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0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和朝鲜国联络及监军的清朝官员韩巨源得到手下的报告,说朝鲜人不仅抓来了不少地方青壮,还抢来了不少粮食和牲畜。

    韩手下的人自然是希望韩巨源出面约束一下朝鲜人,训斥他们,免得朝鲜人军纪越发败坏,给沿途百姓造成损失。不过韩巨源却没当回事,出来看了一圈就回去了,还要手下人不要多管闲事,等会朝鲜人送吃的来就收着,其他的话不要多说。

    监军大人这个态度肯定让手下人都十分气愤,但他们却不知监军大人的苦处。大清现在非常需要这些朝鲜军队帮助他们作战,北京那边不断派人督促,要朝鲜兵尽快赶到济南,因为山东巡抚黄梧奏报,登莱的于七义军已有十几万之众,并且正在向济南逼近。如果济南失守,山东局面便彻底糜烂了。

    朝廷一不给钱,二不给粮,只给个监军的虚名,还不断催促自己,事情办成了,是应有之意,办砸了,是他韩巨源无能。这当口,韩巨源能做什么?他没有丢三下四的巴结朝鲜人就算不错了,又哪里会约束他们什么。

    再说了,朝鲜出兵帮大清作战,和蒙古人入关帮大清打明军有什么不同?蒙古人能抢,朝鲜人为什么不可以抢?不抢,留给那些乱民不成?

    申浏其实也担心清国官员发现他的部下抢了不少百姓粮食和牲畜,会过来责骂他,可等了半天,也没见清国官员那里有什么动静,不由松了一口气,也隐约有了些底气:似乎清国人现在有求于他们,并且比之前更加急迫。

    然而,让申浏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大锅里的肉刚刚煮烂,一队清国骑兵却出现了。

    来的清国骑兵是正宗的满州八旗兵,随贝勒屯泰到山东来镇压乱民的,领队的是一个参领。

    八旗兵一来,就命令朝鲜人将煮好的肉都拿给他们,还要朝鲜人将他们的战马牵去洗刷喂料。朝鲜人动作稍慢,八旗兵们就是喝骂鞭打。

    不少朝鲜人愤怒不已,一些没有来过清国的士兵气得青筋暴起,可那些军官们却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一些曾经来过清国“助战”的老兵更是警告新兵们,千万不要得罪满州大兵,否则,别看满州兵只有一两百人,但却能让他们吃很大的亏。

    朴正泰亲自出面接待了那位满州参领,金大全这个王上亲信心里骂着骚胡,脸上却赔着笑脸极尽恭维,哪敢说半个不是。

    韩巨源一听有满州参领过来,也吓得赶紧跑过来。

    “朝鲜,不错。”

    那满州参领吃饱喝足之后,就要朴正泰给他们腾出地方休息。朴正泰哪里敢不答应,直接将自己的帐逢腾出来供满州参领休息。

    直等满州人都睡下后,朴正泰才放下心来,看到部下不少将领一脸愤愤不平,他立即警告他们道:“满州人,以一当十,满万不可敌,你们莫要为王上招来大祸。”

    朴正泰这边提醒部下不要招惹到满州大兵时,千里之外的南京,周士相对徐应元吩咐道:“告诉郑鸣俊他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要事事都来请示我,怎么打,何时打,是他们的事,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这要是事事都来问我,黄花菜都他娘的歇了!月底之前,天津水营必须解决掉!”

    “好,我就去给水师发文。”

    徐应元应声要走,周士相想到一事,又叫住他,说道:“还有,索尼说本帅背信弃义,这他娘的也是笑话。你给我回封信给他,就说,当初本帅和福临停战,不是真的不打了,而是歇一下,养精蓄锐,然后打他们个更狠的。嗯,停战就是为了准备下一次大战嘛!这句话,没毛病。至于和约这东西,就是张白纸,说撕就撕了。他索尼要是不服,大可以自己先撕嘛。”

    徐应元听后很是无语,自家这位殿下还真是敢言他人不敢言之事,历朝历代,可没见哪位有自家这位殿下如此厚颜无耻。

    “你看着我干吗?我说的是真理。真理这东西,你明白?谁的刀硬,谁的炮打得远,真理就归谁所有。。。老话说,真理取决于大炮的射程。。。唉,算了,这些你也不懂,你就照我说的写就是了。”

    周士相有些不耐烦徐应元的表情,这家伙好歹跟自己也有几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不上进的。

    看了眼桌上仍是堆积如山的奏疏和公文,周士相真是头大如牛,索性扔下笔,说道:“另外,给北京发战书吧,就说本帅下月要北上睡一睡福临的老婆。记住,是福临的老婆,不是布木布泰,那老女人李瞎子惦记着呢。君子不夺人所好。”

    “这。。。。就这么写?”徐应元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就这么写!”

    周士相很肯定,然后扔下一脸惊愕的徐应元,他要去造人,因为宋襄公希望北伐之前,能够传出公主有孕的喜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尘埃落定

    周士相成婚之后,一直留在南京,并没有回镇江。

    大都督府已经由镇江迁到南都,衙所设在原两江总督衙门所在。随着宪令改制的推行,南都再一次成为权力中心。镇江那里则为第五战区指挥机构临时驻地,负责新二军和新三军的训练作战事项。

    内阁由六大学士理政,首辅仍为文渊阁大学士郭之奇、次辅为华盖殿大学士张煌言、群辅为东阁大学士洪育鳌、武英殿大学士丁之相、谨身殿大学士袁廓宇、文华殿大学士扶纲。品阶皆定正一品。

    六部改制动作并不大,只将原兵部职能归入大都督府,新设学部和库部,其它各部职事不变。

    学部组建之后,以原永历朝廷大学士扶纲为学部尚书,主管中央至地方的学堂教育事,并主持两年一次的会试。

    扶纲是崇祯六年举人、七年进士,郭之奇则是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元年的进士,所以资历上扶纲比郭之奇低了些。不过在永历朝廷,郭之奇一直在外联络招募兵马抗清,扶纲则始终伴随永历,并且出任过次辅。当年李定国从安龙将永历迁到昆明时,便曾有意由扶纲出任首辅,后因清军大举入滇,此事遂罢。

    扶纲出掌学部,并用入阁理事,是周士相对扶纲一直以来坚持抗清的表彰,也是对以扶纲为首的原永历朝官给予的酬劳。

    自扶纲以下,大量从安南归国的原永历朝官们陆续在六部及宫务院、地方任职,这批官员相对于南都原有官绅,无疑是周士相的天然拥护者。因为若不是周士相,他们很可能已经死在云贵的茫茫丛山之中,又或被清军捉获。相较生活还算安定的江南士绅,这批永历朝官们可谓是经历过生与死,希望和绝望。他们对于时局的演变有着切肤认知,对于国家遭受的苦难更是比别人多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有人担心周士相大量启用原永历朝官,会使得朝堂中“拥桂”力量再次壮大起来,将来会成为隐患。对此,周士相不以为然,因为他很清楚,这批官员之所以会流落到安南,原因就是他们对朱由榔这个天子感到绝望。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辞官弃印,脱离朱由榔。

    因而,没有人比这批永历朝臣们更知道皇帝无能懦弱对于国家的危害性,从朱由榔仓皇从昆明南奔之日起,扶纲等人已经算是彻底的“弃桂”派了。再让他们投身于“拥桂”运动之中,只怕已经无一人再肯。

    再者,扶纲等人当初回国之后必立即证明永历册封周士相为齐王事为真,这件事也已表明他们的态度。至少,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这批永历朝官们是真心希望周士相能够掌舵大明这艘已经破烂的大船的。

    虽然这批永历朝官们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问题,并不符合周士相心目中的“新官员”形象,掌握的治政能力也仍待提高,但他们的资历和态度却是周士相现在不得不倚重的。

    现在经由广东培养出的那些官员们大多太过年轻,冒然提拔他们入“中央”理事,有些拔苗助长。

    周士相不会拔苗过急,他有耐心,也有时间,等着年轻人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取代旧官员成为新兴大明的骨干力量。

    他自己就很年轻,今年也不过34岁。

    库部由原户部分拆而来,主掌理财诸事。原太平军公库及各地银库皆归入库部主管,并负责粮票发行事宜。库部尚书人选在公布之后,引来了不少非议,因为担任库部尚书的正是原永历朝廷内阁首辅马吉翔的女婿杨在。

    杨在和马吉翔还有皇亲王维恭是“咒水之难”唯一幸存的三位明朝官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