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襄公私下对周士相建议马上突围,因为城中的粮食顶多还能支撑十天左右。十天之后,如果清军还没有撤围,那太平军就无粮可食,若想突围必须马上着手,否则,过上几天就是想突围也没有那个力气了。

    突围的提议,早在清军围城初始军中就有人提出过,可是被周士相否决了,现下,他仍然不赞成突围。原因很简单,军中的士兵不可能扔下他们的妻儿老小独自逃命的,他周士相真敢下令突围,恐怕城门还没打开。城中就已是自相残杀起来了。

    试百户以上的军官对于是否突围的意见也争执得厉害,以邵九公、李辅国为首的原绿营兵出身的军官支持突围,他们在太平军中都是孤家寡人,没有家小牵挂,自然不愿意再在新会这座孤城等死。

    反之,陷阵营百户铁毅。虎捷营百户秦智生是坚决反对突围的。对于铁毅的反对,周士相自然明白,因为铁毅的部下多是他在老凤庄铜矿的工友,且陷阵营官兵的家眷全部都在城中,如果铁毅答应抛弃家眷突围,那才见鬼了呢。

    秦智生的激烈反对突围倒让周士相有些意外,秦智生当年随胡全落草大樵山时就是独自一人,这么多年下来也没有娶妻生子,因而他和宋襄公、李辅国他们一样。在这城中没有家小拖累,所以说按理他是应该支持突围的,毕竟突围的话可以多一点生机,死守在这城中倒了多半是个死。可不曾想,秦智生却好像吃了秤砣般铁了心不同意突围,甚至在和李辅国他们争吵时怒骂要跑你们跑,老子不跑!

    周士相从没有猜测部下心理的念头,但这回还是忍不住问了宋襄公。想弄明白为何秦智生如此激烈反对突围。

    宋襄公在沉默片刻后告诉周士相,当年秦智生和胡全两人都在李成栋的军中当差。胡全是李成栋的亲兵,秦智生则是李成栋部下郑魁国手下的把总。永历二年李成栋反正之后即率兵进攻江西赣州,哪曾想兵败落水淹死。

    成栋死后,群龙无首,诸将降的降,退的退。时郑魁国奉命把守信元城,清军逼近后,郑魁国竟然不顾城中有数千成栋军中士卒家眷在就弃城而跑,他这一跑结果清军入城后便将这几千家眷杀得精光。

    宋襄公说,这几千成栋军中士卒家眷中恐怕便有秦智生爱慕之人。因为打那起,每年四月初九,就是信元破城的日子,秦智生都会独自一人在后山找个无人处喝闷酒。有一回葛义无意中看到秦智生竟然面朝东北信元方向掩面哭泣。

    信元城中到底有没有秦智生爱慕之人或是亲人被清军屠杀,事情过去这么久,秦智生这个当事人自己不说,别人也只能猜测。周士相无意细探这事,但觉此事恐怕与宋襄公说得差不了多少,正因为当年有弃城而致几千老弱妇孺惨死之事发生,所以今日秦智生宁死也不肯突围,因为他比任何人清楚,这个所谓突围实际上就是弃城,抛弃那些无法随军突围的老弱妇孺。

    秃子蒋和是大樵山从弟兄中长相最为凶恶的,当初周士相被他们发现时,也是蒋和对他态度最凶。不过说来也奇怪,蒋和命大,打夺罗定开始到如今,这家伙竟然一点伤也没有受过,甚至连个险情都没有遇上,叫人十分的唏嘘。

    对于是否突围,蒋和态度中立,既没有支持邵九公和李辅国他们,也没有支持铁毅和秦智生他们,而是说道一切听千户的,千户说突围那就突围,千户不说突围那就死守。

    这说了等于白说,和后世那种“谁在中央支持谁”的说法差不多。和蒋和持同样态度的有近卫营试百户林再生,虎捷营试百户张二江等人。

    宋二牛和郑二牛这两个名字带牛的试百户是打死也不肯突围的,他们的情况和陷阵营差不多,都是有妻儿老小在城中。

    双方争执得很激烈,军议最终没有结果,因为周士相召集诸将过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商讨突围的事,而是就城中防务再作细致安排,补上因为清军强攻导致的几处豁口,现则因为军议的方向转向是否突围而作罢。

    最后,周士相宣布因为葛正的死,震虏营百户一职空缺,现由葛义代领,然后就命诸将先退下,他要和宋襄公再议。

    不曾想,诸将回去后,有关太平军要突围的消息就在城中散布开来,一时之间,五大营战兵也好,后营老弱也好,人心惶惶。那些老弱妇孺更是在后营哭成一片,唯恐周士相这个千户会把她们抛弃。

    女人孩子的哭声自然引得战兵营男人心乱,有家眷在后营的军官和士兵纷纷围堵他们的试百户和百户,质问是不是有突围一事。群情激昂之下,甚至有士兵气愤的脱下身上的军服,扬言不再替太平军卖命。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让周士相一时错愕,因为他事先再三叮嘱过与会的军官,任何人也不得对外透露有关突围一事的所有消息。然而事实却是他的封口令没有起作用,突围一事的流言在城中越演越烈,几近达到动摇军心的程度。

    周士相和宋襄公同时拍桌子认定,这事背后有人搞鬼!(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军使

    城外清军围城,城内却因流言军心动摇,若不及早处断则势必引发大祸。根本不用考虑,周士相便将故意散布流言的目标定在了邵九公和李辅国身上。这二人正是力主突围之人,今日城中这局面绝计和他们脱不了干系。

    周士相当即就想派人去拿邵九公和李辅国,好问一问他俩究竟想干什么!

    宋襄公却劝阻他不可派兵去拿,说不知这二人是否真正是幕后之人,又是否还有什么手手,倘若明着派兵去拿,怕更加引得军心大动。且不说邵九公还是雄威营百户,率兵把守南门,手下更是有帮江西绿营出身的心腹,真要一个不慎,怕是就无法收场了。

    李辅国从前是高要绿营把总,太平军攻破高要城后他率余部投降,为了拉拢及壮大太平军实力,整编五大营时周士相命其出任近卫营试百户,手底下也有百多个高要绿营降兵出身的部下。同样处理不好的话,也易引起祸端。

    眼下的新会城可是经不起一点变故,更是经不起内讧,周士相权衡之后纳了宋襄公的意见,命他暗地遣人排查流言出处,避免因为过于粗率的举动导致太平军内部不稳。

    与此同时,周士相觉得有必要开一次全城军民大会,将太平军的动向明确无误的告诉士兵和家眷们。

    对付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一切公开。太平军之前从没有搞过什么军民大会,宋襄公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军民大会,但却支持周士相召开这次大会,原因无他,这城中的确也需要军民开诚布公的谈一次了,更需要周士相这个主官亲自出面向军民解释现在的一切,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同时,周士相向宋襄公提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是请宋襄公从后营营老、营管等人中挑选一些人出来担任太平军安军使。

    “安军使”这个名目可是新鲜得很,宋襄公闻所未闻,一脸不解的看着周士相,惊愕道:“何为安军使?”

    “安军使,顾名思议,便是起安定军心作用的使者,当然,这使者不是指那种充任两国交往的使者,而是代表我本人安在军中的使者。”

    “安军使的任务不仅仅是安定军中人心,重要得是要对士兵的思相有所掌握。这个思想具体便是指士兵的情绪变化,细分开来就是要安军使平日要绝对掌握士兵的一切情况,包括他的出身,过往经历等等,最重要的安军使一定要获得士兵信任,要及时为士兵化解一切战斗以外的困难,当然,安军使不能干涉军中主官的工作,同样。百户、总旗们也不能干涉安军使的职责。。。”

    当下,周士相将后世军中政委的工作用当世语言简要明了的对宋襄公阐述了一遍,严格来讲,周士相弄出来的这个“安军使”和后世政委的职责没有任何不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代表他对军队的掌握,后者则是代表某个势力。

    这次有关突围流言导致军心不稳触动周士相决意将后世政委引入太平军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入安军使还有周士相的另一个私念。那就是他认为有必要加强自己对于军队的掌握,要做到军中一切都奉他为首,不能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抵触他的存在。

    尽管太平军还很弱小。尽管太平军的生死尚是未知,但周士相已下定决心要这么干,在简单介绍了安军使后,周士相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宋襄公去挑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