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要听军务和财务的学问,很快,王承恩就接旨过去寻两人。

    户部李侍问的消息还没传来,不过稍待十数息,王承恩就带着两个人来了。

    一个是神色仓皇的陈新甲,一个是面色虚白,双目血色弥补的军汉。

    这对奇怪的组合让一干儒臣心道奇怪,心上都起了不妙的预感。

    朱慈烺看着那军汉,又看了看陈新甲游离不定的目光,猛地想到了什么,心悸不已。

    果然,陈新甲一进了大殿,就扑倒在地,拜下,强作镇定道:“辽东军报来。洪承畴与建奴决战于松山、锦州,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我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我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中,我军且战且退,各兵散乱,黑夜难认。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二月十八日城陷,督师洪承畴、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祖大乐兵败被俘。锦州围困,祖大寿再告求援。此为加急军报之军士。”

    陈新甲说完,殿上鸦雀无声。

    一干儒臣目瞪口呆,无法想象坚持了两年大战的松山竟然如此仓促落败。崇祯刚刚站起来,却又猛地落下,勉力撑起身子让自己显得身板挺直,想要说话,久久却没说出来。

    朱慈烺更此刻感觉到了一股难言的抑郁,一种整个苍天都压下来的恐惧感笼罩全身。

    是了,今年是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以大明一方一败涂地为结局落幕。

    至此,大明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全面崩溃,辽东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除了山海关,大明再无依靠抵挡清人从东攻来。

    而松锦大战一败,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大明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生力军全军覆没,失去了和清人大战的最后力量。

    很快,原本被大明所维持的,以宁远、锦州诸多坚城构建起来的防线将会被建奴彻底撕碎,山海关外除了宁远一座孤城再无其他驻点。战略势态全面被动。

    至于朱慈烺他自己,好死不死穿越到明末,还穿越到了明朝末代太子身上。

    历史上,他是什么结局?

    两年后,李自成攻入京师,他成了亡国太子。爱护自己的父皇崇祯先是让母后自尽,随后又亲手砍杀妃嫔子女,随后自缢煤山,身边只孤零零地剩下一个内侍陪伴。

    三年后,流落街头一年的朱慈烺被自个儿舅舅周奎出卖,让多尔衮以假冒太子之罪下狱问斩。侥幸在大明遗老遗少的帮助下逃到江南,还未能安歇几天,又被福王发现“请”入南京。刚刚进了南京,就被翻脸无情的福王以假冒太子罪下入大狱。

    就算是最后清兵来攻的时候,被南京城里的义士所救,朱慈烺也并无回天之术,不久就被清军攻入,再受侮辱。

    或许唯一算得上是安慰的是,这一次,终于死于清军多铎之手。

    历史之大势,让自己哪怕以太子之尊,都卑微如此。

    朱慈烺痛苦地闭上了眼,眼下他虽为太子却被冠上了愚笨之名,更因年幼,人微言轻。似乎一切都无能为力!

    现在,距离那可怖的未来只有两年了!

    留给他的,是末路之下的狂奔……还是执起剑,用刀剑相击的声音,奏鸣一曲进击的狂想曲!

    “这就是我的归宿吗?不……我绝不会承认,更不会屈服!”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在朱慈烺的心中升起:“现在,我来了。大明,绝不会有最后一个太子存在!”

第三章:战败善后谁有对策

    殿上已经没人再关心太子读书之事了。

    松锦大战战败传来,崇祯连忙将众臣传来议事。

    崇祯急急带着慌乱的陈新甲去了乾清宫,慌乱间,没人注意到朱慈烺竟是也在队尾,默默上了殿。

    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都察院四寺等一干尚书侍郎正卿少卿等四品以上的官员纷纷被召入宫中询问。

    崇祯慌了。

    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静静地观察,朱慈烺比所有人都多了一份冷静。

    “诸卿,诸卿。现在辽东局势,当如何?”崇祯环视群臣,目光急切。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道直道:“陛下。松山战败,盖因总兵王朴、吴三桂临阵脱逃。以至于军心大乱,由此败绩。欲稳定边疆,首当整肃人心。臣请诛王朴、吴三桂。查中枢、辽东,有碍边事者。”

    陈新甲面色微白,这次松锦大战他多有催促,使得洪承畴仓促出战,多有怨言。

    一旁的吏部尚书李日宣紧接着附和:“九边精锐,旦夕倾覆。不彻查误国之奸臣庸吏,无以挽回人心。”

    “臣附议!”

    ……

    一时间,群臣踊跃,正色昂然之音不绝殿内。

    朱慈烺笑容浮上冷意,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谁不会说,议事决断的时候一个个不见踪影,这会儿攻讦倒是起劲。

    崇祯被吵得心烦气躁,断喝道:“孙师(孙承宗)十数年辽东经营,现在旦夕倾覆。诸君还在此纠结于什么细枝末节?当务之急是辽东军务应当如何处置?至于其他,推后再论!宜兴,你为首辅,如何看?”

    殿内稍稍安静了下来,首辅周延儒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辽东军务未必没有转圜之余地。锦州被围未破,吴三桂虽临战退兵,但主力犹在。先安抚前线将士,后方徐徐调拨兵马,筹集粮饷。应有恢复之望。”

    周延儒一番话说得模棱两可,含糊之极。但比起一群私心泛滥光拖后腿的其他人而言,崇祯听了好歹打起精神。

    周延儒说得不错,锦州还没有被攻破,洪承畴出兵,本来就是为了解围锦州。辽东防线,只要锦州宁远尚在,辽东之事,就没有糜烂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收拾辽东军务,兵部议论如何?”崇祯看向陈新甲。

    陈新甲满脸愁苦之色,道:“兵部议请陛下施恩笼络山东刘泽清部、湖广左良玉部。抽调宣府大同之兵马,择选京营精锐,赴辽东救援。”

    崇祯摇头:“刘泽清、左良玉需围剿内寇,不许。宣大残破,无可用之兵。”

    “如此,臣请陛下择一老练精干之臣速赴山海关,稳定军心,收拾军务。”陈新甲又道:“或选广西土司狼兵、石柱土司土兵入辽东,或选京营勇士。”

    “石柱兵当面张贼,调拨委实艰难。”崇祯又是否了:“广西土兵不错,还有京营。兵部议一议,安稳辽东吧。”

    陈新甲松了口气。

    崇祯现在已经冷静了下来,松山一败他痛心无比。乍然听到消息,已然慌乱失措,差点走上了赌徒心理。妄图再收罗余力再次一搏挽回局面。

    但现实是残酷的。

    洪承畴已经将所有能战边兵搜罗一空,眼下能做的,只能期望清人胃口不足,吞掉洪承畴所部后再无余力进攻,让宁锦防线维持下去了。

    再次搜罗兵马汇聚辽东,显然就是这个打算。

    朱慈烺站在历史的高处,对现在局势的把握,可以说不输当朝宰辅,更比局中人多了一分后来者的远见。

    只是……

    崇祯就连这么一点点期望都只能是妄想了。

    朱慈烺环视了一圈朝中众臣,这里面,连一个能担大任之人都没有。

    周延儒太使乖,做事太顾忌己身,陈新甲忠心魄力有余但才干不足。至于朝中其他人,更是连这两人都不如。

    清流一派只知道强硬图名,其他大臣大多私心过重,不足以任事。战败消息传来,首先攻讦别人撇清自己,只图私利而已。

    而最最重要的是……

    户部尚书李侍问出列,缓声道:“陛下。若调拨九边之兵,广西土兵,再整顿京营。国库已无钱粮足用。”

    崇祯直愣愣地看着李侍问:“现在国事如此紧急,国库里面,就再也拿不出钱粮了吗?”

    李侍问孤零零地站着,面色好像苍老了好几岁一样,道:“松山一战延绵两年,户部为供给大军已经左支右绌。国库空虚,各处能想尽办法的地方都已想了,能挪用筹措的办法,也已经都用了。实在是……无法筹措再多钱粮。”

    崇祯强作镇静的表情终于垮了下来。

    李侍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