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哭笑不得是的许多体面惯了没有介入嚎哭的官员,也凑过来报名……

    锦衣卫都看呆了,这哪是作为日后赏罚依据的黑名单?分明是在争先恐后的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嘛。

    其实要不是廷杖吴中行四人的场景,大大刺激了在场官员。激起了沉湎多年,却一直藏在他们血脉中的,大明官员的不平气节的话,恐怕不会呈现这么强烈而普遍的逆反心理。

    朱希孝一看,这样下去哪行啊,非得天下大乱不成。他赶紧央求沈默道:“元辅劝劝大家回去吧,这样闹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要叫我元辅了“沈默望着仍在争先恐后签名的百官,深深叹息一声,刹那间好似苍老了许多:“事情闹到这一步,都是我的错,本官还有什么颜面再忝列朝纲?“说着他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道:“百官有错,都是我这个当首辅的没有教导后希望皇上罚我一人,不要追究他们了。”

    看着力透纸背的“会稽沈默,二字,朱希孝苦着脸道:“您老这不是灭火,是火上……”

    “沈默漫不经心看他一眼,目光中的凌厉寒意一闪即逝,却足以将朱希孝冻僵,硬生生打住了话头。

    之后朱希孝就像被抽失落了精气神一般,对后面发责的事情毫不干涉。

    首辅大人都签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包含六部九卿,几乎所有在场官员都在锦衣卫的册子上签名留念。因为情绪都很激动,大家的签名都很大条足足用去了三大本,才算是记录完毕。

    皮球又踢回皇帝那里,看着那足足三本,几乎就是京官hua名册的记录,万历皇帝懵了,怎么会这样呢?不该该这样啊!这些臣子为什么不害怕朕?为什么朕越厉害他们的抵挡也就越激烈呢?

    万历双手撑在城墙上,脸上身上都冷汗津津。究竟是法不责众,还是把在册官员都抓起来哪怕对感动而不计后果十六岁的少年,都是不难做出的抉择总不得把朝廷官员都抓起来那国家怎么办?

    国人怎么看自己?史书上又会如何评价?只要稍稍冷静一下,万历就明白此刻不得蛮干,但具体该怎么办,不是他能想清楚的最终万历没有下令抓人,而是两眼直直的看着受刑的四人包扎完毕,被抬上担架,在百官的蜂拥下离开了长安街……

    因为圣旨有令,行刑完毕后立即离京。所以一大早,锦衣卫便到四人家中,催促他们收拾行装,然后把他们赶到左安门外等待,一欺行刑完毕,便接着他们四个上路。

    虽然不在行刑现场,但因为万历不让受刑的人戴嚼子,所以里面的消息,一干家属听得清清楚楚,先是听着四人挨打的哀嚎,后是听到百官嚎丧,直以为自家老爷是被打死了,四人的家属嚎啕大哭,甚至有人直接昏厥过去。

    一看到四人被抬出来,家属们赶紧围上去,看看自家的老爷是否还活着,不可中的万幸,四个人都还喘气,被李时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四个人一个都没死,这是百官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他们亲眼目睹了行刑的过程,那么恐怖的棒子,足以开碑裂石了,怎么四个壮汉轮流打,却连个人都打不死?有明白人便小声说出了“真相,原来那些行刑的锦衣卫,包含那个司刑千户,昨日都得了贿略。翰林院和刑部的官员凑了一大笔银子,人上托人保上托保找到他们,央求他们今日手下留情。

    锦衣卫狮子大开口,要了双份的贿略,才承诺留他们四人一条命。

    否则,若是行刑的人使坏,不消刻意加力,十杖之内就可以把骨头敲碎,三十杖内足以毙命。若是用尽全力去打,就算是一身横练的铁汉子,也撑不过三十杖,就得一命呜呼。

    所以四人侥幸不死,并不是运气原因,而是技术原因。要知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被抓来执行廷杖的,每个行刑手都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得达到想让人活就死不了,想让人死就活不了,想让人残就再也站不起来的境界,才能吃这碗饭。

    好比这次,他们概况上把棍子举得高高,挥下奔也十分猛烈,但在快要着身受的一刹那,他们手腕一硬,把灌入刑杖的劲往回收了许多。并且,下杖的处所也很讲究,专找肉厚处击打,要命的关节处则尽数避开,这才让四人捡了条命固然也只是比死人多口气,究竟�结果那带有铁刺的檀木杖威力太大了,况且不把他们屁股和大tui上的肉打得稀烂,怎么跟皇帝交差?

    为了几千两银子,锦衣卫就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玩这种幻术,要是没有另外因素的话,还真是要钱不要命呢……

    固然官员们不会认可他们贿略过朝廷鹰犬,他们的说法是,四人的浩然正气感天动地,是老天爷保估他们平安无事的。

    知道四人没死后,许多人心中生出无限羡慕,他们知道这四位注定青史留名,成了天下人人敬仰的楷模并且是活着的楷模,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朝还是在野,期待他们的,将是人们的崇拜和爱戴,从此注定璀璨一生。

    期间还产生了一件令人记忆犹新的事情……赵用贤是个大胖子,廷杖后,被割下了一片片手掌大的肉,同僚将其收拾起来,交给赵用贤的妻子,意思是好歹给你把人完整弄回来了。只见赵夫人让仆人从车上,拿出个瓷坛子,然后珍而重之的把老公的肉放进去。边上人很是奇怪,问这位大嫂,你这是要搞什么?

    只见这位身材高大、素有悍妻之名的赵夫人,淡淡道:“腊而藏之,以教子孙。”原来这位嫂夫人看来,自己丈夫被皇帝打屁股,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她要留下纪念品,作为对子孙后代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娃啊,你爷爷虽然挨了打,可是光荣伟大了不起呀!

    这办法听起来真有些恐怖,然而却有力的说明了,本朝人对廷杖的态度。

    廷杖一挨,立地成佛,这条大明朝波动不灭的铁则,果然又生效了。四人当天下午离京,不但百官相送,甚至连北京城的老苍生都纷繁慕名而来,为四人送行。因为四人的身份是犯官,不得再动用公家的驰驿系统,京城最大的通达车马行,便主动免费提供最好的服务,包管平安舒适的将四位大英雄,及其家眷护送回家。

    令大家欣喜的是,四个人里已经有两个清醒过来了,就是少受了二十杖的吴中行和赵用贤。两人虽然面色惨白,却意气如常,当着押解官和厂卫数十人的面,尤嘱咐同僚不要对高压垂头,要继续致君尧舜,要竭尽全力维护朝纲!

    就在众人依依话别之际,刑部二位侍郎、翰林学士申时行也到了,不但带来了本部本院的程仪,还有首辅沈阁老送给他们的礼物……四个典雅的檀木盒。对首辅大人送了什么,大家很是好奇,艾穆和沈思孝还昏着没办法,他们便撺掇吴中行和赵用贤打开自个的看看。两人拗不过,只好颔首,于是打开各自的盒子。

    只见送给吴中行的,是一只精美的羊脂玉杯,上刻诗曰:“斑斑者何?卞生泪。英英者何?兰生气。追之琢之,永成器。,再看送给赵用贤的,是犀角杯一只,上刻诗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吝剖心,宁辞碎首。黄流在中,为君子寿。,对二人做出高度的评价和美好的祝福。

    有了首辅大人的肯定,四人更是“直多满天下”万历皇帝万万想不到,他将四人逐出京城,不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造成了持久而轰动的效应……………,四人每到一处,都有沿途官员迎送,本地的书生苍生,更是将他们视为偶像,有些人甚至赶路上百里,就为了见他们一面,给他们鞠个躬。沿途的书院、府学、以及各种文会,更是力邀他们登台讲课,请他们现身说法,让学生文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正道、什么是公义!

    小皇帝究竟�结果还是太年轻了,他不明白华夏民族两千年,任你什么帝王将相,都被卷入洪流成为历史,只有浩然正气贯穿始终而这股浩然正气,全赖如此志士仁人一脉相传。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亦有猛士奋失落臂身。是男儿,岂能如犬豚芶活?斧钱加颈,又焉能令万人吞声?两千年的衣冠传承,文明灿若星汉,这些具族的脊粱始终是最闪亮的明星!

    在南方,吴中行等人的家乡,更是引起了激烈的反应,报纸上连篇累牍的讲述三人生平,讨论官员的双重身份“……念书人,和“为臣者”究竟孰轻孰重,遇到道义和皇命冲突的时候,是该听从哪一个的。甚至有激进的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