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8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功名又如何?吴伟业知道吧?崇祯朝的榜眼呢,还不是说革就革了。还有那鞑子的探花郎,也是说罢就罢了。咱家大帅说了,往后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是欠税不交的,就统统罢为平民。凡是主动交粮交税的,不管你是有功名的还是没功名的,以后都是大明朝的公民,朝廷一视同仁,绝不偏颇,不管你在哪,出了什么事,都有朝廷替你做主,这叫新朝新政知道不?”

    “新朝新政?有功名的和没功名的一样了?”

    老吏和一众侍卫被这兵丁透露的消息惊呆在那里,这话岂不是说泥腿子往后和读书人、官老爷平起平坐了么?

    听到吏员通传说是皇帝的侄儿永兴王来到了金山卫,正在主持华亭清欠的汤效先吃了一惊,因为他从前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还有个侄儿在世,只知皇帝只有一个侄女。却不知哪里冒出来一个侄儿,这要是真的,岂不是说皇帝百年之后,这永兴王将是大明朝的新皇帝么?!

    汤效先震惊之余,也是不敢怠慢此事,忙亲自出来见了永兴王府的人,随后便带着一众属员往码头去迎永兴王。

    此时,相隔数百里外的浙江余姚县衙外,一个三十岁的教书先生在衙门外彷徨半天后,终是拿定决心,大着胆子捶响了衙门外的大鼓,等差役将他带到匆匆上堂的知县面前时,这教书先生不等知县发问何事擂鼓,就大声道:“我是朱慈焕!”(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为晋王,所以我们在!

    在缅甸孟马一带养病的晋王李定国三月才得知吴三桂已奉永帝为正朔,此刻领大军入陕去了。巩昌王白文选和吴三省等人曾经领军前往国境的打洛,试图进入云南,然而却被吴三桂委任的云南巡抚林天擎击退,不得不退回孟马一带。

    孟马一带瘴疫横生,多是原始森林,罕有人烟,近万明军在此生活,虽有边境一些土司救济,但仍缺医少粮,短短数月,就有一千余将士染役而亡。白文选和吴三桂入滇不果后,均是不明白为何吴三桂已经归明,还要将他们挡在国境外。晋王一语道明,道吴三桂挡他们在国门外,不过是为把持皇帝而矣。

    云南巡抚林天擎是洪承畴的学生,洪承畴死前曾再三叮嘱他万不能放李定国入滇。吴三桂领主力北上时,也留下精兵数千并原大西军投降过来的万余兵马供林天擎把守云南。林天擎以这些兵马驻防扼守边境几条要道重镇,并不主动出边寻找李定国部,只封锁粮草和盐铁,致使边外的明军困难重重。但即便如此,数千明军将士却在此顽强坚持。

    白文选和吴三省回到孟马后,病体稍愈的晋王李定国亲自主持了对缅甸人的一场攻势,击溃俘杀了缅军四千多人,从缅军手中缴获了一批粮草辎重,使得明军的生存条件稍稍变好。但此非长久之计,缅甸方面见打不过明军,便全线收缩,和云南的吴军一样只控守重镇,并将缅人的一些村镇焚毁,强行迁离当地人,以达到隔绝明军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定国部越难从当地缅人那里得到粮草供应,与此同时,一些一直跟随李定国部的官员们也主张主动向云南的吴军缴械,换取吴军放他们回国。这些官员之所以有此主张,因为他们都是永皇帝的追随者,现在皇帝既然在贵阳,吴三桂又反正归明,那么他们自然要前去追随。很多官员对于吴军不允晋王回滇的意图都很清楚,只是他们是永皇帝的臣子,并非晋王的臣子,所以心态上自然不可能为晋王考虑。

    晋王对此很是犹豫,一方面他对永帝已经灰心失望,不愿再奉他为天子;另一方面他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千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就这么在异国他乡挨饿葬命。只是若是松口允许这些官员回滇,对于正在坚持的军心必然是个极大打击。这个口子一开,很难说将领和士兵们会不会也选择归降吴军。

    林天擎通过细作得知李定国部的艰难处境后,不失时机的向李定国的部下抛出橄榄枝,允诺这些大西军的将士只要主动离开李定国,便悉数接纳他们,并按在李部官职给予任命。这一手段取得了一些成效,前后有数百明军因为归国心切,偷偷离营北返。

    吴三省对于北返的部下没有做任何拦截追捕,白文选则是派兵抓回了一些人。但当他准备将这些逃营的士卒阵法时,晋王却阻止了他。李定国不但不许白文选杀人,更要白文选将他们放走。晋王的仁义使得一些北返的士卒痛哭流涕,不少人选择留下来誓死追随晋王。但也有一些人在痛哭之后,继续选择前往云南。和忠诚信义相比,见不到任何希望才是最让人绝望的。又如一些士卒跪在晋王面前哭诉那般,他们不想死在异国他乡,他们只想死的离家近一点。

    两天后,在白文选和吴三省不知情的情况下,李定国突然召集了追随他抗清的文官们,告诉这些文官,他们当中若有人想回云南的,可以离开。

    白文选得到晋王世子李嗣兴的通知赶来时,已经有一百多官员带着他们的随从和家人启程回滇。

    白文选痛心问晋王为何放这些人走,这么做会导致全军溃散。

    “他们是永的臣子,非是我李定国的臣子,他们追随我,只是为了抗清。现在清廷已经退回北方,永回到了国内,他们自是应该去追随永,我强留他们有何意义。再说,人家也不想留在我这,强扭的瓜不甜啊。。。”晋王的神情很落寞,一场大病让他不仅白了许多头发,精神也差了许多。

    “林天擎不可能天天看着我们,总有一天,我们能打回云南,贵州,就如当年一样!晋王,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还能东山再起!”

    白文选见晋王气色不好,便不忍再埋怨他,只劝晋王振作起来。

    “我九岁被义父收为养子,已经整整征战了32年。义父死后,我和孙可望一起并肩作战,为的是将咱们大西军的旗帜继续打下去,让咱们大西军的香火不断。后来,我支持孙可望联明抗清,那时我想的是不能让满鞑子占了咱汉人的江山,叫咱们做了亡国奴。一场场征战下来,我付尽心血,可到头来,我得到的是什么?”李定国满目沧桑,“我从未负过大兄,也未负过天子,可他们。。。”

    李定国没有再说下去,脸色却很悲愤。

    白文选叹了口气,劝道:“晋王,朱由榔负了你,咱们就不认他这个皇帝便是!满鞑子都退回了北方,南都也已经光复,局面比从前好得太多,晋王你应该振作起来,领着咱们老兄弟走下去!”

    李定国摇了摇头:“我连弟兄们的口粮都筹措不到,又如何领着他们走下去。”

    “没有吃的,咱们一块想办法便是,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不成?只要咱们活下来了,今后总有机会回国的。。。。那些人既然想走,那便让他们走。患难见真情,咱们越是困难,可留下来的人都是誓死追随晋王你的好汉子!正因为有晋王你在,他们才能撑下来,若晋王你都放弃了,叫他们怎么办,难道晋王你真忍心看着他们死在这异国他乡吗!。。。晋王,因为你在,所以我们才在啊!”

    “我。。。”

    李定国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半响,他睁开双眼,眼中带着泪花,咬牙对白文选道:“我这一辈子没向任何人求过什么,现在为了这些追随我的弟兄们,我必须求人了。”

    “晋王想求谁?”白文选心头一突,他以为晋王是想向吴三桂低头求助。

    晋王却非白文选以为的那般,他道:“我想派人去求周士相。”(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九章 远征军回调

    广东廉州海安所和琼州隔海相望,自太平军占领全粤后,便在此修建军港,成为广东水师继珠江黄埔港之后的第二个大军港。远征军水师统制官吴远在此设立了水营副将,广东巡抚廖瑞祥也派遣使者接收琼州府,得儋州、崖州、万州等三州十三县,计得丁口六万七千余人。岛上原有抗清义师四千余人被悉数整编为琼州保安团,负责招讨岛上不服王化的少数民族,并围剿海盗窝点,负责地方治安。因不愿被汉人管辖,岛上黎族不断起事,数支黎族武装活跃在五指山一带,琼州当局两次围剿失利,不得不行文广东巡抚衙门请派兵马支援。

    广东方面立即派出驻于雷州的一支太平军新建镇的两个旅搭乘广东水师战船渡海,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围剿,终成功将黎族武装镇压,随后琼州府执行“改土归流”,于原黎族地区设太平州管治。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