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

    其他几位绿营的武官都是李率泰从行伍之中简拔出来的,也是李率泰用来抗衡平、靖二藩麾下将领的,自然不会站在尚可喜那边。而且他们平日也被二藩麾下的将领欺负得很,这会听了左清的话。顿时一个个就讥讽起来了。

    李桂保这当口也是口不择言,见众人说得起劲,自家主子也没有什么制止的意思,便也嚷了声:“什么将门虎子,我看还不如耿家那小子呢。”

    不想他这话却惹得主子大怒,李率泰一拍案几怒喝道:“狗奴才,不得胡言!”

    “奴才不敢!”

    李桂保被惊醒了,明白这话可不是他能说的。

    洪士铭只作未见,左清他们彼此看了一眼,均是沉默。

    这时正好下人端着酒菜已经上来,李率泰命下人们摆好酒菜便回避,抬手示意众人吃饭。他虽已在哈哈木那里吃过一顿,但今日有洪承畴的儿子在,他便也放下总督架子与众人边吃边谈。

    席间众人都识趣不提刚才的事,所谈都是公事,左清向李率泰诉苦,说是因为修建满城导致藩库亏空,现在帐上都没银子了,二藩和满州八旗那边却不断派人跟藩库要银子,使得他这几日都是愁得睡不着觉。

    “藩库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且先应付着,我会向朝廷说明此事,请朝廷拨些银子下来。”

    李率泰拍了板,左清不好再说什么。几个绿营武官也都各自向李率泰禀报营中事务,谈了约摸小半柱香时间才一一议定。

    洪士铭是一直等李率泰的部属向他奏事完毕后,才将广东乡试的事情提了出来。

    开科取士乃历朝历代收揽读书人的不二法门,满清自占领广州后也一直想开乡试收纳广东读书人入清为官,但因李成栋的反正及其后李定国二攻广东而耽搁。李率泰去年上任两广总督后,便决意将广东开科取士的事情在自己任上办起来,为此他上奏清廷请于今年开广东首届乡试,尔后再送中举士子去北京参加恩试,以显大清对广东读书人的优待厚遇之意,瓦解南明在广东的统治基础。

    清廷接李率泰奏疏后部议同意了广东乡试事,因科举考试的事情是由礼部负责,顺治便责令礼部派员到广州和地方协商具体举办事谊。礼部满汉堂官在商量南下人选时选定了去年才任礼部主事的洪士铭,如此算是变相卖了一个好给湖南的洪承畴。只要广东乡试顺利举行,回京后洪士铭肯定能借此功劳升上一级。

    洪士铭说得详细,李率泰也是听得仔细,不时还询问左清督抚都做了哪些准备,待得知一切都无问题,李率泰大为高兴,一扫因朝中有人要挪自己到闽浙的烦燥,对众人的劝酒也是来者不拒,皆是一口干了,谈天说地的好不热闹。

    酒到酣处,一个绿营的武官又说起新会之战,说道若是当时统兵的并非平南王世子,而是一员良将的话,那新会之战绝不会打成那样。

    此人所言让李率泰有些失神,想了半晌,突然一拍椅背,失声笑道:“说起良将,我怎么忘了吴六奇!此人可是个治军将才,文治武功皆为一流,若是得了他,这良将不就有了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 家乡人也杀

    吴六奇?

    左清为之一怔:这人虽说是个良将,可却是尚可喜的人,总督能挖他过来?

    不过见李率泰很是高兴,有意要用吴六奇这个良将来撑广东绿营的场子,左清也不扫他兴,便附和道:“吴六奇能文能武,麾下水陆二师都是骁勇善战,去年他向督抚禀报其在潮汕地区禁海卓有成效,已使郑氏不得再犯潮汕一步,年前大人可是亲自为他向朝廷请功的。”

    闻言,李率泰点了点头,一脸欣慰道:“提到禁海这事,不得不说吴六奇眼光长远,想出了好法子。禁海一策真是一针见血,不仅治下再不复有刁民为祸,更绝了郑氏染手潮汕念头,为我粤北稳定立了大功。本官身为两广总督,治下有如此能人,岂能不向朝廷为之请功旌表。”

    洪士铭虽是洪承畴的儿子,但一直在家学业,中进士后又到礼部任职,故而对各地战事并不甚解,对于李率泰所说禁海有些不解,也不知这吴六奇何等人,更不知何为禁海,又如何禁海,禁海之后又有何好处。脸色甚是茫然。

    左清投桃报李,感激他先前为自己解说八大家的事,便笑着与他说道:“我广东潮汕地区与福建郑氏地盘接壤,又是鱼米之乡,故而郑氏对潮汕一直虎视,想占据潮汕以为粮源之地。潮汕地区又多心向郑氏之刁民,或为之通风报讯,或为之提供粮饷,官军禁绝不得。潮州总兵吴六奇才向朝廷建议禁海。。。所谓禁海便是在海边立下界石,官府明下榜文,凡越过界石一步的人一律杀无赦。同时使官军在界石两侧反复拉网搜捕,又使水师官兵日夜在沿海巡逻,要是有人敢冒险出海,也是捉住便杀。这样一来,海边便无人居住,郑氏海船靠岸后得不到岸上人的粮草供应,也无向导。自然无法深入,而官军却可闻讯即至,几次下来郑军只能无功而返。”

    “原是如此禁海。这倒是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既能巩固地方,又能隔绝敌军,一石两鸟。妙。妙!”

    洪士铭听后也佩服起吴六奇这个禁海的法子,他却是不知洪清区区几句话可是未能将吴六奇之功说得通透,也不知这禁海背后有多少性命在那界石碑上面呜咽。

    。。。。。。

    向清廷建议禁海后,吴六奇就把禁海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他派出麾下清军日夜沿海巡逻,捕杀迫于生计而冒险出海的渔民,唯恐不能把他这些贫苦的广东同乡斩尽杀绝。同时他在海边设立的办石标志也是密不透风,每隔一里地便有一块。

    吴六奇对麾下清军下了严令。凡是越过界限一步的汉人,不论对方是谁。也不必上报,清军必须马上将他们当场格杀,如果清军手软的话,要与越界的渔民同罪。

    在禁海令的早期,清军有时还会接受贿赂,有时也会对女渔民和小孩网开一面,毕竟很多绿营兵都是潮汕人,对他们的老乡下不了死手,能网开一面便网开一面。但吴六奇这条军民同罪的命令下达后,清军便再也不敢手下留情,以前的通融统统消失。

    海边的汉人百姓被迁到内地后因为衣食无着,很多人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下海,结果全被清军杀死。男人死了,女人们望着饿得嗷嗷叫的孩子却没有食物可以喂养,只能重走死去丈夫的路。结果数以万计的潮汕女子和她们的丈夫一样被清军杀死在海边,女人们的首级也和自己的丈夫一样被摆在界石上用铁丝串起排成一串,以此震慑那些想要出海的贫苦汉人。

    吴六奇是在去年九月开始禁海的,现在潮汕沿海地区的封锁线上首级密密麻麻,有鲜血淋漓的,更多的则是白骨骷髅,任何新鲜的人头很快就会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那些风化的白骨吴六奇也不叫人拿走,仍摆在那,每到夜间,就可见界石上荧火丛丛,好似鬼火一般。

    。。。。。。

    欣赏吴六奇禁海妙策的同时,洪士铭对这位两广总督口中的良将生出了兴趣,他问左清道:“却不知这位吴将军是何地人?”

    左清吃了一口菜后抬头随口道:“也是潮汕人。”

    “唔。。。”

    洪士铭嘴角一抽,吸了口冷气,暗自寻思这吴六奇是如何对家乡人能下得了如此狠手的?

    又寻思此人心狠手辣倒是堪称枭雄,所谓乱世用重典,也唯有这种人能震得住地方,这倒是与乃父所提倡的治国治民治军理念相吻。

    “总督大人,吴六奇的潮州总兵官是平南王向朝廷保举的,他也向来唯平南王马首是瞻,他虽和咱们同出一脉,可一点情份也不与我们讲。大人挑选各地营兵建督标时,吴六奇一个兵将都不肯交,平南王一道命令,他先是送了500兵,其后更将麾下水师献了出来,这种人再能打仗再能治军又如何,总不会和总督大人一条心的。大人在这夸他,怕他却在潮州想着如何讨平南王的好吧。”

    说这话的是连州绿营守备王化成,他这番话立时引来其他几员绿营武官的共鸣,都说吴六奇是势利小人,未必肯为总督大人所用。

    左清原本也是存了这心思,李率泰若是一直留在广州,凭着两广总督的身份倒也能压服吴六奇,可现在京里却有风声要另换人来当这总督,这风声尚可喜迟早知道,他知道了又如何肯会让出吴六奇供李率泰驱使,他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