁的卫语,徐庶,辛毗更是惊讶。

    他们知道自己的主公向来有些二百五,但是没想到轻言答应这般的事情。袁术可是四世三公,这样做下去等于是自毁根基。

    袁术对众人做了一个不必担忧的手势,就对着荀悦说道:“仲豫还有他言可以一并说来。”

    “再说官吏,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荀悦按耐住激动,顿了一顿说道:“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若袁公能综上为之,必然是治下官吏清廉,百姓安居乐业。”

    卫语废了不少功夫,将这拗口的文言文在心中翻译了一下,便是大概了解了意思,荀悦所倡导的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核心价值论中的“实事求是。”

    只不过他将这一点运用在了选拔官吏之上,在他看来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奖励与惩罚都需要进行考察核实,这是度量万事的依据,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对官员的德、能、罪、行、言进行核实准验。

    不得不承认荀悦这样一个东汉人有这样的思想已经是难能可贵,虽然袁术就算按照这种方法选拔官吏,也不一定能杜绝的贪官污吏的事项,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果然袁术脸色虽然不好,但是也是缓缓的挤出了一个字,“可。”

    卫语看着徐庶与辛毗担忧的眼光,一时间不能理解,但是深想一下却是恍然大悟。

    荀悦看似符合情理的选拔官吏的方式,却蕴含了大量的玄机。要知道这些诸侯的很多官吏都是从当地得世家大族中选取的,那么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真的能做到荀悦所说的那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若是世家子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那么自然会落选,那么这些肥缺谁来填?自然是寒门子弟!

    卫语在思考的过程之中,荀悦又是开口:“政治大经,法,教而已。无论是教化与刑法都应该有个先间后繁的过程,所谓‘教初必简,然后责备。刑始必略,然后求密。’若是开始就设置繁礼等同于设必违之教;若是一开始就是重刑,必然会导致陷民于罪的后果。”

    好一个反骨仔!卫语心中已经做出了评定,要知道现在的无论是皇室还是世家大族都是以繁重的礼仪为尊,而荀悦张口闭口就是要先间后繁,你是将世家大族置于何地?

    但是卫语又不由不佩服荀悦的心思,这中方法确实是好的,先不论不论符不符合实际,但是综上所述,荀悦简直就是这个封建时代的进步人士。

    一边的袁术已经开口,“仲豫此法虽好,但应该根据事实情况而定,若是刚下的城池必然要用严刑来制约一些不轨之徒。”

    袁术出人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