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10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可法就这么倒在了一个小小的盐政改革上。

    最终,史可法默然地自求致仕,给一个体面的结局。

    “是偶然,却是必然。”朱慈心中念叨了一句。

    他并没有想针对史可法,事实上,黄道周与史可法这两个旧党领袖对朱慈来说还是有必要的。保持朝中的反对派存在,就是保持皇帝陛下的一部分权威。

    史可法的失势,是他跟不上时代。

    他习惯于旧秩序,习惯于旧的帝国治理方式。是以,当新政出台的时候,史可法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对,下意识的拒绝。

    这样的反对与拒绝,注定了史可法不是败在盐商上,就是摆在下一个改革的议题上。

    固然,大部分的改革都是失败的。

    但朱慈不一样。

    朱慈还年轻,他的意志,也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样的一个有心改革的皇帝,将保持朝廷长达四十年政策主旋律的稳定。这样的改革,哪怕只是用最保守的办法耗,也足够获得胜利了。

    “三留三退罢。”朱慈默默地写了几句挽留的话,随后,却传了一句话给李邦华:“议定内阁大臣退休标准吧。”

    官员的退休荣养制度,在杨文岳之后,迎来第二个例子了。

    杨文岳退休,接替之人是倪元璐。替补进入枢密院的是担任武职的孙传庭。对此,全军上下十分淡定。

    在陆军学校成批成批的训练灌输之下,军权是朱慈的禁脔,无人能动摇皇帝对军权的掌握。

    倪元璐追随朱慈功高,升任枢密院正职毫无问题。同样,孙传庭早有威名,若非不是从龙之臣,担任正职都无问题,继任枢密副使也无人有异议。

    西府十分稳定。

    东府对于替补一人进国务内阁大臣却是引发了一阵波折。

    不过,这些波折于外人而言,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于朱慈,其实很简单。他稳坐钓鱼台,最终推动了而今吏部尚书李遇知升任国务内阁廉政大臣。

    这是必然之举,一如傅淑训一样。身为财政与经济大臣,管户部。在新考成法的影响之下,吏部天官的威望自然更高一重。

    与此同时,也许是作为平衡,也是伏笔未来中央机构的革新。朱慈在召开每月一次国务内阁大会的时候,下令陈子龙、徐焕武、顾炎武、朱之瑜、常志朗、司琦等人列席国务内阁会议。

    其中,陈子龙是新闻出版总署长官、徐焕武是帝国中央银行长官、朱之瑜是教育总署的、常志朗是关税总署的、司琦则是廉政总署的。

    不管是新闻出版总署、教育总署、关税总署、廉政总署以及中央银行,都是品级最高不过正五品的小部门。只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直达天听。他们享受双重领导,在业务上对国务内阁各大臣进行汇报,同时又有权直接向皇帝陛下奏报。

    显然,这是朱慈的一套新班底。也是他们,运行着大部分新政的施行。

    从前,他们显得非常低调。

    但现在,朱慈显然已经认为,低调的保护色已经不再需要顾及太多了。

    朝中,是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第二十八章:访欧使团

    更新换代正在缓缓推行。

    新生代的列席会议还只是一层试探。

    哪怕是顾炎武,也只是列席之权。也就是说,只能带耳朵过来,没有发言权。至少,没有主动发言权。

    但谁又能否认,一旦时机成熟,所有总署都会光明正大升格成部呢?随后,各部大臣们,自然就能成为新一代的国务内阁大臣。

    紫禁城、国务内阁甲字号会议厅。

    朱慈坐在上首主位上,静静听着李邦华奏事。

    “……警署配备,已经在四川省推行,主要城市都以完成配备。治安形势扭转,各地舆情监测均有较大正面反馈。”

    “根据最新统计,大明二百八十年,全国在册小学生已达一百零七万九千六百三十二人……”

    “预计今年钢铁产量将超过五十万吨……”

    公元一六四八年,原定历史上,中华大地陷入沉沦。但现在,于他手中,振翅高飞。

    这种感觉,真好。

    ……

    大明二八零年,西元一六四八年四月二十三。

    邝露进京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在京师掀起了好大一阵波浪。

    当然,主要限于岭南这个圈子里。

    不过,自从皇帝陛下推崇大航海以后,天津卫到远至海南、广州、杭州等地都有航班。于是京师的岭南学子也多了起来。

    一口很是特别的官话在京师里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天下汇聚的魅力。

    在崇文门迎接匡庐的是顾炎武,这个昆山男子今年也已经三十五岁了。正是事业有成的时候,他与邝露算得上是忘年交,这一回邀请邝露入京,却真是难以预料的顺利。

    “邝大哥,一别数年,风采依旧呀。”顾炎武笑着拱手。

    “顾老弟,哈哈,倒是你官威更重了。”邝露操着一口广东腔的官话,又说:“我要恭喜雷,列席内阁。部堂大佬可期哟。”

    “伴君如伴虎,辛酸自知呀。说起来,我更愿意办一座书院。研究天下学问。这方面,我那老朋友黄宗羲过得可是比我如意多了。虽然,他没有列席进内阁会议。”

    “有空,就多来长芦图书馆转转便是。”

    “是过去方便你打秋风罢。”

    “哈哈,还是老友知我。不过,你是未来的大财主嘛。”

    “看来一阵子不见,你惦记的主意是更多了。”

    “不仅如此呢,我还想你能多修筑几个运动场馆来。也让京师子弟可以有机会骑马、射箭、游泳、强身健体。”顿了顿,邝露说:“这可不是打秋风。是想了想越南之事有感呀。咱们大明,也该兴盛武风了”

    “闹大了?伤了边民?”顾炎武眉头一挑。

    “几个穷疯了的乱兵冲进了大明国内抢了一通。哼,广西的边兵你也知道,唉。”邝露不仅是明末广东著名的诗人,岭南三大家。同样,他还通晓兵法,不是那种纸上谈兵之人。他会骑马,射箭,也会持剑格斗。

    这方面来说,他倒是更像是北方人。

    “那是自取灭亡。”顾炎武不甚在意:“说不定京师军械工坊要开心了。朝廷会对南军整顿,到时候换人换将又要换兵甲。”

    他听说京师军械工坊等几家在越南三家里卖掉了大量兵甲,甚至还以白菜价的价格远销给了当地许多华裔之后。

    这样的成功案例让几家军工作坊纷纷吃撑。而牵头负责此事的枢密院也是对来年军费有了更大底气。

    显然,这一回越南人闹事反而给了他们找事练兵立功的机会。

    “看来打不大啊。”靠近越南,邝露也就知道安南事情的真相。这是在借助越南人的血肉养肥大明,也证明大明对越南局势的掌控。

    有更好的办法之下,动兵大打出手是没啥可能了。

    但为了让生意更顺利,肯定会有一直强兵刷新大明边防军对于越南人的印象。要不然,这群后世就已经被证明的越南人告诉你什么叫白眼狼。

    “教训一顿还是会的。”顾炎武接着邝露上了马车。

    邝露闻言,好似迅速反应了过来,立刻说:“等等,差点都忘了正事。怎么与我打起马虎眼了,那体育馆场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

    “寻个时机罢。长芦盐场总会上缴利润的,到时候想建什么体育官场都有机会。现在,我还是要先将图书馆的事情办好。再考虑这体育馆的事情,不过,总该建的。但今年应该不成。”顾炎武明白皇帝陛下的心智,有心应下来。但他精力上的确顾及不上。

    邝露表示理解。

    老朋友春风得意,也是官场最麻烦的时候。

    今时不同往日。

    往日,或许当官还能糊弄糊弄。但今上是个眼光毒辣的人物,哪里是能容忍手底下人摸鱼耍滑的。

    更何况,盐政也的确要改了。

    他还不知道具体盐业总公司参与进去以后会是怎样模样,但那些盐商的好日子也的确是到头了。

    ……

    长芦图书馆修建得其实很快,尤其是作为第一座国家行为修筑的公立图书馆,占地很大,书籍更多。

    据闻,这个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更是扬州名士郑元勋亲手设计的呢。

    不仅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一座又一座藏书阁外,是一个个阅览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一座标志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