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三月更是路无人行,惨状连连。

    而今,到了京师,从崇祯十四年开始北京城因为瘟疫估计死亡了足足二十万人。亲友不敢问吊,全家死绝无人收葬。

    京营为此重创,在原定历史上,面对李自成的攻城,京师坚守不过一天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鼠疫之祸。

    而今,当朱慈烺掌握到了这个帝国后,草草统计就发现。在万历八年到万历十六年的时间里,帝国的北方因为旱灾、蝗灾以及鼠疫死亡高达七百万人。崇祯年间的京畿北直隶地区人口从初年的一千零九十五万锐减到七百三十万,足足少了三百万人。山西人口从崇祯三年的一千零二十四万下降到了六百二十万,几乎下降了一倍。

    陕西、山东的死亡人口纷纷都有数百万之巨。

    整个华北地区在万历与崇祯的两次鼠疫之中死亡人口超过千万。不仅在被中国地区,在崇祯五年与十七年的一共十二年里,几乎年年都有疫情爆发。每次爆发,死亡人口狗高达八成到九成的恐怖几率。

    无数“人死十之**”“一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人幸存”的话语落在朱慈烺的眼前,仿佛流星大锤在额,让他几乎头晕目眩,只觉得心痛彻骨。

    眼下的朱慈烺才不过十七岁,他有足够多的时间解决民贼的问题,解决满清、蒙古乃至边疆的问题。但来自后世的朱慈烺丝毫不将人口作为累赘。对于大明帝国的君主而言,子民就是帝国最宝贵的存在。

    没有他们,如何去将整个世界征服?

    但是,征服的道路还未开启,却发现帝国境内的瘟疫就如同收割机一样,将千万级别的子民收割。

    换算一下,这等于地球里少了一个十个满洲,五个蒙古,三个朝鲜,约莫两个日本国,大半个欧洲。

    同样,细致理解一点,就意味着朱慈烺征伐这些地区的脚步又被恐怖的瘟疫重重地绊了一跤。

    大多数人从历史上的废纸堆里很难理解那样的恐慌,但只要回想起**时期举国的恐慌就能稍多体会。

    而**,还是在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医学已然突飞猛进的情况下。

    在古代,尤其是在帝国统治基石已经崩坏的明末,在财政日益枯竭,医学极度不发达的明末,蔓延半个帝国,大部分北中国的瘟疫是怎样的恐惧,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

    永定门北的玉皇庙换了新人,此间的道士们被恐怖的瘟疫纷纷吓走。

    但这里却又来了一群新人。

    他们义无反顾加入到了这里,加入进了对抗瘟疫的战争中。

    这些人大多穿着白色大褂,进驻其中,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陆军医院的军医。

    一袭白装,简单扎起短发的孔洛灵也加入其中,她在朱慈烺粗浅的提示之中戴起了数层丝绸做成的口罩,穿上了粗糙的皮手套开始了今日的工作。

    解剖,以及观察。

    赵二与丁七同样用粗布蒙着脑袋,抬着一个巨大的模板驾着一具尸体进入了陆军医院。

    看着人来人往的医官,他们近乎直觉地感觉了一些安心。

    将一具具尸体交给孔洛灵,草草签收,解剖就此开始。

    “瘟疫是一个统称,说归到底,各不相同。但只要认识它,了解它,就能战胜它!”孔洛灵的心底里,一道声音突然伴随着金黄的龙纹袍服与年轻俊朗的目光不断回响,让她看着可怖的尸首,轻轻呼出一口气,坚定地下了刀。(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药王殿上

    玉皇观里东升又日落,伴随着日以继夜的研究,孔洛灵的身边,一本本洁白的书册上笔墨渐染。

    一行又一行的症状与描述渐渐开始增加。

    无数与孔洛灵一样的军医们加入其间,瘟疫的了解渐渐有了一个脉络。

    “红肿成块,这是去年通州发生的疙疸瘟的特点。死亡率较高,与万历年间爆发的大头瘟具有相当的相似性。”

    “瘟疫其实还有不同的种类……瓜瓤瘟、探头瘟、羊毛瘟,这些都是新的瘟疫。瓜瓤瘟、探头瘟应该是不同地区对一种瘟疫不同的地方化称呼。应该为一种病……”

    “他们传染极快,吐血而亡。死亡的几率极高。”

    “羊毛瘟的症状是病家生白毛如羊,这是万历年间瘟疫未出现的症状,应该是一种新的瘟疫,但在我看来,在与第七号,第十九号的疙疸瘟症状是一同出现的,可能二者间有一定的联系,不过缺乏更多的观察,尚不能完全肯定……”

    玉皇观的药王殿被新改成了瘟疫治理的指挥中心。

    此类殿内气氛沉重。清晨的阳光撒下没有驱散里内里的沉重,反而显得有几分压抑。

    “所以大头瘟的症状是头颈肿大、传染性极强、发病极快、死亡率极高。“喉痹”瘟的症状是吐血而亡、传染性极强、发病极快、死亡率极高。疙疽瘟的症状基本与大头瘟相似,在发病速度上,甚至超过了大头瘟。探头瘟、瓜瓤瘟是另一种瘟疫种类,与“喉痹”瘟较为相似,其症状是吐血而亡、传染性极强、发病极快,死亡率极高。在发病速度上,比大头瘟和“喉痹”瘟更快,而与疙疸瘟仿佛。至于瓜瓤瘟和疙疸瘟,疾病往往朝发夕死。我认为瓜瓤瘟和疙疸瘟是瘟疫之中,最为严重者。羊毛瘟症状是较为明显和独特的,病家身上会长白毛如羊……”

    说话的是吴有性,也就是吴又可。陆军医院瘟疫病理实验室的主事,当年临清一战时加入随军医院的当代名医。

    一同在列的还有不少人。陆军医院院正胡波,名医龚居中、李中梓以及京师叫得上名字没有躲着朝廷召见的所有名医,除此外,还有以及陆军医院的所有正式医生,纷纷在列。当然,正式医生虽然很是难得,但在一干大明医届翘楚中就只能算小辈,连个座位都没有,能旁听一下就不错了。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干医学界的大拿,正中还有一干官员。包括顺天府尹周百法、大兴县知县以及刑部、兵马司等大小官员。让人饶有兴趣的是,他们也没有座位。唯一一个穿着制服还有座位的,是个年轻男子。

    看着眼前的年轻男子,顺天府尹周百法一阵蛋碎,周百法就任顺天府尹还是沿袭旧制,一听朱慈烺跑出宫里,顿时挤得什么似的,当下带着顺天府尹的压抑过去封场保护。

    至于刑部、大兴县等各衙门官员也是一般想法。

    每个人心中都是哀嚎:“都说白龙鱼服……皇帝陛下怎么就跑出宫里了呢?”

    “还是在疫区里!”

    “万一皇帝陛下落下了什么瘟疫,这满城文武都要遭殃了……”

    “陛下又不是医者,出来出这这一趟风光做什么?凭白为难我们这些小虾米…”

    对于这位新登基才只有十七不到的皇帝,很难让人们和那一场场胜利联系起来,继而战战兢兢,无不恭敬领命……

    当然,官员们这些话语是不敢说出来的。最多也只是内心吐槽。饶是如此,有心人却也捉摸到了新皇权威并不如普通百姓那般想象的稳固……

    不仅是官员心思各异,就是京师里不少名医见了,也不由心中重重叹了一口气。

    眼见朱慈烺认真地听着吴有性的讲述,这些名医们私底下都不由对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是一个意思:“这一位皇帝要是染了病,所有的医生都逃不了。到时候,也是没人敢医治的。”

    为何?

    古代虽然医德高尚,但对于权贵而言,也是经常有医闹的。尤其是给皇帝做御医,那更是战战兢兢,很多时候皇帝虽然医疗条件上佳,却很难享受到最高水平的医疗。

    就因为太多的病患家属一听患者一命呜呼,顿时就将气撒到医生身上。若是小民小户,不说认命不惹事,就是想闹也闹不起来。

    可高官显宦就不一样了,一个牌子递送到衙门里就能轻易将医生下入大牢。

    若是给皇帝看病呢,那更是血雨腥风,无数危险。不说伴随着政变之类的阴谋,就说正常医治也是绝不敢用有风险却医治效果更佳的方案。只好温吞药开着,治不好也治不死,保全己身为要。

    故而,角落里被皇帝陛下名头所摄前来的地方名医都是打定主意,不反抗,不合作,免得自己被牵连进去。

    这时,殿内的讨论还在继续。吴有性简单说了一下瘟疫的基本情况,讨论也渐渐进入了病理部分。

    李中梓率先道:“又可兄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