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报快马飞传文村,唐王得此大捷奏报后也是欢喜异常,难得命夫人去村中屠户家割了八两猪肉,一顿竟是吃了两碗米饭,喜得唐王夫人差点落泪。须知自广州大难以后,唐王可是许久不进荤腥,前些年文村军民艰难之时,更是接连数月以糠米瓜皮果腹,导致唐王身体严重营养不良,落下不少病。这两年形势变好之后,才难得吃上大米,进些荤菜,饶是如此,唐王也不肯吃多,往往三五日才命人割上三四两肉,每尝一筷都回味许久。

    此时聚集在文村的两广官员及随从近千人,这些人中大半都是清朝降官,见着唐王夫人自个往屠户处买肉,都是惊诧,再想自己这些年所为,一个个均是万分惭愧,对唐王油然而生敬意。一时间,文村上空满是对唐王的赞不绝口声,劝进之风更烈,甚至有人提出索性拥唐王登基为帝,自此改元,以示新气象。这提议竟是得到不少官员赞同。

    因潮惠两府灾情严重,广东巡抚宋襄公已于日前回广州部署指挥救灾具体事项,所以留在文村的广东地方最高官员是由刚刚从香山知县提为布政使司左参政的廖瑞祥和广州知府王章钧;广西方面,巡抚邵九公分身无暇,便派左布政使张自昌和南宁知府谢君为代表前来;湖广方面则以偏沅巡抚袁廓宇为首。这些人中除了廖瑞祥是因写了“反诗”被拿入大牢待死的死囚犯出身,其余诸官无一不是降官,导致大明建国两百余年来首次出现罕见一幕——一帮降官拥立大明的藩王。

    广东、广西、湖广三省太平军实际控制区域的地方官员都派人前来,周士相从肇庆动身前往文村时,夔东方面的代表,忠贞营监军太监潘应龙、永历朝廷任命的总督川楚部院大臣洪育鳌和荆国公王光兴、皖国公刘体纯、歧侯贺珍已经先行出发前往文村。

    潘应龙和洪育鳌执意先去文村拜见唐王的目的是他们二人都是由永历朝廷委任,而现在他们参与太平军劝进唐王监国是为了大局着想,但这不代表他二人就此和永历分道扬镳,亦或走上了反对永历的道路。即便洪育鳌是隆武帝信重,一手简拔出来,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永历朝廷任命的部院大臣,哪怕他再对唐王亲近,名义上总得避讳些什么,以免落人口实,所以从湖广出发这一路,包括见周士相,洪部院的表现都很低调,一般都是由潘应龙代表他二人说话。

    此次先行往文村见唐王,潘洪二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唐王监国以后对于弃国出逃在缅邦的永历皇帝如何处置,将来中兴以后,又如何对待永历皇帝。这件事情十分重要,重要到他们都不能从别人口中听到唐王的态度,而必须亲自往文村和唐王面谈。

    王光兴早在李来亨、刘体纯他们召开应城大会前就秘密向周士相上了投效书,这一次他和刘体纯、贺珍一起前来广东,一来是自己这个永历朝廷册封的荆国公还有些份量,参与劝进好看些。二来便是来见恩主周士相的。柳州一见,周士相对王光兴颇多夸赞,言语很是勉励,言下有意王光兴将来可多些地盘,太平军也会对王光兴部加大援助,此举让王光兴大是兴奋。谈话中提及自己兄长之死,周士相更是起身拍案,说道他日北伐中原之时便是荆国公为兄长复仇之时,这让王光兴当场就眼红,就差哽咽连连。周士相见了,自又是好生宽慰,言语中也不禁提起了自家父母妻儿大仇,结果数语之后,两人竟都是心生同感,双双落泪。

    刘体纯和贺珍没那么多心思,他二人是顺军余部,当年顺军也是由隆武帝招抚,所以对于隆武帝的亲弟弟唐王,忠贞营并无排斥,且老夫人又力主忠贞营不能忘恩,所以这次他二人代表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前来,只为劝立唐王监国,早定大局,并无其他心思。另外,则是要在唐王监国大局定下后,和周士相谈判湖广所属,及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在唐王政权中的位置安排。这些都是切关利益之事,容不得半点含糊,也是应有之意。

    各路人马和捷报一同前往文村,太平军方面,驻广东的太平军第一镇镇将葛义、第三镇镇将蒋和也从各自驻地出发前往文村。他二人可是太平军的老人,周士相手下的大将,虽还只是镇将,但现在周士相已编组北伐军,可想不久以后,随着北伐军的进展,这两人必定会再次加官进爵,有望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周士相让这两个大将一起往文村参与劝进,也是显示其部太平军对于唐王的忠诚和归心。

    钦州方面至今毫无动静,太平军要拥立唐王监国的风声早就传到了两广总督连城壁和四府巡抚张孝起耳中,永历皇帝弃国出逃的消息他们也从不同途径予以确认,但这一个总督和一个巡抚就是不肯来台山,钦州恍若世外桃源般,竟是与世无争了,天知道这督抚二人是怎么想的。

    葛义来时曾请示周士相,是否出兵将钦州攻占,如此也可从钦州派兵攻击安南北部地区,和海上的远征军配合,迫使安南交出扣押的永历朝臣和大长公主、徐应元等人。另外直接将连城壁和张孝起押到文村去,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得在劝唐王监国章上署名,这样永历朝廷在两广、湖广的的所有官员全都参与唐王监国事,唐王监国更加名正言顺。换言之,今后两广及湖广的明军所属力量便都尊奉唐王,不会再承认什么永历朝廷。(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乱

    葛义的这个提议对于唐王监国事有很大臂助,毕竟连城壁和张孝起的地位摆在那,不管周士相承认不承认他们,他们都是大明朝的总督和巡抚,这一点即便是清廷都是承认的。然而周士相没有让葛义派兵攻打钦州,只要他先来文村,等赵自强那边有所进展后再决定是否攻下钦州,从陆地发兵安南。

    周士相的看法是眼下留下钦州,未尝不是给安南人的一个转圈余地。毕竟他眼下无意攻占安南全境,因为太平军还没有这个灭国能力,就是有,周士相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应付安南人随后的大规模游击反抗。当年成祖三十万大军在安南都没能肃清安南反抗军,后世美国佬同样也没干成,因此周士相不以为凭现在的太平军实力能完成这件彻底占领安南的大事。倘若在安南投入过大,那就本末倒置,相对于白眼狼般的安南,清廷才是太平军的心腹大患。

    用兵安南,周士相只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安南的稻米,二是为了那些被扣押的人。而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虽然部下们都将那个大长公主当成未来的齐王妃般重视,不少人嚷嚷着杀进安南抢回王妃,可在周士相眼里,那个他见都没见过的公主或许还不及一船稻米对他重要的多。

    军情司那边对安南的情报动作初步有所进展,据探,安南国内国情复杂,当权三家,各自拖拉后腿,安南国王并不是一言九鼎,也无力操控国内政局,擅自扣押大明朝臣和大长公主一行的便是占有安南北方私自所为。

    这个情报让周士相对用兵安南更有了把握,而安南的地形狭长,水师力量薄弱,海防近乎于零更是压逼安南的有利条件。对安南该怎么做,周士相已经全权放手给赵自强了,只要赵自强不犯蠢,那么安南人的结局注定和后世的满清一样——以举国之力讨大明这个宗主欢心。

    军部参谋们有人认为安南人如果在远征军的压力下会孤注一掷向广西进军,进而有可能威胁南宁等地,如当年宋朝时的侬智高般。对此,周士相莞尔一笑,太平军目前在广西也不过只是控制了几座大镇,广西南部基本上还没有占领,那里都是土司武装力量盘踞,若安南人有兴趣北上,周士相反而举双手为他们加油。因为如此一来,安南人反而会帮助太平军消灭那些不肯臣服的土司力量。

    若是那些土司力量倒向安南,和安南军队一起攻打南宁,周士相也不担心。便是最后战局真演变成那样,太平军就发兵攻下钦州,然后从钦州插上去一举断掉北上安南军队的后路便行。远征军那边再在安南登陆,单以一家之力想要北上的安南军队便是孙猴子也得趴下,毕竟扣押大明朝臣和公主的是安南北边那家,而不是南边那两家。要是大明能够帮助那两家把北边那家干掉,恐怕军饷钱粮开支南边那两家会很乐意承担,甚至直接发兵相助。这世上雪中送炭的少,可从来不缺乏落井下石之辈,更何况牵涉到的还是巨大的利益之争。

    大学士郭之奇现在身体也养的差不多了,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