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武关的城墙上没有牛,有的只是奋战的人。

    他们,为守卫着这座帝国北疆关城以及关城后的京师而战。

    ……

    “我不管你要说服多少人家有多困难,总之,今日,我得让我的将士们吃上饱饭!要不然,老子抄了你的家,到要看看你把辛辛苦苦要到的军饷克扣了几成!”一声咆哮响在将军府内响彻。

    没多久,山西总兵周遇吉披甲执锐,出了府邸,走上关城。

    此刻的关城,到处都是人。

    刚走上城头,就能见到烤焦了的肉,烤熟了的肉。前者是死的,后者约莫还有口气。

    这是城上城下战死的人。

    滚滚热油在城头上泼下,地下,又是无数火箭张弓以待,铺天盖地飞上。

    靠近草原的大同接连无雨,干燥的空气里让人燥热地想要发火,也有那铺天盖地,将一切吞噬的……战火。

    战火在宁武关已经染了有两天了,两个日夜,狭小的关城里,在这连天的战火下已经换了四轮的兵。

    但有一种兵却是从来没换过。

    这是老兵,大明边军里真正的骨干。

    大明的边军是格外辛苦的。这样的辛苦不仅意味着在精神上不被认可,更是切身实地的难以求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一路跟着周遇吉到现在的老兵无不是各有一番绝活,这才会被周遇吉一点点维持着,一直到现在。

    王三碗就是这样一个老兵。

    他默默看了一眼城头上标着的那道红色旗帜,从这儿到墙角的拐弯处那根绿色旗帜的范围是他这一队兵要守着的地方。

    这一片战区其实是有编号的,但王三碗不认字,所以用旗帜代替。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并不影响王三碗的战斗。

    他身子高而长,高是个子高,长则是手长脚长。这样的体形天生有利于做一个神射手,侥幸一路都有将官庇佑纳为私兵的他也就靠着一路有人照应成了军中的神射手。

    此刻的他手持长弓,在城墙上逡巡着,时不时贴在城墙后蹲下。每回蹲下的王三碗都是闭着眼睛,让人不知道是在紧张的战斗之中休息还是在思考着什么。但唯一肯定的是,当闭上眼睛两三息的时间过后,露出头张弓射箭的王三碗便已然一气呵成,长箭疾射,城墙下必有一个穿铁甲,呼号令的敌军将官惨叫到底。

    没错,王三碗从来不杀无名小卒,他专门盯着敌人长官勇猛者下手。

    靠着这一手精湛的射术,他在军中迅速成名了。又因为每顿饭都必吃三大碗,王三碗又得了这么一个名号,久而久之,也无人记得真名了。

    当周遇吉上了城头以后,王三碗微微吐出一口气,望着一干盯着自己的新兵,道:“小崽子们,今个儿的这条命,可以留着过夜了。”

    “碗爷,那俺们这要咋办?”一个年轻后生紧紧握着手中的一干红缨枪,盯着王三碗。

    “还等着啥,赶紧割几个脑袋,晚上就能寻总兵爷领赏了!多杀几个叛贼,你小子娶婆娘的银子也有了!要是手慢了,就要让总兵府的那群亲卫抢先了!哈哈哈……”王三碗大笑着,张弓待箭,探头起身便是一箭射出,城头下如约再度响起一声惨叫。

    随后,一阵阵密集的脚步声传来,王三碗的预料实现了。周遇吉上城以后,他身边的家丁也开始作战。攀上城头的几处城墙纷纷被重新平推回去,一阵阵欢呼声中,城下伸上来的一根根云梯次第被推到。这一回,城头下的顺军出人意料的没有继续来回鏖战。

    没有欢呼,王三碗身边刚刚那个年轻后生一屁股跌坐在城墙后头,看着身边闭着眼睛像是在休息的王三碗,轻声道:“碗爷……碗爷您睡了?”

    “嗯……?我说,七娃子,好不容易打完这一仗,你个小崽子不让老子睡觉难道让老子寻婆娘玩去?这又不是大同城,去那几个私窑子都腻歪了。”说着,一阵呼噜声就这么响了起来。

    被唤作七娃子的年轻后生是王三碗的同族本家,同一个姓,因为是一地出来的,从前虽不认识,但在战场上既然有这一层关系在,也是熟络许多。七娃子家中排行老七,也没个大名,都是王七王七地喊着。

    王七心中一肚子的话,这会儿见了王三碗嫌弃,顿时也不敢开口了。心中一动,王七忽然想探出头。

    还未等王七看个明白,这时,一只手猛地伸过去,将王七的脑袋摁了下去。

    紧接着,一道破空之声响起,一道羽箭飞来,擦着墙头略过。王七摸了摸脑袋,感觉上面凉飕飕的,要是再晚一步他的脑袋就要多个贯穿的动了。

    “特娘的,这是盯上我了。这群反贼,还不死心!”说着,王三碗伸手过去拿弓就要张弓射箭,只是动作做了一半,王三碗默默收了回去。

    “箭没了……”王七看得仔细。

    城头下,一阵呼喊声响起:“城头上的明军听着!而今我大顺皇帝亲征杀来,天下无不跟从。你等负隅顽抗,结果唯有飞灰湮灭。破城之日,定叫宁武关鸡犬不留!要是及早投降,还能留下宁武苍生性命!”

    “反贼!”王三碗念念着,缓缓吐出一口气:“可以了。”

    王七再度探出头,城头下,顺军徐徐退却。弓手们已然率先撤退,收起长弓。余下步卒各自拖着地上的尸骸离开战场。

    城头上,越来越多的士兵们站起身看着眼前的景象。没有欢呼,没有喝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场战争只是中止,远没有结束。

    直到周遇吉一步步巡视过来,亲自走到王三碗身前的时候,城头上的气氛这才稍稍热烈。

    “王三碗发了……”

    “听闻是代王出了血呢。”

    “不管怎么样,犒赏有了,之前的军饷一应都补了,咱当兵吃饭的,还能有啥说头?”

    “这一回王三碗宰了几个,怕是能升官……”

    ……

    周遇吉从身边亲卫的手中拿出一个小木盒子。小木盒子做工精致,上面刻着日月龙纹,整体赤红如鲜血,浓烈而热切。

    “王……福根?这是你的大名罢。来,拿着,这是你此战的功勋。是从京师兵部配发到各部边镇的,我山西镇自然也有。这是二等功勋章,从今个儿起,每三日发一张给军功最重者。拿了这个,往后你家加上你还有一人可以不用服徭役。不仅如此,今后拿着二等功,见官不跪。此外,二等功赏银五百两!”

    一片倒吸一口凉气的欢呼声中,一个沉沉的箱子丢到了王福根的身前。

    “标下,谢总兵爷赏!”王福根颤悠悠地接着。

    众人一阵哄闹声响起:“碗爷,可得请客啊!五百两的赏,够多少亩田了?”

    “能吃多少顿酒?能进多少个私窑子?”

    “恭贺碗爷了啊!”

    “哈哈,你们一群废物,就念着这个。要吃花酒,老子陪了!”王三碗大笑着,宁武关内,气氛一片欢畅。

    ……

    与此同时,距离大同北方一百余里的草原里,人头涌动。整个大地都缓缓颤动了起来。

    这里是察哈尔前翼右旗。

    没错,这里是蒙古人的地方。

    准确说,是漠南蒙古的地方。曾经的蒙古帝国早已烟消云散,被大明驱逐出草原后就分裂衰落,漠南蒙古所在的黄金家族最后一个大汉林丹汗被黄台吉杀败后更是让漠南蒙古已经臣服到了清国的麾下成了大清阵营中的一员。

    而现在,草原里一片喧嚣。

    十王多铎看着这一幕,微微一笑。这是他的杰作。

    在他的身前,是一部超过三万人的部队。

    这些人来自草原各处,他们之中彼此的称呼不再是某个部落,而是一个强大帝国麾下有组织的军队:大清蒙古八旗!

    蒙古正黄旗,蒙古镶黄旗,蒙古正白旗,蒙古镶白旗……

    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前缀,大清国的八旗。通过八旗制度,多铎将蒙古草原各处一共两万七千余人的牧民集结起来,将这些弓马娴熟的骑士组织成一支军队。

    现在,他们聚集在了察哈尔前翼右旗这里,等候着多铎的检阅。

    伊金霍洛旗的札萨克巴音领着其余蒙古四十九旗的札萨克走到了多铎的面前,静静肃立。

    多铎的身边,一个年轻英武的蒙古骑士策马前驱,在多铎身前下马一礼。此人,正是巴音的儿子巴尔哈拉:“豫亲王殿下,蒙古八旗在此全军预备完毕,等候殿下命令。”

    多铎龇牙咧嘴,笑了一下:“尔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