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的组成一如既往的复杂,八旗体制下,既有女真人又有蒙古人与汉人。最尊贵的依旧是满洲八旗军的将领,但不同的是,以前蒙古人其次的地位悄然一变,汉军八旗的地位比以往稍稍高了那么一些。

    也许,这是因为而今这一路兵马主力汉军为多,又在蓟镇击败第二团陈永福部以后。

    在场的巴音心中想了想,将这念头按了下去,他还未开口,就见屋内的诸多汉军将领纷纷大声应喝起来。

    孔有德高声道:“末将恭贺豫亲王。城内如此急切议和,这足以说明人心向背,说明此战胜机啊!我看,这一战入主京师之机会都足够了!”

    “末将恭贺豫亲王啊!”耿仲明有些不太会说话,面色紧张激动地高呼道:“此战,末将愿为登城头战!”

    “末将亦是不惧死战,为豫亲王立此奇功!”尚可喜紧随其后。

    听到这里,巴音急了:“你们汉人能耐,我蒙古人就不行了吗?豫亲王,这一战,我蒙古八旗也要上!”

    身后,不少蒙古将领纷纷跟着高呼:“我也上!”

    多铎看着群情激奋,笑着摆摆手,罕见没有因为军帐有些混乱而发怒,道:“战功是有的,立功的机会,更是多多的。但攻下京师么……”

    想到这一茬,多铎心中有些气闷。

    这一战的战略目的可有些极大的不一样呢。

    性质上,绝不是历史上这个时候多尔衮入关入主中原。自从阿巴泰被朱慈烺击败,清国首都又被朱慈烺一锅端以后,这会儿的清国与历史上的清国差距就极大了。

    首先士气上就不一样。经过了几次大战,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已经悄然消散,无人再提。明军战力强悍,足以匹敌女真兵的事实在一次次明军的胜利中被印证。

    其次就是战斗力。攻城战清军本来就不擅长,一直以来清军都只是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城。不管是锦州城还是宁远城,历来都是如此。就算是蓟镇陈永福部第二团在野战上被打残了,清军也没有足够信心击破蓟镇。

    最后,也就是最决定性的,便是这战略目的了。前两者大家心知肚明,多铎是不会拿出来短自家士气的。后者就不同了。

    “却决无必要。”多铎道:“摄政王是要我大清打天下,占天下的。眼前哪怕付出代价攻破京师,所获也不过是空空如也的明国国库。最重要的么,还是不让那顺军被明军击破啊!让这大明永远在内乱之中持续下去才是正道。”

    庞大的明国是塞外小国无比恐惧的事情。

    建奴二十多年的军事优势能否持续领先这是谁都没有信心的事情。就如同现在突兀出来了一个大明太子,便让这一切迹象都有土崩瓦解之态。

    故而,对于多铎而言,沿途劫掠补充军资这是必然之举。但草率攻入京师,却让朱慈烺灭了内寇,那就不妥了。

    万一朱慈烺彻底南迁,打起了持久战,清国上下那就吃不消了。

    此刻,一个汉人轻轻咳了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多铎目光闪动,很是期待:“洪翁定有高见了。”

    原来,此人赫然就是投降了清朝的洪承畴。

    众人望过去,一见是洪承畴,目光顿时各异。有赞赏,有鄙视,也有期待。

    洪承畴身着一身简朴素淡的蓝色长袍,见众人望来,悠悠道:“这一番,可不仅是议和呢。在明国,能议和之人任何臣子都做不了决定。天子守国门,就意味着,想要议和,只有天子才可以。注意这上面的年号……当今,哪里还有什么崇祯十七年?可以看出,明国亦是在内乱。若是能复崇祯在位,让那厉害的太子灰飞烟灭。则我大清江山,稳固矣!”

    “崇祯难道会议和?”吴三桂听了,也不由感觉惊奇。

    “这是公开的秘密了。”洪承畴淡淡一笑。

    “哈哈哈,本王明白了。”多铎大笑:“让明国与我大清议和,每年封赏金银入贡,这才是夺取天下的策略。也是摄政王临行前,再三交代本王的事情!”

    开什么玩笑,打下京师了,朱慈烺万一不来怎么办?

    当年朱慈烺攻盛京的时候其实也是这般想的,为的就是围魏救赵。

    对于多铎而言,让明国陷入持续的内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要不然,为何清国连番兴兵,东起山海关,西在宣府大同三镇一起进攻?

    当然,多铎是不想去想,自己究竟能不能打下京师。那城高墙厚的京师,防御工事可是一次强过一次了。

    众人听了多铎的解释,顿时心中接连赞叹:“果然是摄政王与豫亲王想得明白周到啊!”

    “这样周全的考虑,末将真是拍马难及……”耿仲明听了老半天,迷迷瞪瞪的,但一见多铎开腔,顿时拍马屁道。

    尚可喜与孔有德争先恐后道:“豫亲王真知灼见啊!”

    “哈哈哈……都少拍马屁了!”多铎眯着眼睛,笑道:“先派人将消息传进去,本王,就在这儿……坐等好戏了!”

    ……

    城内,阴云凝聚。

    一大批在阴暗地带活动的人开始走上台面,借着这一次的围城涌动起来。

    时间滑倒了大明二七六年六月二十九。

    这一天,负责主持京师要务的李邦华出人意料宣布召开了大朝会。

    就连只有虚职的谢升与魏藻德一样获得了公文得以进入。两人都是喜气洋洋,这几日的活动的成果似乎让他们颇为满意,待到大朝会召开的时候,两人精神抖擞,走进了紫禁城。

    这一回大朝会来的人不少,资历很深的两人进来时,一路都彼此互相打着招呼。似乎是因为没有天子在的关系,负责整顿持续的御史也不太上心,朝会上乱糟糟的,直到枢密院的杨文岳来了才稍好一些。

    杨文岳来了,没有着急说话,而是落座在了一张椅子上,闭目沉思。

    这是一处露天会议,上面摆着几张桌子,每个桌子上面摆着杯子放着一壶又一壶的清茶。桌子的后面是一个个太师椅。

    广场上则是一排又一排的小长凳。

    整个会议的场面看起来格外寒酸,但对于站惯了的官员们而言,却是心里惬意得紧。

    要知道,他们的前辈可是已经站了几百年了啊。能够坐着参加朝会,对于官员们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福利。

    “咳咳……看看,人都到齐了吗?”杨文岳打发走了身边的舍人。

    就当杨文岳想要继续假寐休息的时候,忽然见一人从人群之中大步走来,左右身边无数人跟着加入。

    仿佛滚雪球一样,这些人越来越多,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群体。

    当先,赫然就是谢升与魏藻德。

    这时,一个坐在长凳上的官员高呼道:“他们要逼宫议和!”

    哗啦啦……

    整个广场上,声音徒然炸开。哗然声四起,所有人侧目望过去,死死盯着这一人群。

    谢升冷冷地扫视了一眼这个揭破谜底的男子,赫然发现就是礼部侍郎丘瑜。

    “丘瑜,过了今日之后,你会后悔的!”谢升说完,朝着魏藻德狠狠一点头。

    魏藻德大步上前,分开冲过来想要挡住他们的枢密院舍人,道:“本官今日要亲迎太上皇,还轮不到你们来放肆!”

    “太上?”杨文岳不由惊呼出声。

    “太上皇!”谢升扫视过去,看向杨文岳的身后。

    果不其然,朱由检目光复杂地走了出来。身后,王承恩仅仅跟随。显然,朱由检在宫内过得并不是很拘束。

    见朱由检出来,谢升与魏藻德纷纷激动难言。身后阵式更加浩大。

    杨文岳凝眉看着,他意识到,事情复杂了。转而,当杨文岳想到那一天晚上所见所闻,又想到还没有到来的李邦华时,心中狠狠压了一下。

    “精彩的时刻,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

    朱由检走了出来,朝着广场上的文武将官点头示意。

    众人还未来得及起身跪倒,朱由检就道:“不必行礼了,今日我就来看看。”

    说着,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落座下来,任由无数目光洒落在自己的身上,闭上眼睛,假寐沉思。

    见了朱由检出来,原本还因为议和而矛盾群情汹涌的气势就这么被打断了看架势也是再也接不起来的模样。

    丘瑜心中激愤:“莫不是,真的要让我大明大好中兴时机就葬送在几个蛊惑的奸臣手中吗?”

    礼部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