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还做过明朝悍将贺人龙的部曲,贺人龙被陕西总督孙传庭所杀后,武大定便领着部下回了家乡做了土寇。清军入关后,武大定一直领着人在四川三台山一带反抗清军,后来以他与袁韬为首形成了摇黄十三家,而清军他们则有个统一的蔑称,即土暴子。

    夔东十三家,摇黄十三家,各路人马都喜欢号称十三家,而不是十二家、十四家,却是因为这“十三家”的名号出自崇祯八年农民军的荥阳大会。当时以农民军十三家领头大会农民军各路首领于河南荥阳,此后便流传下“十三家”这个名号。打那以后不管哪路人马,但非明军建制的,便都喜欢自号十三家,如此听着也响亮些。

    王友进和呼九思在进城的时候撞到了从襄阳宜城赶来的党守素。

    党守素这人是闯军的老资格了,他父母早亡,20岁左右辍学,靠农闲时节赶毛驴往返陕北贩盐为生。一次,驴、盐被盐吏没收,其被盐吏拘押数日,返乡不成,一气之下便自投李自成的义军“老八队”。在“老八队”中,党守素屡建战功,一路升至大顺朝的“威武将军”,被李自成封为“载侯”,命其镇守兰州。后来李自成战败身死,党守素便与李过、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随高夫人归明抗清。因其是大顺朝的载侯,又是当年“老八队”的元勋,所以李来亨、袁宗第他们对党守素颇是敬重,其在忠贞营中说话也有份量。

    呼九思在永历四年曾和党守素一块和清军干过几仗,也算是过命的交情,因此见了党守素,他便在马上嚷了句:“老党,朱皇帝跑了,你们怎么说,还干不干了?”

    王友进闻言也拉住了马头看向党守素,他知道党守素在忠贞营资格老,所以他的态度很重要,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左右这次大会最终的意见。

    党守素却是咧嘴一笑,马鞭朝城中一指,道:“干不干的我说了不算,得看小老虎和袁宗第、刘体纯他们怎么说。”

    呼九思听后,却是嘿嘿一笑道:“你家闯王也是当过皇帝的,眼下朱皇帝跑了,这江山便没了主人,咱们总不能认那鞑子当皇帝吧,说吧,你们忠贞营就没想过再立个李皇帝出来?”

    “扯你个蛋蛋,你以为这皇帝这么好当?”党守素摇了摇头,没有理会呼九思的胡言乱语。

    “得,反正不管你们忠贞营怎么说,我们还是干的,和鞑子干了这么多年,结的血仇大了海去,这要是不干了,不是把脑袋送给鞑子砍么。至于谁当皇帝我们不管,反正不要管到我们头上来就行。”

    呼九思哈哈一笑,甩鞭一抽,纵马奔向城中。王友进在马上朝党守素抱了抱拳,和党守素并骑入城,一路上倒也不再探党守素的口风。

    进城之后,自有军士迎上来将他们带到会场。会场却是原来的应城知县衙门,这会里面已是人山人海,衙门外的青石街上也满是各家带来的亲兵,有相熟的正相互招呼着。为了这次大会,李来亨他们倒也是准备的妥当,酒肉饭菜都是早早的备上了,各家亲兵也有人招呼,不怕他们不快活。

    到了衙门门口,呼九思喝了一声翻身下马,将马鞭扔给亲卫,让他们在外等着。又等了片刻,等党守素和王友进赶到后才一块入内。

    “老党,回来了,就等你呢!”

    “日夺天,你怎么这么晚的,昨的,身体叫婆娘掏空了,骑不得马了?”

    “王友进,你不是叫日行十万么,怎的我们早就到了,你却最后一个的?”

    “。。。。。。”

    党守素他们一进来,便有相熟的头领起身招呼打趣起来。党守素他们一一笑着招呼。县衙内高悬的那块牌匾早被打碎,大堂内无关紧要的东西也都撤了,要不然实在没法让上百号人坐在那议事。

    李来亨、刘体纯、塔天宝他们看到党守素来了,忙示意他过来坐。上百号人虽乱,可坐的地方却是有讲究的,忠贞营闯军余部的都坐在了右边,摇黄十三家和另外一些头领则坐在了右边,双方径渭分明,但是却相互聊得不亦乐呼,要不是马上有要紧事商量,恐怕当场得走一大半喝酒去。

    袁宗第朝刘体纯打了个眼色,刘体纯便起身道:“各位当家的,都静一静了,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咱们便议正事吧。”(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监和文官

    刘体纯话音一落,便有当家的喊道:“皖国公发了话,大伙便静静吧!”

    “旁人面子不给,刘二虎的面子可不能不给,都给老子静了!哪个再敢嚷嚷,老子撕了他嘴!”

    摇黄十三家的首领武大定也喝了一声,他当年是明朝悍将贺人龙的部曲,跟着贺人龙着实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这会年纪虽大了,可依旧是个火爆性子,喝完就怒目瞪着一众还没有静下来的首领们。那帮首领被他这么一瞪,不给面子也要给面子,忙各自收了话头端坐起来。

    袁宗第见了,心下不由好笑,说起来他们这些大顺军余部和武大定可是有死仇的,当年贺人龙杀了不少农民军兄弟。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又有谁能想到他们这些造崇祯爷反的流寇日后会成大明朝的官军呢,所以和昔日仇人坐在一块议事,也是见怪不怪,早就适应了。想到这二十年来战死的弟兄,袁宗第没来由的有些英雄气短,在心中暗自唏嘘了一番。

    皖国公和刘二虎都是说的刘体纯,他本名刘体仁,号飞虎,因排行老二,所以外人就呼他刘二虎。皖国公则是明朝隆武帝给刘体纯的封号。

    刘体纯笑着摇了摇头,扬声道:“各位给面子叫声二虎便行,那皖国公就不必唤了,都是自家兄弟,弄那么生份做什么?再说了,在场的哪个不是国公侯爷,这真要称官号,大伙恐怕也分不清谁是谁,别正事没议,大伙光顾认人了,那这会要开到哪天算完。”

    这话惹得堂中众头领一阵哄笑,李来亨他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在座的头领大半都是有明朝封爵的,如李来亨是明朝的临国公、袁宗第是靖国公,贺珍是歧侯,王兴是荆国公、郝摇旗是南安侯、冯启凤是新化伯。。。。。公侯伯一大帮子,但你要谁把这些封号都记住,却是一个也不能。再者,忠贞营这帮大顺军余部也好,摇黄十三家那些土寇也好,没多少真把明朝封号当回事的,平日里都是直呼姓名或称外号,都是大老粗出身,除了在文官面前,要不然哪个吃饱撑的叫你国公叫他侯爷的。

    众人哄笑过后,刘体纯接着说道:“天子弃国出逃缅甸的消息,大伙已是都知道了,这个我也不多说了,下面要说的是唐王监国的事,这事关系可大,我和小老虎、袁宗第、郝摇旗他们做不了主,所以便将大伙一块召来,大家群思群策,看看咱们是响应这个唐王监国还是继续奉永历皇帝为正朔。”

    说完,袁宗第起身对大伙道:“把大伙召集来应城其实也不是我和小老虎的意思,而是监军潘公公和洪部院的意思。现在天子弃国,朝廷下落不明,太平军提出唐王监国这么大事来,我们都是粗人,不知道个中厉害,所以我和小老虎想请潘公公和洪部院替咱们主持这场大会,大伙意下如何?”

    “理该如此!”

    袁宗第意让太监潘公公和洪部院来主持大会,按道理,堂内都是大老粗,最看不上的就是太监和文官,可是袁宗第把意思一说,众人竟是没一个反对的,反而齐声叫好。之所以如此,却是那潘公公和洪部院非一般阉人和文官可言,而是二位真正的英雄。

    潘应龙原是永历内廷的司礼秉笔太监,去年清军大举进入西南,晋王有意派人去川中联络十三家,好从后面牵制清军,潘应龙闻听此消息后便向永历自请出使川中。永历大喜之下便命潘应龙为忠贞营监军太监,让他秘密前往川中。

    潘应龙到川中时,正值大学士文安之组织的第一次攻打重庆之役失败,就在文安之泄气之时,潘应龙却是打起精神前往各家联络,途中吃了不少苦头,终是凭着一腔忠君之心说动了十三家再次组织兵马攻打重庆。虽说二攻重庆因为二谭叛变工亏一侧,但此间过程潘应龙的表现各家头领都是看在眼里,均是佩服不已,对这个没胡子的潘公公没的说。

    那洪部院却是说的以兵部右侍郎衔头总督川楚的部院大臣洪育鳌。当年郝摇旗受隆武朝廷招抚后由道州入境,结果一路不改流寇习性,对地方极尽剽掠。时任知州的洪育鳌气的单人匹马来到他军中,对他道:“士兵跟贼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