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场失败,太平军却不能接受一次,这就是现实,真要因为攻打顺德而失败。周士相相信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军心士气必为之重挫。

    另一个不能打顺德的原因是顺德关系清军的三江口防线安危,尚可喜可以由着太平军在香山活动。因为太平军在香山的活动还触动不了广州的安危。可是顺德却不同了,太平军若攻打顺德,极易剌激新会明军的神经,万一叫太平军真占了顺德,新会的陈奇策和朱统等人肯定会趁机挥师三江口,到时太平军在后。新会明军在前,腹背受敌的三江口清军还真有可能支撑不住。

    三江口一失,尚可喜就失去战事主动权,到时是打是守都由不得他了,只能被动应对。因此在满州八旗兵还没到来之前。尚可喜是万不能容三江口防线有失的,这便注定太平军冒然攻打顺德会引来尚可喜的疯狂报复。新编的太平军同样也承受不住广州清军倾巢而出的打击。

    “顺德得留着,要打也不是这个时候打!”

    周士相否决了攻打顺德的提议,宋襄公和秦智生便只能将新安和增城两县呈上来供周士相决定。

    新安县也就是后世深圳和东莞一部分乡镇所在,和香山县隔江而望,这里也是周士相为太平军下一步发展物色的地盘。新安往东是惠州,惠州再往东就是潮汕地区,这里是广东最大的产粮区,也是广东清军粮饷的主要来源。

    新安县清军并不多,因为潮汕和惠州都被清军占领,新安境内的明军又被剿灭在梧桐山、七娘山一带,故而驻防绿营只有几百人。不过若要攻打新安,首先就必须解决增城的清军,要不然增城清军就会如一根钉子般死死插在新安和香山的结合部,这会让太平军十分的不安全,一旦增城清军切断香山和新安的通道,还只在纸面上的水营是根本无法利用珠江将两地太平军联系在一起的,到头来只能是被清军各个击破。因此现在就打新安十分不合算,也极度危险。

    “就打增城!”

    军帅府会议上,周士相拍了板,“先发制人,北京来的满州八旗已经到广州了,尚可喜那个老乌龟待他们休整完毕后就会对动手,他要么是对新会陈老将军那里下手,要么就是对我们太平军下手,所以咱们得抢在他动手之前先给他一家伙,让他先不得安稳,至少也要让他后院起火,不能全力动手!”

    “攻打增城由步军左营和我的亲兵营负责,另外邵成国的骑营也参与战斗,辎重营跟随主力后面待命,一旦我军夺取增城,则辎重营马上进城将能搬走的粮食全部搬回来,一粒也不留给清军!城内的百姓愿意跟咱们回香山的也都带走,不愿意的给他们发些粮食让他们到其他地方躲避,免得被清军报复屠杀。”

    “拿下增城后,骑营掩护辎重营搬粮食后撤,步军左营暂时不要撤,先留3天,若是广州清军过来,就在增城阻挡住他们。也不要和清军硬拼,边打边撤,尽量把他们吸引到银瓶嘴山,我带亲兵营在那里接应,再要炮营在那设伏,看能不能把追上来的清军给包掉!”

    周士相一连串命令后,秦智生提出疑问,他道:“军帅,咱们既然出兵攻打了增城,为何不能占住它,反而要撤回来?把增城变成咱们太平军的地盘不好吗?”

    周士相明白秦智生的意思,直接占领增城为太平军多取得一块活动地盘,这样太平军在清军未来的大规模进攻中就能有缓冲之地,或者说是可供逃窜之地。

    他解释为何不能这样做的理由,他道:“咱们现在的力量有限,各营都是新创,训练不足,做为野战的步军左营和步军右营真正能上阵的不过全营一半兵力,甚至还不足一半!若是我们要守增城,兵放少了肯定不行,必须让步军左营或者步军右营这两支最精锐的营头放在那。我问你,步军左营或右营放增城了,咱们军帅府手上还能有多少兵力应付顺德方向的清军?万一尚可喜决定先来打香山,咱们要不要守?要守的话增城的兵要不要撤回来?如果要撤,咱们守它做什么?如果不撤,咱们总共就万把人,去了三千在增城,余下这七千你们有把握能挡住清军?别忘了,和清军比起来,咱们太平军还很弱小,手头的每一分力量都要紧紧握住,绝不能分散!”

    “末将明白了。”秦智生和宋襄公相互看了一眼,认可了周士相的解释。

    周士相却未就此止住,他接着说道:“咱们打了增城却不留兵把守,情况就不一样了,主动权完全操在我们手中,我们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手头现有的力量都能集中在香山,这样就不怕清军来翻我们的老巢。。。。。我再问你们,要是我们从增城撤兵,清军是不是还得接着派兵守增城?他若再派兵守,我们则同样再找空子打它一次,重复几次,增城就会成为清军的鸡胁,除非是尚可喜决意先解决咱们太平军,要不然他们自己就会放弃增城!”

    “总之一点,咱们不能守死城,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地方,哪怕那个城再好,只要咱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扛起守卫这座城池的担子,那就不要取。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

    周士相对拿下增城很有信心,因为增城相对顺德而言,实在是一块软得不能再软的骨头。

    增城绿营原本就是南海卫的明军卫所改编而来,领兵的千总江双喜更是个无能之辈,带着1000多手下营兵本想援救良字都捞个功劳,哪曾想却被太平军的40多个骑兵给打得溃不成军。就这种战斗力,还能指望他们守住增城。江双喜逃回增城后对太平军还尚有余悸,命令手下的营兵全部龟缩在增城,唯恐太平军会从银瓶嘴山杀进他的老窝。

    广东总督李率泰闻知江双喜在银瓶嘴山大败后,气得就要下令马上削夺江双喜的千总官,可这江双喜打仗不行,做人却是端得厉害,总督抚上下早就被他打点得妥当,总督大人刚发话,一众幕僚就劝了起来,说江双喜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在他当年主动降了大清的份上,也不能如此苛责于他,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平南王手下那帮悍将那么能打,不照样在新会碰得头破血流嘛,又何况江双喜呢。

    被底下人劝着劝着,再加上也是这么个理,李率泰便罢了治罪江双喜的心思,改从惠州和丛化州等府县拼凑了2000营兵调拨到增城驻防。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家都骂娘

    知道广州总督衙门给自己又调来2000多营兵后,江双喜是喜忧参半。喜得是这2000多营兵能加强增城的守卫力量,忧得却是来得这些营兵并非广州府辖的营兵,而是外地州府调来的客兵,这帮人到了增城后一个个都是大爷,哪里会把他这小小千总放在眼里。

    客兵最坏,可是各地官场公认的。

    江双喜当年领着南海卫降清时,报上去的兵丁名册足有4000多人,可最后尚可喜只任他做了个增城千总官,连个游击、守备都没给,换其他明军将领带着这么多部下投降,怎么也能捞个总兵、副将干干,怎么偏到他江双喜这儿行不通?

    更加叫人想不通的是江双喜对于自己这个增城千总的任命很是欢天喜地,对尚可喜一点怨言也没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江双喜报上去的兵丁名册是有4000多人,可当中能算青壮的不过600多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一个个跟要饭花子似的,全都是他拿来充数给自己撑门面的。

    尚可喜不傻,对于投过来的能打仗的明军他是举双手欢迎,诸如原李成栋手下的明军。可对于江双喜手下那帮连老百姓都不如的卫所兵,平南王眼可刁着呢。就江双喜那600多所谓青壮,一遍遍的过,最终能有百十个能算作兵丁就不错了。就这实力还想当总兵、副将?没给他个把总算开恩了!

    银瓶山一战,江双喜滥竽充数的1000多增城绿营兵硬叫太平军俘虏了一半。之后太平军也看不上这帮俘虏,除了挑了几十个渔民出身的送到水营,其余的全送到前山寨种田搞大生产去了。

    江双喜不知道太平军都看不上自己的手下。他现在真是愁得很。现在他手下就只剩600多人,惠州、丛化等地来的客兵却有2000多人,客比主强,他这增城千总是一点底气也拿不出,又如何谈得上节制这帮外地大爷?况且那些调来的客兵将领也多是千总衔头,江双喜本就管不到人家头上,人家肯听你说话都是卖天大面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