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9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士相将这个担忧告诉了宋襄公,未料,宋襄公在回信中却让他不必担忧军情司会反噬。

    宋襄公告诉周士相,当年的东厂可比现在的军情司更为庞大,权力也更大,可有明一代,可曾听闻东厂噬主的?

    周士相一想也是,明朝历史上,有东厂,有西厂,还有内行厂,涌现了那么多的权监,可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厂卫尾大不掉,反噬朝廷的事。由此证明,情报机构哪怕规模大到吓人,权力也大到让人谈之色变的地步,其也不具备操控朝政的能力,更不可能会影响国策。换言之,只要中央政府和各级官府与军队不烂掉,情报机构永远也不可能独立来一场“改朝换代”,甚至发动宫廷政变也不能。他们只会是决策者的助手,提供情报的来源,而不是决定决策的主导。

    周士相唯一要做的就是牢牢掌控军情司的人员任免,不使一人长期在位。比如张安再忠诚,耿精忠之事也隐隐有了自作主张的苗头,这是万万不能容许的。周士相考虑辽东事毕,就将张安调离军情司,对司中要害人员进行定期更换。为了安抚张安,也酬其这些年的劳苦功高,周士相拟授张安为伯爵。若此事得以实施,那张安就将成为有明一代,第一个以“番子”身份晋爵之人。这倒和周士相前世某位晋升大将的情报人员很相似。

    当初在周士相的默许下,张安成立了直属军情司的情报武装力量,初期只是负责接应和剌杀、剌探等任务,现在随着太平军的壮大,这支武装力量也变得壮大,并且正规起来。当年不过几十人的军情特种小队,现在已经拥员三千余,并被周士相赐名为“锦衣内卫”。

    从“死士”摇身一变为大明朝的“锦衣内卫”,用周士相的话说,就是鸟枪换炮。若陈默在天之灵,知道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那些人如今成了锦衣内卫的大官,恐怕也能瞑目了。

    锦衣内卫的存在,使得军情司可以在不和地方、驻军打交道的前提下,就能直接调到人手进行抓捕。如此,锦衣内卫和当年东厂的番子更是相像,甚至可以说是一脉同源了。不过锦衣内卫抓捕的对象仅限于敌对一方的细作,对官吏将领,锦衣内卫不能擅自进行抓捕。必须在查证实据下,上报军帅府,由周士相批准,领取军帅府发给的“驾贴”才能进行抓捕。这和当年东厂办案的程序如出一辙。因为自己领导的军情司和当年的东厂太像,所以就连张安也时常会自嘲自己是“公公”,不过他这公公终是有鸟的。

    。。。。。。。。

    锦衣内卫的出现,让明珠的几个随从都很惊慌,不明白他们的行踪怎会暴露的这么快。

    “保护大人!”

    护主心切的明珠随从纷纷从马车上跳下,他们抽出了藏在马车下面的刀剑,看样子,是要和锦衣内卫拼命了。

    “大人,你先走!”

    蒙军旗出身的三等侍卫拓古挡在明珠身前,头上的帽子已被他摘下,露出光秃秃的脑袋。另几人也都是视死如归,他们能被明珠选中潜来江南,也早已经是置生死于度外了。倘若胆小之人,明珠也不会选他们。

    “纳兰明珠,跟我们走吧!”

    两年前,曾在苏州城门拦下周士相的补锅匠刘文远按刀向前,眼面前的纳兰明珠让他印象深刻,因为对方从他手中已经跑了两次。

    “跟你们走?”

    明珠依旧镇定,他轻声笑了起来,事到如今也不必隐瞒什么了。他将头上的假发取下,同样露出光秃秃的脑袋,上面清晰可见有一道新鲜的细伤口,显然是最近剃发时不小心割伤的。

    刘文远冷冷看着眼前的明珠,上头下了严令,死活都要将人留下,这一回无论如何是不能再让这明珠跑了。要不然,他还真没脸去见将自己从军中一手提携出来的宋副使。

    让刘文远意外的是,纳兰明珠竟然没有逃跑,反而很是镇定的问道:“这么看来,赵祥伟已经被你们拿了?”

    “世上已无赵家。”

    刘文远目中闪过阴冷之色,就在昨天深夜,赵府上下百余口都被处死。

    “可惜了,不过也是应有之意。”明珠点了点头,旋即笑了起来:“不过你们终是迟了,我要做的已经完成。”

    闻言,那一众锦衣内卫都是露出愤怒之色,因为现在江南各地已经暴乱四起。他们从松江一路追来时,看到不少被教民屠戮的村庄。要不是为了抓捕明珠,他们早已投入平暴。

    “狗鞑子!”刘文远咬牙喝道:“拿下!”

    众锦衣内卫立时执刀上前,明珠随从拼死保护明珠,却因寡不敌众被锦衣内卫纷纷砍倒在地。明珠自知断无逃出之理,拼死反抗,身中数刀。倒地之时,明珠手中却紧紧握着一枚玉佩,这是他准备回去给儿子性德的礼物。

    刘文远走到明珠的尸体旁,将他攥得紧紧的拳头扒开,从中取出了那枚玉佩。阳光映在玉上,发出血色的光芒。

    横沥镇,汤效先跪在河滩上失声痛哭,面前是被剁成了几块的丁主薄尸首。

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胆英雄

    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若知道事态会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汤效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丁主薄去白鹤寺,而是亲自调兵将教寺连根拔起了。

    丁主薄死的极冤也极惨,那两个同他一起去教寺的六房书办的尸体也在河滩的另一边被发现。发现时,已经被河水泡得烂了。

    白鹤寺的教民在乱首马大龙的带领下血洗了横沥、大闸埔等几个乡镇后,终于想到了嘉定城。只是,等马大龙带领杀红了眼的教民赶到嘉定时,县里早已经有了防备。

    嘉定县内并无驻军,不过汤效先从松江府城回来时特意跟府里要了一队兵丁护卫,大概有百人。这百多兵丁按府里的要求留在嘉定一月,待期毕回原驻地。教乱之后,这一百太平军就成了嘉定守城战的主力。县里还有保安大队,不过是新组建的,训练都不足一月,战斗力并不强。在于百恩的协助下,汤效先发动全城百姓,衙门的差役捕快和六房的人都上城防御。

    汤效先和于百恩抱了必死之心坚守嘉定县城,一旦县城被攻破,意味着什么,二人心里很清楚。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若不能将教民挡在城外,这嘉定,就如十七年前一样,伏尸累累了。

    此时,城外的情况已由逃出来的百姓陆续传进了城中,城中百姓几日前就受过教民的祸害,这一次当真是人人齐心,不要官府一钱一粮,也不要官府的重赏,自发的投入了保卫县城的战斗中。

    本来按计划攻打嘉定县城的还有县内几家被清欠打击过的士绅,但当这些士绅组织的人马知道教民见汉人就杀,几个乡的汉人都叫杀光后,除两家对太平军恨之入骨的士绅,其余各家均是放弃了造反,改而聚集人手围堵教民。那两家执意和教民配合的士绅因为人手少,又联络不到教寺,不得已只好向昆山方向活动,期望能和昆山的造反军一起拿下昆山县城。

    马大龙部聚集了四千多教民扑向嘉定县城,可之前他们威风无比,几十人就能血洗一个汉人村子,这会面对嘉定城内的一百正规军和差役捕快、青壮组成的守城队伍,却是攻了半天都没能杀死城上一人。

    汤效先是带过兵的百户,对教民观察了半天,发现他们的武器不多,大多数教民拿的不过是竹枪,且指挥纷杂、队形散乱,完全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后,果断下令开门出击。

    为了赎罪,汤效先身先士卒,穿着那身知县官服拎着大刀就冲出了城。知县带头,衙役青壮自是人人倍受鼓舞,那一百太平军也是冲在最前面。

    马大龙打了半天,没打死城里一人,手下教民却死了上百人,正是怒急时,陡的发现城门大开,城里的人马冲出来,不由大喜,传令教民们随他去杀汉人。哪个不前的,当场就由教寺的人乱石砸死。

    马大龙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手下的教民。他们能够张狂到现在,血洗无数村庄,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打,而是因为被他们屠杀的汉人百姓根本没有防备。而一旦面对组织好的汉人,尤其是有正规军在内的队伍,哪怕教民人多,也是挡不住一个回合的。

    仅仅不到半个时辰,数千教民就被嘉定守军打垮。

    重新拎刀杀人的汤县尊没了菩萨心,也没了顾虑,此刻只想着报仇,想着为那些因为他的犹豫而丧生的百姓报仇。

    教民颇是欺软怕硬,发现自己由杀人的人变成了被杀的人后,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