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

    魏忠贤当政年间就已经爆发了辽东战事,伴随着战事爆发的是激增的军费。而朝廷的税收在天启年间自然是没有多大气色,根本应付不来庞大的军费。

    为了解决军费问题,魏忠贤便将手伸向了江南。

    在魏忠贤当政其间,税监四出,矿山关卡,富庶州县,纷纷出现阉党爪牙。这些人便是魏忠贤的急先锋,打着收税的名头行抢掠之事。自然,被征收税赋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东林党代表的江南士绅了。

    这时候,朱慈烺亦是打着增税的名头将手伸向官绅,自然是比起阉党一样罪恶。

    哪怕朱慈烺的手段再是温和,决不搞阉党那种****抢劫的模式,而是用近现代治理方式收税,在官绅眼里,那也与阉党一样——都是来收税抢钱的。

    手段再温和的收税,不一样是为了掏官绅的钱袋子?

    根本利益上有了冲突,其余细节也就不重要了。

    自然,黄道周将苏州五义的事情点出来,便是在十分隐晦而坚决地说:不解决田赋改革的问题,兵乱是一个引子,就算没有人造反,苏州这种抗税斗争也绝不会停!

    “是啊是啊……治国要治本,根本问题解决不了,病症就会频发。”朱慈烺很是感慨。他当然迅速明白了五人墓碑记这事前后的因果。

    国家的治理真是万分复杂的事情。

    外人看只看到了五个义士反抗暴政的勇气,看到了张溥五人墓碑记上的文采以及千古传扬的美名。但对于执政者而言,看到的又是阉党存在对政治稳定的破坏。看到的是税收工作的简陋与随处可见的漏洞引发的无数危机。

    对于朱慈烺而言,要领会的便只能是朝廷治理的低级与执政队伍的落后。

    这不仅是粗暴逮捕反对派的反省,更是税收工作缺乏科学操作,舆论、基层管理能力等全面的落后。

    只不过,朱慈烺的感慨落在史可法的眼里却又是另外一番领会了。

    他们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难言的激动。

    “圣上这是认同了义士们的所作所为,不会再推行田赋改革了吗?”史可法忍不住地想着。

    但很快……他们就想到了方才朱由检的到来。

    那时候,朱慈烺似乎也是这样感慨,也是这样好像退缩了呢!

    果不其然,朱慈烺话头一转,道:“天津逼反了军户,说明了朝廷治理的缺失。缺乏有效的考核,使得地方的治理只能沦落为对县令的识人之明,而缺乏制度上监督管控的操作。这个反省,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地方的管理,我们当然要相信我们的官员,也不能因此放任自为。”

    “圣上的意思是……加强监督?那看来,此役应是先肃清吏治!”李遇知亦是开口。这位沉默良久的吏部尚书跃跃欲试。

    自从内阁大臣出现以后,李邦华带头之下就对六部俨然下属,很让这一位吏部尚书的天官被压制了许久,俨然下僚。这一回若是能够配合史可法拿到对官员监督的权力,展开一次考核,那自然是能够大大加强保守派的力量。

    “此事,自当是两面来做的!”朱慈烺眯着眼睛:“一面,朕打算命令虎大威率领金吾军开始动员,向天津出发。另一面……便是要加强基层管理。对于违法违规的胥吏、官员,自当是严加惩处。这是对国家纲纪法度的维护,乱兵严厉处置是如此,官吏的管理,一样是这个准绳!屋内微微有了一些骚动。”

    众人忍不住议论了一阵,随后又在值班御史的高声呵斥之下重归安静。

    史可法迷糊了。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唯有黄道周已经有了些抵抗力,从朱慈烺的表情话语里猜到了一些不妙的意味。

    仿佛……皇帝陛下还有一个大招没发呢……

    “诸位,回去准备各自事务吧。朕要布置军务了。李邦华、杨文岳以及刘宗周留一下。”

    “看来,陛下是要一意孤行了……”史可法心理喃喃着,无趣地说了几句,失望地离开了。

    黄道周躬身一礼道:“吾皇圣明……”

    转过身,黄道周微微叹了口气,显然,他并不相信朱慈烺能够顺利平定这一回的天津兵变。

    众人走后,屋内只余下了刘宗周、李邦华以及杨文岳三人。这些都是潜邸旧人,亦是朱慈烺这一回推动改革的核心力量。

    望着黄道周等人离去的背影,朱慈烺显得颇为疲倦。

    “圣上……地方官绅不会罢手的。此番取消优容官绅的田赋改革已然触动了士绅的根本利益……”刘宗周很是疑惑:“史可法等人说的不错,天津兵变纵然顺利平定,恐怕还会更多的兵变。这会对大明的国势雪上加霜……”

    “如果举国一心,大明官吏上下都能顺利贯彻田赋改革呢?”朱慈烺看着刘宗周,很是体恤:“朕知晓爱卿刚在京师履职不久,恐怕还不知道眼下计划全貌呢。”

    刘宗周察觉到了什么,看向一同留了下来的杨文岳与李邦华,发现他们赫然都是自信心满满。

    有情况啊!(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画龙点睛的扭转

    “什么计划?”刘宗周老老实实地问。

    李邦华笑道:“自然是让天下官员一心执行田赋改革的计划。”

    “让天下官员一心执行田赋改革?”刘宗周更加疑惑了:“纵然没有这一趟损害官绅利益改革,也难以做到吧……更何况,更何况……”

    都抢了官绅的蛋糕了,还指望官绅与朝廷一心?刘宗周缓了缓,这是个傻子也明白的事情。刘宗周不觉得李邦华等人会是傻子。故而,他没有着急将这些话说出来。甚至,他开始隐隐有些期待了。

    “李爱卿,你来解释吧。很快,这就不是秘密了。兵变是一个契机,该我们发动全面进攻了!”朱慈烺看向李邦华,轻轻一笑。

    李邦华缓缓将原委道了出来……

    刘宗周恍然大悟,紧接着联想前面所有措施不由感叹道:“真是画龙点睛啊……”

    ……

    宛平县县衙。

    吴英科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概不见客。

    自从上一回审判了吕方吕伟迎父子、刘侗、盛庆和以及县衙户房书办费丁过后,宛平县的事情就轻减了许多。

    有了士子的加入,他们亦是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处理繁芜的政务,有了大兴县与宛平县士子的对调,他也不用再担心本地士子会碍于本土乡情而纠缠不休。

    尤其是在第一阶段开放登记田亩完成了初步的清丈田亩过后,翻倍的税源让宛平县与大兴县的政绩十分耀目。

    大明官员,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最为重要的政绩就是收税。

    很多时候,别说将全部的税额收齐了,就是能够将税额的七成甚至一半收齐那都算得上是能臣干将。

    故而,吴英科这一回的政绩耀目,似乎也显而易见的前途远大。

    但是……

    这个时候,天津三卫兵变了。

    消息传来,吴英科便如同霜打茄子,完全没了精气神。

    他是敏感的,政治的敏感如同最顶级的饕餮,能够感受到最细微的变化。落在食物上是酸甜苦辣咸,落在政治气候上便是利害二字。

    天津兵变对于吴英科而言就是一个重大的利空消息。

    无他……

    外间已然疯传是这一回宛平县做得太厉害了,厉害得宛平士绅们完全没有抵抗住朝廷的强力收税。

    不管是县衙派出公所对地方的掌控还是对吕方等人的审判,亦或者为了收税甚至连吕方吕伟迎的功名都革除。这些举动极大的震动了当地的士绅。

    对于宛平县而言,自然是就此以后顺利收税,无往不利。以至于有了税源翻番这样的硕果。

    但对于其他州县而言,那就是另外一番震动了。

    胆子小一点的可能会认命。

    但对于一惯不认可皇权下乡的其他士绅而言,那显然是斗志昂扬,一点都不希望其他县也能如宛平县一样强力收税了。

    于是……

    兵变爆发了。

    天津卫的兵变起因说起来也许全然与这一回取消优免士绅无关,只是一些胥吏胡作非为让几个军户绝望地发动了反击。但是,这样一个契机有心人利用过后,一切都改变了。

    于是,兵变既然爆发,那谁还关心这些细节呢?朝廷定然是要处置兵变的。说不定……就要拿吴英科的脑袋去给那些愤怒的士绅消消气。

    政治斗争便是如此。

    作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