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0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官员的脚步在这里停住,他们目光复杂的望着这些雕像。

    大厅的正墙之上,刻着四句话。

    历史,不是用来忘却,也不是用来纪念,更不是用来自哀自怜的。

    历史,是用来警醒,警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遭受的苦难;

    历史,是用来鞭策,鞭策我们去复仇的。

    如果做不到这些,我们还要历史做什么?

    …周士相。

    。。。。。。。。。

    “中央官”们分别进入书画馆和尸骨馆参观。丁之相没有再和他们一起,一直“护送”他们的亲军番子也难得的没有跟随入内,这给了“中央官”们极大的自由,虽然眼前看到的一切是那么的压抑,但仍是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自由”参观的时间是一个时辰,在这一个时辰内,没有人会去打扰这些中央官员们。

    很多中央官们选择呆在书画馆里,因为相比尸骨馆,这里的气氛没有那么阴森恐怖。毕竟,字面和画面记录的屠城血证比真实的白骨,让人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些。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的胆子都很大的。

    大约只有三十多中央官员们一直在尸骨馆,有的人定定的站在那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尸骨。有的则是坐在那里,闭上眼睛,默默在想什么。有的则是悲愤莫名,大声诅咒着那些该死的满州鞑子。

    尸骨馆的骸骨目前只有三万多具,当年南昌城内城外被杀百姓多达百万之众,很多骸骨不是沉在东湖底下,就是被埋城外荒野,仅凭现在江西的人力和挖掘条件,不可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全部挖掘。江西布政使司初步估计,想要完全清理己亥大屠杀遇难者骸骨,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

    尸骨馆地方很大,大到一眼望去,都望不到头。一排排的灯笼让这有如地狱般的场景展现在世人眼前。

    官员们不是没有见过死人,但一下看到这么多白骨,那震憾,远比他们之前所能想象的更要惊人。

    满州鞑子该死,是这一刻,尸骨馆里所有中央官员们的一致心声。

    “大家都看到了吧,都看到了吧,这就是咱们汉人被人当猪羊的下场!”

    礼部郎中万大均悲愤莫名,额头青筋暴起。他如何能不愤怒,他向前所立的这块区域,赫然摆着近千具幼儿尸骨。望着那些被斩断的幼儿骸骨,他能清晰感受到,这些孩子生前遭受了什么!

    “齐王说的对,咱们要复仇!鞑子对我们做过什么,我们就应该同样对他们做什么!”

    太仆寺员外朗宋仁亦是脸色铁青,他恨那些禽兽鞑子,他难以想象那些禽兽是怎么干出这种人神共愤之事的。

    “我们不但要报仇,更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出现我们眼前这一幕!”

    万大钧的拳头握得紧紧。

    “对,我们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害我们国家成这样!”

    三十多个中央官们聚拢到万大均身侧,他们开始寻找这一切的根源。

    。。。。。。。。。。。。。。。

    书画馆里也正在激烈的争论着,不过争论的却是另一回事,围绕的主题是“客观”二字。

    吏科给事中郑中磊不满同僚们因为仇恨蒙弊双眼,无法看清事实真相。

    “南昌被杀了几十万百姓是真,整个江南之地死了几千万人也是真,但我们看历史,要客观,要公正!我问你们,这些人真都是被满州人杀的吗?

    。。。我看未必,甲申以来,满兵过江次数寥寥可数,每次发兵也不过万,长江以南却死了几千万人,这些人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是那些绿营兵,如李成栋之流。是那些汉军旗,如耿、尚、孔之流,和满兵有什么关系?

    所以大家要冷静,我们都是读书人,知书达理是修身之道,有事说事,有理则说理,满人没有杀这么多汉人,我们总不能昧着良心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满州人吧?”

    “郑兄这话说的在理,我赞同郑兄所言,诸位偏激了。甲申以来,害我百姓最多者乃是那些降清兵,并非满兵,所以大家刚才说要什么灭满州的族,实是不公正的很。”都察院的一个御史站出来支持郑中磊的意见,认为一定要客观看待各地大屠杀元凶之事。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义之人

    “崇祯年间,社稷便崩坏,官兵不如贼,这些不如贼的官兵降了满清,各地发生的种种暴行便在所难免了。”

    郑中磊很是理性的在那分析,在他看来,满清屠城不假,可实施者却大多是汉军,所以,将帐统统算在满州人身上,有失偏颇,不是治史应有态度。真要清算元凶的话,当是清算那些降清的明军,而非满州人。

    “那些降兵为何要实施屠杀,还不是想掩盖其杀人抢劫的恶行。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是满州人下令屠城,那样乃不智所为。这满州入关之后,便尊孔敬儒,俨然又一个元朝。试问,自古以来,哪一个政权敢如此明目张胆下令屠城的,莫非他们要自绝于我中国不成?我客观说一句,满州人并无屠城恶习,屠城的都是汉军,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我们的敌人,就肆意污蔑他们。”

    “听郑大人的口气,似乎对满清抱有好感?”

    工部主事、前年定武恩科取中进士的安徽人齐广厦对郑中磊所言感到好笑,忍不住讥了他一句。

    这话让郑中磊不由一紧张,他可不想让人误会对满清有亲近之感,忙道:“我只是希望大家公正客观看待满清屠杀这件事,并非对满清有什么好感,想我郑家当初,也是举族抗过清的。家族殉国之人,不在少数,所以我又如何会对满清有好感,齐大人可不能瞎说。”

    “是吗?”

    齐广厦冷冷说道:“那郑大人早前为何去考了满清的科举?按理有家仇国恨在,郑大人怎么也不当去考满清的科举,至不济,不去做遗民,在乡不出也可啊。”

    这件事让郑中磊有些恼羞成怒,微哼一声:“齐大人,我们在讨论的是如何治史,和我考不考满清科举有什么关系。若你以此认定郑某对满清有好感,那在场之人,岂不被你说进去大半?”

    在场一众官员确有相当一批人曾经考过满清的科举,郑中磊将他们拉进来,无疑让他们“人人自危”,因此纷纷指责齐广厦胡搅蛮缠。

    “齐大人,大家都是同朝为官,请你注意言辞,莫要坏了同僚间的和气。”

    先前支持郑中磊的那个御史对齐广厦也很反感,又见这么多人站在他们一边,不由语气稍重。

    齐广厦眉头微皱,旋即舒开,轻笑一声,道:“好,既然大家谈论治史,那恕我直言,郑大人刚才所言才是偏颇。据我所知,当年老奴在辽东便屠我三百万汉民,那时,怕是没这么多降军替他作孽吧?由此可见,满州屠城之事早就平常,将之归咎于降军掩盖抢劫,怕才是不客观。”

    “关外是关外,岂能等同关内之事?”那御史不以为然。

    “难道关外的百姓就不是我大明子民了?”

    齐广厦也来了火气,他不曾想在这位御史眼里,关外的大明子民竟然都不值一提了。

    那御史意识到自己失言,便道:“我不是说关外的百姓不是我大明子民,而是就事论事,两京十八省又有几地是满州人直接屠的呢?我看还是那些降军干得多,所以这些事情和满州人没有多少关系。我是倾向区别看待的。”

    “只怕未必吧?”

    一名大理寺的官员突然开口道:“扬州城是满清的豫亲王多铎下令屠城的,四川是豪格直接指挥满兵屠城,清朝的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在山西汾州、泽州等地进行规模屠城。多尔衮在潼关、畿南、大同等地下令屠城,这些地方无一不是满兵直接动手,怎么可以说满州人没有屠城恶习呢?”

    “长江以南,由满兵直接动手屠城的也不在少数,就是这南昌城,当初不也是满清的贝勒谭泰率领北方来的满兵破城的么?所以这元凶怎么就和满州人没有关系了,这一点,恕在下无法理解。”齐广厦一脸不满的看着郑中磊等人。

    郑中磊一时无言以对,倒是他身后有个官员道:“满兵人少,再怎么杀,总杀不得亿兆,作孽大的还是降军和那些流贼嘛。这一点,总不能否认吧?”

    “降军?流贼?”

    齐广厦怒极反笑:“那么请问这位大人,甲申之前,这些降军流贼可曾在我大明各地大规模屠城,一次屠上数十万,乃至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