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擅动百姓一草一木者,一定枭首示众,同班同队的弟兄连罪不贷!。。。。将士们,我们要成为仁义之师,要让百姓们壶浆相迎,本藩问你们,你们做得到吗?”

    “做得到!”

    数千铁甲将将士再次齐声高呼,声势真是惊人。

    与郑成功同来的兵部左侍郎张煌言见了这数千铁甲精兵风范,大为兴奋,不禁作诗一首:“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尚鸡栖。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鸡栖”就是鸡舍,文天祥正气歌有“鸡栖凤凰食”,指鸡与凤凰混居同食。张煌言感慨他仍未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鲁王当年监国时授于的兵部侍郎的身份领军,故而对待郑成功只能是长揖不拜的“揖客”。不过张煌言虽知自己军力远逊郑军,但他却期许自己的“游兵”能成为水犀劲旅,在入江夺取南都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随定西侯三入长江,证明鞑子没有江海作战的能力,而国姓水师的战力又远胜之,故由海道入江,直抵南京,绝非难事。更重要的是,南京为高皇帝孝陵之所在,其号召四方的意义,绝非二岛、滇、黔、粤、桂可比,而且攻下南京,便可控制漕运水系,漕粮为我所有,更足以为抗清之张本。漕粮一断,京师必乱!”张煌言如此对身边的延平藩下参军陈永华道。

    走下高台的郑成功听到了这番话,笑着问张煌言:“侍郎以为我们多久能拿下南京?”

    张煌言想也不想,脱口便道:“最多一月!我估计顺风顺水的话,20天便可在秦淮河畔共饮美酒,右手杀鞑子,左手揽佳人,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张煌言风趣的谈话,顿时让气氛轻松起来,也在不知不觉中鼓舞了众人的士气。

    “张侍郎所言,亦是珍惜我得之不易的局面。但以保全之道而言,我亦认为取江南则厦金安,正如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就是以攻为守,若欲坐待良机,恐良机未至,而时不我与。如张侍郎所言,取江南,除截断漕运外,更足以号召天下豪杰。我方即使退居厦、金两地,清朝岂能忘我哉!且我悬挂招讨大旗,便是要招仁义豪杰讨残暴鞑虏。我军沿江恢复,直指南京,则天下英雄必跂足相从!”

    说完,郑成功转向陈永华,吩咐他道:“你派人回报宗伯钱大人,就说本藩会谨遵教诲,请吾师放心!另外你派人知会广东方面,太平军若由陆路北进江西,与本藩共同会师南京,即能扩大战果,底定江南半壁。”

    钱宗伯钱谦益是郑成功的老师,他的字大木还是钱宗伯所起,这十多年来钱宗伯与他金厦联系从未中断,这次郑成功大举发军入江,钱宗伯在联络江南士绅这块可是出了大力的。

    在到达崇明的第二天,郑成功就派人知会清朝的吴松常镇提督马逢知起义反清,还特别叮嘱使者态度要得体,不刚不柔,不卑不亢,要劝马逢知尽速决定,毋需怀疑延平的决心与实力,若是等到郑军攻下南京后再表态,功劳就打了折扣。

    马逢知已得钱谦益书信相劝,又见郑军势大,反复考虑之后回赠了一把扇子给郑成功,未拒绝,也未答应,也没有对郑军发起攻击,更没有将郑军大举云集崇明岛这一消息向江宁报告,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马逢知如此,钱谦益多年的心血算是没有白费。(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条约

    “强盗,这完全是一帮强盗、土匪!不谈了,绝对不能再谈了,真要答应了明人的条件,咱们就是国家民族的罪人,是要被打在历史耻辱柱上永不能翻身的,是要被万千国人唾骂至死的!”

    “范某虽一介儒生,可也知礼仪廉耻,明人欺我太甚,威逼要胁我竭国力讨他欢心,是可忍孰不可忍!黎大人,请回禀主公,谈判破裂,明人要求我们满足不了,请主公点齐都城优兵禁旅,请皇上颁旨,谕令天下子民,与明人拼了!”

    “国破山河在!我安南大黎千万人民,便是尽数死绝了,也不能让明人欺辱得逞!”

    “皇上啊,主公啊!臣无能啊,这条约真不能签啊,臣万死也不能签啊!”

    “。。。。。。”

    南定府城,安南谈判使团驻地内,副使范永锦悲愤欲绝,在他看来,和他们谈判的这帮大明官员哪有个天朝上国大臣的气度,完全就是一群无赖和强盗的组合体。

    悲愤之余,范永锦请求正使黎珠立即停止与明人谈判,使团撤回,请都城备城!

    范永锦的强硬行为得到了使团大部分安南随员的支持,一致跪求黎珠速速回返。

    望着跪了一地的随从和官员们,黎珠哀声叹气。他何尝要留在这里受明人的欺压,然而形势比人强。根据现在的局面来看,如果不能尽早与明军签定议和条约,对于大黎朝和郑主来说无疑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

    相对贪婪无度的明军,高平的莫氏和南方的阮氏才是大黎朝真正的大敌。明军贪婪不假,索求无度也是真,可他们终究要的不过是钱财和粮食,而那莫家和阮家却是要大黎朝的命,要郑家的命啊!

    黎珠不担心明军真的能打到升龙府去,也不担心各地起事的汉人能翻了大黎朝的天。但是这条约一日不达成,明军就一日牵制着郑军,而在明军的援应下,各地起事的汉人掐断了都城和各省联系,阻断汛道和粮道,到处袭击郑军,使得大黎朝除了都城和北方寥寥两省,处处告急。这等于掐住了升龙的脖子,令整个都城呼吸不得,也让大黎中央对地方的指挥调度失灵。

    眼下高平的莫氏军队被挡在北干,南方的阮氏军队也被郑根拼命拦截在香山县一带,可明眼人都知道,南边也好,北边也好,都是在苦苦支撑,毕竟因为和明朝的战争已使大黎伤筋动骨,明军一日不退,都城的优兵禁旅就一日不敢远调,各省又都糜烂,战事久拖下去,大黎很可能就此垮台。

    想到郑主接连发来的催促签约密函,黎珠苦笑一声,他知道郑主是要自己背下这个黑锅,顶下这个千古骂名。因为如果不能赶在阮氏和莫氏军队兵临升龙府前签约,那就什么都迟了。郑主真要倒了台,他如何有脸见死去的先主!

    罢了,我之名声与国家相比不值一提,今日便让我黎珠做回大越军民的罪人吧!

    签约,必须马上签约,明人要银子,给他们!要粮食,给他们!要人,也给他们!只要大黎不倒,只要郑主还在,这些总归还能回来!

    打定主意后,黎珠再也不与范永锦解释什么,以总统大臣的名义下令立即重启与明军的谈判。

    在黎珠的强压下,升龙的郑主又不置一词,范永锦与一些主战的官员只好无奈的服从。

    明黎谈判在中断一天后重启。经过数天的无休止争吵和老套的武力威胁后,黎珠代表安南黎朝与赵自强签订《明黎南定条约》,条约全文内容如下:

    兹因大明监国殿下、黎朝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明监国殿下特派钦差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赵自强,远征军副都督卢光祖;黎朝君主特派全权大臣黎珠;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嗣后大明、大黎永存平和,所属明黎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自今以后,大黎朝君主恩准大明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黎沿海之南定、海阳二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明监国殿下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二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因黎朝将大明大长公主一行强留境内,吓以死罪,今大明监国殿下准以白银四百万两赎罪,并立即将公主一行护送交还大明,如有怠慢,大明天兵必将再讨还伸理。

    凡大明商民在黎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黎君主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明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因大明为索还公主及朝臣,兴发大军伸求讨理,劳师顿众,死伤颇多,今酌定水陆军费白银一千二百万两,黎朝君主、副王郑氏准为偿补。念黎朝百姓不易,大明监国殿下准以先期交付三百万两,余下五年分期交纳。年例定额不足者,由黎朝备以稻米代偿。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两加息十两。双方议定,安南稻米价格为每石(120斤)一两银,条约期内,此价格永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