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地盘就没有粮饷来源,没有粮饷和一个稳固的后方支撑,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法持久战斗下去。作为明军主力的原大西军有云南和贵州所产支撑,因此孙可望和李定国才能和清军反复战斗僵持下去,可没有地盘的陈奇策却只能带领数千部下盘踞在海外小岛上面苦苦支撑。

    上、下川岛面积很小,岛上又没有居民,平日只渔民偶尔在此歇脚,如此贫瘠之地又哪里能养活陈奇策手下几千人,因此陈奇策做梦都想能岸上取得一块立足之地,一来收复失地,二来能养活部下。

    然而几年下来,陈奇策却还是只能望陆兴叹,他不是没有试图夺取岸上的城镇作为根据之地,可几次上岸进攻都被当地驻守的清军击败,无奈也只能退回上下川岛等待局势的变化。此次他力排众异坚持要率部入谭江援救新会,除了清楚新会对于明军的战略重要性外,又何尝没有借此契机夺取清军几座城池,为水师谋取安身之地的打算。

    但上岸以后部下和清军的交手却打消了陈奇策这一念头,清军虽总体溃败,但作为主力的汉军旗兵却败而不乱,甚至还能在败退路上击败追击的水师,这让陈奇策明白单凭他现有的力量是根本无法独自击败清军收复失地的。

    入城的路上老将军已盘算过。只待将战利品分完,他便率部沿江进攻一些清军守军较弱的地方,从这些地方获得粮草补充后再撤回上、下川岛。新会这边只留偏将郑成魁部少量人马配合太平军行动,同时负责控制新会段谭江至出海口的江面,好在李定国大军再次东进时挥师三入谭江配合大军作战。

    不曾想,周士相却提出一个让陈奇策不敢相信的建议,他竟然要将新会城让出来!

    因为过于激动,陈奇策胡须都颤抖起来,吴远等人亦是瞪大双眼直直的望着周士相。

    “新会可是周兄弟率部下拼死血战才夺取下来,又在清军合围之下坚守数月才守下来。如此坚城,周兄弟真舍得让给老夫?你把新会给我,太平军又何处安身?”

    陈奇策大是疑惑,据齐豪所说,周士相率领的太平军乃是从罗定那里一路和清军血战才夺取的新会城,除新会城外,太平军并无其它地盘。如今太平军不仅夺了新会,更守住了新会,清军新败。短期内再无回返可能,周士相不趁这个时机修整兵员,筹措粮草补充实力,反而要将地盘拱手让出。却是做得何打算?

    这个问题不仅陈奇策疑惑,吴远等陈部将领更是不解,传统地盘的观念让他们根本不理解周士相的让城之举。这年头,有地盘才有实力。有实力才能生存,没了地盘,尤其还是新会这样一座坚城。太平军想做什么,周士相要做什么?

    秦智生等陪同的太平军军官们也是不解周士相用意,但他们却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们知道千户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太平军,为了他们。

    面对众人的困惑不解,周士相微微一笑,他坦然对陈奇策说道:“有何不舍?新会城乃是我大明的土地,不是我太平军的私地,更不是我周士相的私产,老将军乃是朝廷册封的凌海将军,将军部下更是兵多将广,远不是我太平军所能比,因此新会交给老将军远比在我周士相手中更加合适。我相信以老将军之能,新会城定当固若金汤,他日我大明军队也将源源不断从新会扑向广州,直至将尚可喜和耿继茂那两个背弃祖宗的王八蛋赶出广东!”

    他又道,“至于我太平军去处,也不瞒老将军,数月之前我率部夺取新会之时就已决定继续南进至香山地区,岂料我军还没来得及行动便叫清军给围了城。守城数月,我军元气大伤,今兵员十不足四五,以此单薄力量已不足以再守新会,故而晚辈这才想将新会让与老将军。我军离开新会后便挺进香山地区,老将军放心,我太平军自立营头起便与清廷誓不两立,因此我军到达香山后将继续攻打清军,牵制广州的清军不能全力用兵新会,如此一来,老将军这边的压力也会小些。若是能等到西宁王大军东进,则粤省兴复可期。”说到西宁王李定国大军时,周士相的声音明显小了许多。

    听了周士相这番话,陈奇策只是动容万分,他没有去想周士相为何最后声音小了下来,感动之余劝道:“香山就在广州眼皮子底下,到那里可不轻松。”

    周士相却道:“新会不同样也是在清军眼皮底下,又是广州西南大门,老将军守在这里同样也不轻松。”

    二人彼此注视,哈哈一笑,再不复多言。

    “晚辈还有一事望老将军能够帮助。”

    “你说,只要老夫能办到的定为你办到。”

    周士相都将新会城让了出来,还有什么忙陈奇策不愿相帮的。

    周士相道:“我军中老弱妇孺甚多,晚辈无法带领她们走陆路去香山,因此还请老将军能够用水师的船的将我军人马运到对岸。”

    闻听是此事,陈奇策毫不在意一挥手道:“此是小事,你放心,老夫定将你太平军所有人都运到对岸去。”

    “多谢老将军!”

    周士相深一躬身,如何渡江的事算是彻底放下心来,要不然他还真不知怎么将后营这几千老弱妇孺带到香山去。新会是要地不假,可也是绝地,太平军留在此只会被清军牢牢钉死,一步也不得动弹。交给陈奇策却是招活棋,和太平军不同,陈奇策部本就是水师,只要控制谭江,有水师在手,又有坚城可依的陈奇策能发挥的作用比他大得多。

    新会城周士相都肯让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缴获

    请求订阅支持。

    。。。。。。。。。

    得到新会城的意外之喜让陈奇策麾下诸将对太平军均是大生好感,之前吴远所提的额外供给自然再也不提。不仅如此,陈奇策还命诸将尽最大可能将手中的缴获拨出一些给太平军到香山发展,虽然数目并不大,但周士相还是大为承情,亲自向老将军面谢。

    经过一天的清点,太平军此战的大致缴获数目被宋襄公清点了出来。和事先周士相所料想的一样,清军虽然也陷入断粮之危,但瘦死骆驼比马大,从各处清军营盘中仍然搜出了200多石粮食出来,其中大半都屯在汉军旗的营盘中。若不是清军在撤走时到处放火,恐怕能抢出来的粮食还多一些。

    太平军这边搜出了200多石粮食,换算开来就是将近2万多斤的粮草,水师那边虽然只负责了绿营驻地的物资清理,但想来也应有收获,如此一来,清军的剩余粮草当还有三万斤左右。这些粮食节省着吃,哪怕分一些给民夫青壮,也够他们再坚持两三天。可即便如此,清军还是任由征发来的民夫青壮被饿死,此情此景就如当日新会城一般,李定国大军解围后,满清任命的两广总督李率泰入城后赫然发现城中剩余粮草足够守军再支撑月余,可如此多的粮食却没有阻止住清军大量以城中居民为食,酿成耸人听闻的食城惨案!

    乱世人命如草芥,这话一点也不假,试想如果尚可喜能够给那些快要饿死的民夫一人一碗稀粥,周士相看到的就不会是遍地尸体。联系到清军的残暴,周士相可以想象那些没有吃的败兵在返回广州的路上会对沿途村镇造什么孽。他有心阻止却无力回天,只能暗自叹气,期盼太平军早日壮大,可以将清军彻底赶出广东。彻底赶出关内。

    除粮食外,清军丢弃的兵器也有万余件之多,周士相让宋襄公带人整理出可供5000人使用的完好兵器,其余的都给了水师那边。不过火铳和缴获的火炮却是一杆、一门都没有给水师,这些他留着有大用。火铳且不去说,火炮就有60余门,加上新会城头的,太平军一下子就有了百余门火炮,如此多的火炮可以说就是尚可喜见了也害怕,日后将炮手配备到位。集中火炮使用,绝对可以震摄广东的任何一股清军。

    汉军镶蓝旗撤退时没来得及炸毁药子库,铁毅带人从中抢出了几千斤药子,当成宝贝般小心翼翼的运进城中。

    骡马牲畜的缴获数量也十分可观,清军舍不得给民夫粮食,却舍得拿不多的粮食喂这些牲畜。他们溃逃时金银细软带走不少,却少有人拉着牲畜走的,结果全便宜了太平军和水师。太平军得了300多头(匹)骡子和驽马,另外还有30余匹失去主人的蒙古战马。水师那边没得到几匹战马。但驽马和骡子的数量却比太平军多。

    其余的物资清理还在进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