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城的清军再是不济也是抵抗了半柱香时间才放弃抵抗,怎的这大良镇的清军却连打也不打就要投降了?

    镇子里的绿营太过匪夷所思,黄四不能不问清楚。

    “是,清妖是要向咱们投降!”

    范同庆重重的确认清军要投降的事情属实,他没有听错,那几个营兵对他说得明明白白,他们的千总大人要向太平军投降。

    真降还是假降,别讹我们弄个假投降,反嘴再在背后捅刀子?

    黄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要不要相信清军投降。

    范同庆提醒道:“清妖在等着信呢,咱们是受降还是不受降,老哥你得赶紧拿个主意。”

    “这。。。”

    也真是难为黄四了,他从新会县衙的差役到当上太平军的卫长百户,不过十个月的事,哪里经过这种一反常理的事。他既是怕清军耍花样,又怕对方是真投降,想来想去还是咬了咬牙,吩咐范同庆:“你去把人带过来,我要问清楚!”

    “好。”

    范同庆也不多话,回头又去带人。不一会,那几个营兵就在他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我等愿降,只求将军勿要放炮!”(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树

    鹿头河大战,清军绿营的无能表现让周士相审时度势,一改先前的保守战役即定部署,改为下令全军向番禺进发,一边做出进逼广州的姿态,一边则分兵在番禺、顺德、增城等广州府辖县境内活动。

    其实以太平军现在的实力是没有办法攻打广州城的,虽说鹿头河打赢了,可步军左营也是损失惨重,战前3000满员兵力,现在只剩下1400多人,这会就算周士相调集香山所有的太平军北进,单从兵力上仍是无法超过清军的。因此放弃战前拟定的,在鹿头河设伏成功后便全军迅速撤退回香山,抓紧时间消化这次胜利成果以便积蓄更大实力进行下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是很不明智的。

    后方的宋襄公在知道周士相率部越过鹿头河往番禺进逼后,曾使人快马捎来他的书信,信中对于周士相的决定自然是大为质疑的,强烈要求周士相应立即停止这种不明智的举动,马上率军退回香山。

    周士相给宋襄公的回信中阐述了他之所以要冒险北进的原因所在,他认为现在广州方面已经不可能再抽调足够的绿营来对付太平军了,或者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来对付太平军。

    随着广州绿营在鹿头河的覆没,清军在增城、番禺基本上是丧失了对太平军的进攻力,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小股营兵能够在太平军的兵锋下存活下来都已是奇迹,何谈能够对太平军造成重创。

    广州绿营是广东绿营的三大精锐之一。另两支精锐一是肇庆绿营,另一支则是潮州绿营,这两支绿营兵一个要承担粤西防守重任。另一个则要承担福建郑氏的压力,尚可喜和李率泰除非脑子坏了才会把他们大老远调来打太平军。

    现在广州绿营全军覆没,广州还能够调动的绿营兵力也就是驻防三江口一带的营兵。据张安情报说,三江口防线的清军大约有六千多人,其中两藩麾下的汉军旗兵有近两千人,绿营兵则大约有四千多人。

    这四千多绿营兵大半却不是广东本地的兵,而是从江西、福建过来的客兵。其中一支就是由邵九公的老上司赣州总兵孔国治统领的江西兵。

    三江口防线的重要性不亚于新会城对于广州的意义,更何况去年腊月陈奇策和朱统刚刚指挥明军进攻过三江口,虽然没有成功。但却迫使三江口的清军不能动弹一步。至于顺德和南海等县的驻防营兵,周士相也不认为他们有可能被调出来攻打太平军,一来这两县要担负三江口防线的支援,二来两县营兵数量并不多。相对太平军已近上万的规模显然是不值一提的。

    结合张安情报和因鹿头河大捷对清军的重创。周士相判定广东总督李率泰现在已经无兵可调,广州还能派出来围剿太平军的也只有平、靖二藩手下的汉军旗兵和驻防广州的满州八旗兵了。

    这两支兵马都能对太平军造成威胁,且都有重创太平军的能力,但周士相在反复思量之后还是做出了北进的决定,番禺的地形和步军右营在鹿头河对汉军旗骑兵的表现是他下这决定最大的底气。

    广州境内各府县虽平原和丘陵各半,但平原地区却是水系极其发达,往往不到数里地就是一条河流,因此根本不适合骑兵大规模行动。这从鹿头河之战清军只是出动了满州八旗一个牛录和汉军一个牛录就可看出。

    最重要的是,步军右营的两旅铳兵在鹿头河全歼汉军旗骑兵的表现让周士相对步军右营的战斗力空前看好。在对方不能出动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前提下,有这2旅铳兵做为中坚对抗清军,再加上其余营头和炮营的配合,周士相怎么算也有七八成的赢面。

    时不待我,机不再来,趁他病要他命。既然广州清军没法再对太平军造成大的威胁,周士相自然要到对方的腹地去走一遭,这样既能打响太平军的名头,也能在清占区筹措粮草,最大程度摧毁满清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使得广州清军不能再在这些地方获得粮饷,而太平军则能通过这种以战养战的方式锻炼军队,获取给养,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太平军所经地区的百姓在太平军“搜刮”之后会有何后果,周士相尽量不去想,他只会用自己已经下令不得乱杀人,不得奸。淫掳掠,带走那些愿意走的百姓来安慰自己,似乎只要这样做了,他的良心就是大大的好。

    。。。。。。。

    鹿头河之战太平军共歼灭广州绿营总兵林进忠以下2600人,俘虏1800余人,另歼灭镶蓝汉军旗一部400余人,广东总督李率泰的督标300余人,马队120余,缴获火炮37门,其它武器军械不计可数。

    鹿头河大捷是自新会之战后太平军打出的另一大胜仗,消息传至香山,知县廖瑞祥组织全城百姓举城欢庆,宋襄公也是开了一天酒禁,允许留守的太平军和百姓们可以酒庆祝。

    良字乡盐巡所大使郭绍在闻听大捷消息后,悄悄使家人将数十个放到马车上的包裹搬出放回原处。

    与郭绍有同样行径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在县衙为太平军工作的秀才们,各乡一些被太平军“劝过粮”的地主和士绅们如何表现,则是不为人知了。

    可知的是各乡的百姓对于太平军大捷是真有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只有太平军打赢了他们才能够继续分享太平军带给他们的好处,也不用担心清军杀过来后自己会倒霉。

    有很多原先还在观望的青壮在家人的劝说下主动到乡公所报名参军,要乡公所把自己家纳入太平军军属待遇。接连几天。各乡公所报名参军的青壮不下两三千人,但除了一小部分外,余者都被劝回。说是春耕正忙,地里少不得人,待各家把地种完后再行参军也不迟。

    。。。。。。。。

    宋襄公阻止不了周士相的北进之举,也只能全力支持和配合了。

    奉军帅府之命,步军右营留守良字乡的2旅兵力即刻北上,另前山寨预备兵营抽调1000兵力紧急补充前线。各乡保安队也加紧操练,随时准备补充预备兵营。对外宣传则是防止清军溃兵跑过来祸害百姓。

    19日,周士相率亲兵营全部、步军左营2个旅、步军右营3个旅、炮队2个卫及骑营残部共5600人进至距番禺县治紫泥镇不足二十里的灵山镇,这里距广州城也只有三十多里地了。灵山镇守军绿营一汛兵不战而逃。临走时绿营兵曾想放火烧镇,火头刚起太平军的骑营就杀了过来,营兵们吓得扔下火把往北跑。

    骑营营官邵成国怕大火会烧起焚了整个镇子,便放弃追杀那些营兵。组织镇上百姓扑火。

    进占灵山镇后。周士相命令全军暂停前进,就地在灵山镇组建防线。

    派往各处的太平军相继有捷报传来,步军右营黄四部攻占大良镇,镇内绿营在守将胡明义的率领下向太平军弃械投降。太平军进入大良镇后即行向镇中大户“劝饷劝粮”,在此过程中有万姓大户组织家丁反抗太平军被镇压,首级悬于大良镇堡寨以示震摄。

    步军左营副营官姜樊率1旅兵相继占领大岗、南岗、黄泥等处,歼灭清军200余,俘获当地民团800余。另得当地反清义士300余人来投。

    21日,大良镇黄四部快马来报。有绿营游击俞天恩来投,其不仅带来了上千绿营兵,更将增城夺下献给太平军。

    接报后,周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